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
中国古典文献学以中国古代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及利用规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逐渐形成一门内涵深广的科学。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这是广义上所指的古典文献学,狭义上说,古典文献学就是包括目录、版本、校勘在内的学问。可见目录、版本、校勘在古典文献学研究活动中有着支撑性的地位。这三门学问各自有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又在研究活动中相辅相成,密切联系。
一、互为对象
将图书的书名、著者、出版与收藏等情况记录下来,按照一定的次序体例编排而成,为读者的阅读、检索提供指导的工具为目录,目录学以此为对象,研究书目的编制形成一门学问。一般认为目录学正式诞生于西汉刘向奉诏校书之时,然而在向、歆父子的《别录》《七略》之前可有目录?前人大家已有大胆猜想,
并有谨慎考论,于先秦诸子之言、各家典籍中寻得端倪。目录学在后来的发展中日臻完善,产出诸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集大成之作。版本学,顾名思义,以版本为研究对象,各种图书版本产生发展的历史,不同版本的优劣异同、时代判定以及版刻、装帧、印刷等方面技术的成就与演进都是版本学的研究范围。西汉刘向主持校理书之时,重要的工作就是搜寻异本,并予以勘比。宋代尤袤《遂初堂书目》有记录图书版本的内容,被认为是版本学的研究步入正轨的开端,版本学研究可以说是文献整理工作的先行之举。校勘学也有广义狭义之分,前人所称的校雠学是广义上的校勘学,将版本、校勘、目录、考证、辨伪、辑佚等内容都包括在内,也就是今天的古典文献学。现代所谓校勘学是狭义上的内涵,即专门研究古籍整理中文字比勘的科学方法和理论。历史上一般认为校勘学同样始于汉朝,至宋代形成专门学问,而在清代呈现繁盛之势。
在学术发展过程中,目录、版本、校勘三门学问的义界逐渐明晰,独立趋势明显,但这三门学问也始终在古典文献研究整理的实践中交互碰撞,有时一门学问往往成为另一种学问考察整理的目标,互相成为研究对象,促使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
古典文献研究整理工作于校勘之中发现异处,继以详细考察,判定正误。文字训诂之学往往发挥首功,但核实版本流变情况,也可以解惑异端,指明优劣。所以,版本情况就成了校勘学关照的目标对象。研究者可从涵芬楼影印黄善夫本《史记》与其底本间的关系窥见端倪。关于二者的复杂联系,以往学术界不乏错误解释流传,可谓知者较少。黄善夫本优点突出,刻印精美,三家注俱全,流传稀少,较为珍贵。
但谬误甚多,校勘十分草率。傅增湘关于黄善夫所刻《后汉书》云:“校刊精美,差失时见,何小山至斥为闽肆恶本”[1]。黄本《史记》与黄本《后汉书》同出一辙,亦甚讹夺。今人杜泽逊等学者在整理张元济先生遗作《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时,取其中《史记校勘记》与涵芬楼影印黄善夫本逐条对照、再据清武英殿本、日本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参校,得知影印黄本在底本基础上进行大量修订,改处达两千之多,俢版精密堪称无懈可击。通过比堪影印本与原本,发现影印本存在修改字句现象。考察版本源流,得其优劣之别是校勘学不可忽略的研究对象。
在中国的目录传统中,著录图书版本信息是目录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录著录版本信息的里程碑之作首推宋代私家藏书目录《遂初堂书目》。南宋尤袤所撰《遂初堂书目》共收录图书达三千余种。此作分为44类,在前代四部图书分类体系上做出了一定调整,使当朝新现之书籍得到突出。内容上仅著录书名项,部分款目著录作者项,但在经部书和一
收稿日期:2019-06-29
作者简介:夏宇辉(199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
目录、版本、校勘学的关系
夏宇辉
(黑龙江大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属”“支撑”等语词概括了三者的联系,并利用古今学人的古籍整理实践加以论证,使目录、版本、校勘三门学问在古籍整理活动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明晰。
关键词:目录;版本;校勘;古典文献学
步入正轨中图分类号:G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19)11-0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