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文言文 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 苏碧云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文言阅读的重点。高考文言文阅读共19分,其中翻译题占10分。因而,高考复习需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学生突出的问题仍是文言文翻译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技巧,翻译往往跟着感觉走,未能借助语境翻译文言文,缺乏系统理性的方法,结果翻译出的语句错漏较多,甚至与原句本意相距甚远。
借助语境翻译文言文,主要是利用一个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之内的语句表述连贯、语意密切的特点来翻译句子。需要强调的是,语境有小、大之分。最小的语境即词语所在的句子,稍大的语境是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语境即文段中所有与该词语相关的文句。有时候,对词语的解释符合小语境,甚至还符合上下句构成的语境,但不符合完整的大语境。这种符合局部语境,但与完整语境不符的情况极具迷惑性,所以在翻译时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须要在完整的语境中揣摩意思。借助语境翻译文言文,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
1.借助语境突破难点词。对于译句中关键词、疑难词的推敲、翻译,可以通过字形推知字义,可以通过组词猜测词义,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联系句内外语境推敲进而确定其义。前后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灵活推断难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如2019广一模13.(1)父亲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参考答案:父亲的朋友高郢见了他,感到惊异,说:“这孩子一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假如我身居要职,将会提拔任用他。“是儿必为国器”此处可借助语境翻译:高郢见到张仲方后,对仲方才能的肯定评价,此处“为”应理解为“是”,而不是“被”;“国器”应理解为“国家栋梁”,而不是“器重”。“将振起之” 此处可借助语境翻译:高郢做御史大夫后,将仲方“表为御史”,“振起”应理解为“提拔任用”。
2.借助语境,理清人物对象,补出省略成分。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比较常见,量词、主谓宾,甚至句子都可能被省略,成分被省略的句子如果要求翻译,语境能提示我们补出这些省略成分。如2019广一模13.(2)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参考答案)仲方说:“皇上的恩泽遍布天下,惠及昆虫,却不能在皇上面前施行吗?”崔发因此被免罪。“发由是不死。”此处可借助语境,理清人物对象:根据上文“鄠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逢赦不见宥”,“发”应理解为“崔发”,不能理解为“我”“发配”“出发”“发出”“发声”等。
3.借助语境获取“大意分”。高考文言翻译评分标准中,把握句子大意一般有3 分的分值。如果所译句子句意晦涩难懂,我们无法破解采分点,语境能帮助我们理解并翻译句子的大意,进而获取大意分。如2019广一模13.(1)父亲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参考答案) 父亲的朋友高郢见了他,感到惊异,说:“这孩子一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假如我身居要职,将会提拔任用他。”(5分,译出大意给3分。)此处翻译可借助语境获取“大意分”:根据后文“会郢拜御史大夫”→父亲朋友名为“高郢”,而不是“高郢见”,根据后文“会郢拜御史大夫”,“表为御史” →“得位”应为“身居要职”.我们可以根据前后相关的语境,推断所译句子的大意,能对译的对译,不能对译的根据语境表述大体意思,这样也能得分。
4.借助语境检验译好的语句。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检验,看看是否合乎文理、事理、情理,是否与上下文语意贯通、顺畅得当。如2019广一模13.(1)父亲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有的考生把“将振起之”错译为“将要振兴、奋起他.” 又如2019广一模13.(2)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有的考生把“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错译为“像昆虫一样流动,然而却不施行御前吗”分析两处失分原因,都是未能借助语境检验译好的语句。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只有把句子放回原文中,联系语境加以理解,方保翻译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