创业最成功⼈物故事
  ⼀起来看⼀看成功⼈⼠是怎样创业的吧!看⼀下成功⼈⼠的创业的背后上演着怎样的故事?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关于成功⼈⼠的创业故事,欢迎阅读!
  创业最成功⼈物故事1:迈克尔·戴尔
  当全球其他的电脑制造⼚商正在经历着销售低迷的痛苦时,戴尔电脑继续着繁荣。当它遍及世界的出货量在2002年第⼆季度增长18%时,其他⼚商的出货量则下降了4%。37岁的迈克尔·戴尔⾄今已经在其创⽴的戴尔计算机公司⾥担任了将近20年的⾸席执⾏官。戴尔计算机在1984年成⽴时注册资⾦只有1000美元,⽽到了2001年,它的销售额达到31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3.6万名员⼯。2002年《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中,戴尔公司排名第131位。
  戴尔公司为何能够保持如此快速的发展?直接⾯向顾客销售的“直接模式”和对顾客进⾏分类的“市场细分”⽅式是其两⼤法宝。但实际上,这都取⾃其创始⼈——迈克尔·戴尔少年时的偶发灵感。
  当迈克尔·戴尔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个孩⼦的时候,他的⽗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通货膨胀、⽯油危机⼀类的话题,这使他从⼩就对⽣意场发⽣了兴趣。在他12岁那年,进⾏了⼈⽣的第⼀次⽣意冒险——为了省钱,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买邮票,⽽是通过说服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
⼴告。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这让迈克尔戴尔第⼀次感受到“直接接触”的⼒量及收获,即没有中间⼈的好处。同时他体会到,如果有好的点⼦,绝对值得采取⼀些⾏动。在尝到少年时直接销售的甜头后,迈克尔戴尔在稍⼤后的创业尝试中,把这⼀“直接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初中时,迈克尔·戴尔拥有了⼀台苹果电脑,并迅速将兴趣转移向电脑背后的商机。不久,他注意到了商业⽤途更多的IBM个⼈电脑。他热切地学习⼀切有关电脑的知识,利⽤卖报纸所赚到的钱来购买电脑零部件,将电脑改装后卖掉,获取利益,接着再改装另⼀台。这期间,他发现电脑的售价和利润空间很没有常规。⼀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个⼈电脑,零部件可能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买到。⽽且,⼤部分经营电脑店的⼈不太懂电脑,并不能为顾客提供技术⽀持。⽽他当时已经买进了⼀模⼀样的电脑零件,并把电脑升级后卖给认识的⼈。于是,迈克尔戴尔涌现了⼀个想法:只要⾃⼰的销售量再多⼀些,就能够跟那些店去竞争,因为没有中间商,所以⾃⼰改装的电脑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还有品质和服务的上的优势,即能够根据顾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电脑。
  在他开着⽤卖报纸的钱赚来的⽩⾊宝马车,后座载着三部电脑,成为得克萨斯⼤学⼀名另类的⼤⼀学⽣后不久,他认识到电脑将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具,⾃⼰正在⾯临⼀个很⼤的机会。当时,电脑界包括苹果电脑和IBM等所有的⼤⼚家都选择通过经销商来销售电脑,但迈克尔戴尔则想凭借直接销售这种更有效率的⽅式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价值及服务,并希望借此成为这⼀⾏的佼佼者。1984年,迈克尔·戴尔从学校退学,在奥斯汀⼀个约93平⽅⽶的办公室开设了⾃⼰的公司,命名为“戴尔计算机公司”。
  ⽀撑学⽣时代的迈克尔·戴尔⿎捣计算机的资⾦,来⾃于他从16岁开始的⼀份卖报纸的业余⼯作。那年夏天,他负责为《休斯敦邮报》争取订户。报社交给他⼀个厚厚的电话号码本,让他打电话去向顾客推销。但迈克尔戴尔不久就在推销中发现,有两种⼈⼏乎⼀定会愿意订阅报纸:⼀种是刚结婚的,另⼀种则是刚搬进新房⼦的。接着,他调查后发现,情侣在结婚时⼀定会在法院登记地址,另外有些公司会按照住房贷款额度整理出贷款申请者的名单。于是,他想办法搞到了周围地区这两种⼈的资料,直接给他们寄信,提供订阅报纸的资料。通过这种⽅式,迈克尔戴尔当年挣到了1.8万美元,这不但使他有能⼒购买更多的计算机,也启迪他⽇后创造了“⽐顾客更了解顾客”的市场细分战略。
 创业最成功⼈物故事:李河君
  “⾸富轮流做,今⽇到我家”,⽤这句话来形容如今的李河君是最为恰当的了,1⽉27⽇,汉能薄膜发电股价狂涨,上涨10.36%,成为了全球市值最⼤的光伏企业,加上⽔电、地产等⾮上市公司资产,使得汉能薄膜发电股东李河君⾝价达到2000亿,超越了阿⾥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成为了新⼀届中国⾸富。
  李河君出⽣于⼴东省河源市,毕业于北京交通⼤学机械⼯程系。1994年,李河君创建汉能控股集团。汉能⾃成⽴之⽇始即致⼒于“⽤清洁能源改变世界”。汉能已发展成为中国最⼤的民营清洁能源发电公司,以及全球最⼤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李河君1988年⼤学毕业后,靠着从⼤学⽼师那借来的5万元起步资⾦,通过卖电⼦产品、玩具等,和17
个伙伴⼀起,通过6年的积累,到1994年底积累了七⼋千万的资本。本来打算收购上市公司坐庄,但是经过对⽔电站市场的考察之后,李河君改变了初衷,转⽽进⼊了能源⾏业,以1000多万元收购了河源东江上⼀座装机容量为1500千⽡的⼩⽔电站。之后,再次通过并购将旗下电站的装机量扩⼤到了⼏⼗万前往,产业覆盖浙江、⼴东、宁夏、云南、⼴西等地。
成功人士的故事
  李河君
  2002年,云南省规划建设8座百万级千⽡⽔电站,李河君签下其中的6座,总装机规模达2300多万千⽡。但是这⼀计划却遭到了当地发改委的阻挠,因为发改委不相信李河君能⼲成。于是,李河君愤然将发改委告上了法庭,李河君最终拿到了⾦沙江上“⼀库⼋级”中资源最好的⾦安桥⽔电站,该电站总装机容量300万千⽡。
  跨步⼊光伏⾏业
  2009年,李河君开始进⾏产业升级,涉⾜到了光伏⾏业。当时,正式光伏⾏业的“拐点”。此前,得益于欧洲市场的巨⼤需求,光伏产业飞速发展,2008年光伏全球安装量增长了1倍以上。但是随着2008年⾦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的的光伏⾏业进⼊了衰退期,很多知名企业都因为产能过剩⽽破产,包括⽆锡尚德。
  李河君进⼊光伏⾏业时,选择了薄膜太阳能领域并于2011年寒冬来临之际开始投产。2012年,李河君即宣布投产的8⼤光伏基地总产能已经达到3GW,超越美国第⼀太阳能公司(FirstSolar),成为全球最⼤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
  尽管薄膜的市场远不如晶硅,市场占有⽐例还不⾜1层。但是,李河君却在公司内部⼒排众议、⼤举投资薄膜太阳能,并且还在多个场合推崇薄膜发电技术的前景,甚⾄表⽰“薄膜发电引领终极能源⾰命”。
  汉能薄膜被诟病
  进⼊光伏领域之后,李河君频繁出现在公众⾯前,或参加会议,或接受媒体采访,向外界宣传薄膜发电技术的⼴阔前景。2013年底,李河君著书《中国领先⼀把》,提出以光伏⾰命解决中国的能源瓶颈、助推经济转型。李河君认为,太阳能是最符合21世纪发展需求的新能源。
  除了光伏企业的发展路线存在争议外,其汉能薄膜发电还被诟病“过度依赖母公司”。在李河君的计划中,其光伏产业布局是“打通全产业链做出规模”。即从原材料、⾼端装备制造、电池⽚⽣产到太阳能电站建设,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
  2013年2⽉,汉能集团及其⼀直⾏动⼈持有的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份从20.28%涨到了50.56%,成为了控股股东。此后,汉能薄膜发电向控股股东汉能集团发起了多项收购,连续收购了其多项知识产权和技术研究公司。
  2013年年报显⽰,汉能集团是其唯⼀客户。这种情况在2014年上半年并未有多⼤好转,2014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的来⾃汉能集团⽅⾯的营收达到31.6亿港元,占其总营收的98%。2014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的应收账款为62.4亿港元,其中,最⼤头的是应收合同⼯程款项,为41.57亿港元。
  汉能薄膜发电在2014年半年报中称,公司的流动资⾦⼗分依赖汉能集团联属公司是否能及时结清进度款项。不过,对于来⾃于汉能集团的应收账款,汉能薄膜发电⽅⾯“⽆抵押款或其他加强信贷措施”,仅凭借汉能集团的信誉,汉能薄膜发电董事会认为,汉能集团“能够按时结清所有进度款项”。
  成“新⾸富”出名
  汉能薄膜发电在2014年⼀年内涨幅达255%,进⼊了2015年,股价涨幅更是“任性”地在1⽉23⽇以来的3天内达32%,市值迅速膨胀⾄1500亿港元。1⽉27⽇,汉能薄膜发电上涨10.36%,报收3.73港元。在这前⼀天,汉能薄膜发电上涨13%,得益于汉能薄膜发电股价的上涨,加上⽔电、地产等⾮上市公司资产,汉能薄膜发电⼤股东李河君的⾝价“有可能”达到2000亿元,取代马云或者王健林成为中国的新⾸富。截⾄1⽉29⽇美股收盘,马云⾝价为263亿美元(约合1644亿元⼈民币),王健林⾝价为267亿美元(约合1669亿元⼈民币)。
  之所以是“有可能”,原因在于李河君到底持有多少股份,对于外界⽽⾔仍是⼀个谜团,⼀说超过50%,⼀说超过90%。不论李河君是否真的成为了内地财富“⼀哥”,他都因此成为了舆论焦点。
  ⽆论李河君的这个⾸富之名是否名副其实还是名不副实,他的创业经历是真是存在的,他在创业时的独到眼光和执⾏魄⼒都是令⼈惊叹的。
  创业最成功⼈物故事3:乔布斯
  苹果出世
  1955年2⽉24⽇,斯蒂夫·乔布斯出⽣在美国旧⾦⼭,刚刚出⽣,就被⼼狠⽆情的在美国旧⾦⼭⼀家餐馆打⼯的⽗亲与潇洒派的酒吧管理员的母亲⽆情地遗弃了。幸运的是,⼀对好⼼的夫妻收留了这位可怜的私⽣⼦。
  虽然是养⼦,但养⽗母却对他很好,如同亲⼦。学⽣时代的乔布斯聪明、顽⽪,肆⽆忌惮,常常喜欢别出⼼裁地搞出⼀些令⼈啼笑皆⾮的恶作剧。不过,他的学习成绩倒是⼗分出众。
  当时,乔布斯就⽣活在著名的“硅⾕”附近,邻居都是“硅⾕”元⽼——惠普公司的职员,在这些⼈的影响下,乔布斯从⼩就很迷恋电⼦学。⼀个惠普的⼯程师看他如此痴迷,就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
乐部”。这是个专门为年轻⼯程师举办的聚会,每星期⼆晚上在公司的餐厅中举⾏。就在⼀次聚会中,乔布斯第⼀次见到了电脑,他开始对计算机有了⼀个朦胧的认识。
  在上初中时,乔布斯在⼀次同学聚会上,与⽐他年长5岁的沃兹见⾯。沃兹是学校电⼦俱乐部的会长,对电⼦也有很⼤的兴趣。两个⼈⼀见如故,8年后他们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
  乔布斯
  19岁那年,刚念⼤学⼀年级的乔布斯,突发奇想,辍学成为雅达利电视游戏机公司的⼀名职员。没过多久,年轻⽽不安分的他⼜对佛学产⽣了兴趣,连⼯作也不要了,飘洋过海去印度追随⼤法师修⾏练功。这次结果可想⽽知,不但没有学成佛,路上还吃尽苦头。他只好重新返回雅达利公司做了⼀名⼯程师。
  下来之后,乔布斯继续⾃⼰年少时的兴趣,常常与沃兹⼀道,在⾃家的⼩车库⾥琢磨电脑。他们梦想着能够拥有⼀台⾃⼰的计算机,可是当时市⾯上卖的都是商⽤的,且体积庞⼤,极其昂贵,于是,他们准备⾃⼰开发。制造个⼈电脑必需就是微处理器,可是当时的8080芯⽚零售价要270美元,并且还不出售给未注册公司的⼈。两个⼈不灰⼼,仍继续寻,终于在1976年度旧⾦⼭威斯康星计算机产品展销会上买到了摩托罗拉公司出品的6502芯⽚,功能与英特尔公司的8080相差⽆⼏,但价格却只要20美元。
  带着6502芯⽚,两个狂喜的年轻⼈回到乔布斯的车库,开始了⾃⼰伟⼤的创新。他们设计了⼀个电路板,将6502微处理器和接⼝及其他⼀些部件安装在上⾯,通过接⼝将微处理机与键盘、视频显⽰器连接
在⼀起,仅仅⼏个星期,电脑就装好了。乔布斯的朋友都被震动了,但他们都没意识到,这个其貌不扬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第⼀台个⼈电脑,会给以后的世界带来多⼤的影响。但是精明的乔布斯⽴即估量出这种⾃制电脑的市场价值所在。为筹集批量⽣产的资⾦,他卖掉了⾃⼰的⼤众牌⼩汽车,同时劝说沃兹也卖掉了他珍爱的惠普65型计算器。就这样,他们有了奠基伟业的1300美元。
  1976年愚⼈节那天,乔布斯、沃兹及乔布斯的朋友龙·韦恩做了⼀件影响后世的事情:他们三⼈签署了⼀份合同,决定成⽴⼀家电脑公司。公司的名称由偏爱苹果的乔布斯⼀锤定⾳——称为苹果。后来流传开来的就是那个著名的商标——⼀只被⼈咬了⼀⼝的苹果。⽽他们的⾃制电脑则被顺理成章地追认为“苹果I 号”电脑了。
  黯然离开
  ⼀个偶然的机遇给“苹果”公司带来了转机。1976年7⽉的⼀天,零售商保罗·特雷尔来到了乔布斯的车库,当看完乔布斯熟练地演⽰电脑后,他认为“苹果”机⼤有前途,决意冒⼀次风险——订购50台整机,但要求⼀个⽉内交货,乔布斯喜出望外,⽴即签约,拍板成交,这可是做成的第⼀笔“⼤⽣意”。
  50台整机在特雷尔⼿⾥很快销售⼀空,有了良好的开始,“苹果”公司名声⼤振。开始了⼩批量⽣产。乔布斯和沃兹开始意识到,他们的⼩资本根本不⾜以应付这急速的发展。乔布斯后来回忆道:“⼤约是在1976年秋,我发现市场的增长⽐我们想象的还快,我们需要更多的钱。”为此,他们分头去资⾦⽀持,
包括沃兹就职的公司惠普,但遗憾的是,这些公司都没意识到这其中蕴藏的商机和市场。
  机遇往往垂青努⼒的⼈。1976年10⽉,百万富翁马尔库拉慕名前来拜访沃兹和他们的车库⼯场。马尔库拉是位训练有素的电⽓⼯程师,且⼗分擅长推销⼯作,被⼈们称为推销奇才。由于在股票⽣意上发了财,他很早就选择了退休的⽣活。但看到这两个年轻⼈的新产品,马尔库拉决⼼重操旧业,帮助他们把公司⼤张旗⿎地办起来。他主动帮助他们制定⼀份商业计划,给他们贷款69万美元,将⾃⼰的命运与两个年轻⼈联系在⼀起。有了马尔库拉这样⾏家⾥⼿的指导,有了这笔巨资,“苹果”公司的发展速度⼤⼤加快了。
  1980年,《华尔街⽇报》的全页⼴告写着“苹果电脑就是21世纪⼈类的⾃⾏车”,并登有乔布斯的巨幅照⽚。1980年12⽉12⽇,苹果公司股票公开上市,在不到⼀个⼩时内,460万股全被抢购⼀空,当⽇以每股29美元收市。按这个收盘价计算,苹果公司⾼层产⽣了4名亿万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万富翁。乔布斯作为公司创办⼈当然是排名第⼀。
  因为巨⼤的成功,乔布斯在1985年获得了由⾥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然⽽,成功来得太快,过多的荣誉背后是强烈的危机,由于乔布斯经营理念与当时⼤多数管理⼈员不同,加上蓝⾊巨⼈IBM公司也开始醒悟过来,也推出了个⼈电脑,抢占⼤⽚市场,使得乔布斯新开发出的电脑节节惨败,总经理和董事们便把这⼀失败归罪于董事长乔布斯,于1985年4⽉经由董事会决议撤销了他的经营⼤权。乔布斯⼏次想夺回权⼒均未成功,便在1985年9⽉17⽇愤⽽辞去苹果公司董事长。
  接着,他开始推出了新的电脑。1998年,iMac背负着苹果公司的希望,凝结着员⼯的汗⽔,寄托着乔布斯振兴苹果的梦想,呈现在世⼈⾯前。它是⼀个全新的电脑,代表着⼀种未来的理念。半透明的外装,⼀扫电脑灰褐⾊的千篇⼀律的单调,似太空时代的产物,加上发光的⿏标,以及1299美元的价格标签,令⼈赏⼼悦⽬……不愧是苹果设计,标新⽴异,⾮同凡响。为了宣传,乔布斯把笛卡尔的名⾔“我思故我在”变成了iMac的⼴告⽂案 I think, therefore iMac!由此成了⼴告业的经典案例。
  新产品重新点燃了苹果机拥戴者们的希望。三年来他们⼀直在等待的东西出现了,iMac成了当年最热门的话题。1998年12⽉,iMac荣获《时代》杂志“1998最佳电脑”称号,并名列“1998年度全球⼗⼤⼯业设计”第三名。
  接着,1999年乔布斯⼜推出了第⼆代iMac,有着红、黄、蓝、绿、紫五种⽔果颜⾊的款式供选择,⼀⾯市就受到⽤户的热烈欢迎。1999年7 ⽉推出的外形蓝黄相间,像漂亮玩具⼀样的笔记本电脑iBook在市场上迅即受到⽤户追捧。iBook融合了iMac独特的时尚风格、最新⽆线⽹络功能与苹果电脑在便携电脑领域的全部优势,是专为家庭和学校⽤户设计的“可移动iMac”。1999年10⽉iBook夺得“美国消费类便携电脑”市场第⼀名,还在《时代》杂志举⾏的“1999年度世界之最”评选中,荣获“年度最佳设计奖”。
  终成奇迹
  1997年,乔布斯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越来越多的业界同仁认同了此观点。甚⾄连当初将乔布斯挤
出苹果公司的斯卡利也情不⾃禁地赞叹:“苹果的逆转不是,乔布斯⼲得绝对出⾊。苹果⼜开始回到原来的轨道。”
  乔布斯成为⼀个奇迹,但这个奇迹还将继续进⾏下去。他总是给⼈以不断地惊喜,⽆论是开始还是后来,他天才的电脑天赋;平易近⼈的处世风格;绝妙的创意脑筋;伟⼤的⽬标;处变不惊的领导风范筑就了苹果企业⽂化的核⼼内容,苹果公司的雇员对他的崇敬简直就是⼀种宗教般的狂热。雇员甚⾄对外⾯的⼈说:我为乔布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