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引路课
印象《老人与海》,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1.梳理小说的文脉
2.读课文,写点评,分享对“桑地亚哥”多维认知
3.认知“大海”“鲨鱼”等象征、隐喻的意义
印象《老人与海》,激发学习兴趣
1.这部小说赢得的赞誉:
这部小说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这本书的评价:
《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
  ——瑞典文学院院士 霍尔斯陶穆
《老人与海》所刻画出来的正是海明威的一辈子最好的画像,正如海明威所说,"我一直读过200多遍,每读一次,我就多一份收获,好像我最后得到了我这一生辛苦工作所欲得到的东西"。
              ——台湾学者 陈人孝
一个海明威教给我的东西,抵得上大学里所有老师传授给我的学问。
                  ——著名作家 叶兆林
2.谋篇布局:
这篇小说最早来自于一则通讯报道。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有一段记叙了一个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捉到一条巨大的鱼,但后来鱼的大部分却被鲨鱼吃掉的故事。
十几年后,海明威把它变成了一部小说,从而为他赢得世界声誉。他对故事进行了新的补充。下面我们按照台湾作家许荣哲的小说七词汇来梳理一下海明威谋篇布局的高妙。
请读过《老人与海》整本书的同学填写一下。(李偊贤)
梦想:捉到一条鱼
阻碍:84天没有捕捉到鱼
努力:85天继续出海,两天两夜斗争
结果:捕捉到了一条大马林鱼
意外:遭遇鲨鱼老人与海教案
转弯:一次次搏斗
结局:回到家,鱼只剩骨架
这个故事听上去非常简单,七个词汇的构思,作者在原来的故事中增添了很多东西,特别在“
努力”“意外”“转弯”等环节。
这些地方叙述语言浓墨重彩,一定是小说最精彩之处。这部小说的美、学问,“我们一生辛苦工作要得到的东西”可能都在这些地方隐藏,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调动自己生活感受去体味感悟。
什么样的老人?什么样的海?
预习作业:
1.(  )的老人与(  )的海
2. 勾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字词句,写出点评
请前后四人一组交流,看看都对哪些文段进行了点评?点评是否准确?然后班级交流。
1. 什么样的老人?
5段(课文节选部分)(梁钰鑫)心理描写,沉勇刚毅(板书)。通过他面对这个强大的对手依然能够举起鱼叉,有坚强的决心,且要弄死它。
但是又有些小小的不确定和小害怕,他感到“没多少希望”、“撑下去”、“梦”,也体现他面对强大敌人时的矛盾斗争的心理。
6段:“他攮进去的地方,是两只眼睛之间的那条线和从鼻子一直往上伸的那条线交叉的一点。事实上并没有这两条线。”这两条线是桑迪亚哥脑子里的,非常精准地指出鲨鱼的弱点。这说明他技术高超,经验丰富(板书)。“无比的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杀敌要有决心凶狠(板书)。
12段:“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郑欣言 )面对挑战,心存斗志,克服困难,永不服输,精神不倒(板书)。
14段  他想到的老狄马吉奥,是桑地亚哥的崇拜的棒球名将,有病痛,但生龙活虎。他用自己的精神偶像鼓励自己,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15段  丢掉了40磅,船走起来更轻快些。”乐观积极(板书),横看成岭侧成峰,看问题可以换一个角度,会截然不同。
23段 精神的满足愉悦,杀鱼不仅为了养活自己,是为了“光荣”,彰显老人丰富内心世界,光
荣尊严(板书)。
教师:你心里有什么?你眼中就会有什么?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说:我看你像一摊牛粪。苏轼自以为胜了佛印,正小得意,却被苏小妹点破“眼中有什么,心中有什么”。
21段 “此外我还觉得这样做是一桩罪过。”善良仁慈(板书)。
教师:12段到28段,都是桑地亚哥把鲨鱼杀死后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重在心理描写。这是西方小说的意识流手法,就是一个想法接着一个想法往外冒泡泡,不断走思,但是这些想法之间没有逻辑性。
93-95段 动作描写(李浩田)精疲力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