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Parent society
178
1      文化的含义与跨文化意识重要性网聊
根据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定义,文化是指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结合《英语课程标准》来讨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以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文化特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并培养他们开阔的世界观。
而小学生正处在刚开始接触第二外语的阶段,对于英美国家的文化没有过多的概念,那么学习的困难就会容易出现。在英语课堂中,小学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们在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各自的认知能力,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逐步扩展目标教材对应的背景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脑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跨文化意识指的是对于与本国文化有冲突或异同的文化风俗、行为习惯等有充分且正确的认识,其意识能够在这个基础之上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并予以接受与适应。当前,跨文化意识提倡的是以在外语学
习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主,因为语言可以说是文化的衍生和载体,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忽视文化背景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是很难学到它的精髓和内在意义,讲出来的语言也是不地道的,也很难提高自己与以该语言为母语者的口语交际能力;
2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教材及案例分析
本节会着重分析广州教科版教材中的文本编排和相关可以拓展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话题。
三年级英语教材通常会在前面的模块编排Greeting的内容,其中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How are you ?”或“How do you do ?”几年前,部分教材上的应答语会使用较为生硬并带有母语文化负迁移的回答:“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目前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材是使用应答语:“Fine”。尽管两句答语似乎字面意思上差异并不大,但是再结合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即可知道当中的差异甚大。前者明显带有母语的思维定势,使用汉语时应注意谦卑、恭敬的语气,所以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多加感谢语能增加自己在语言交际中的气度。而实际上,此对话在英语native speaker的思维中会认为,这只不过是不经意碰面会产生的随意性对话,就类似于汉语中的嘘寒问暖,并不需要动用到对话参与者的感情。如果对方轻易就说出Thank you此类感谢的话语反而会让对话无法顺畅进行。
在关于Shopping(购物)此话题的教学中,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受到母语思维定势的影响。例如,The shop assistant:“What do you want to buy ?”大部分母语为汉语的使用者看到这一句
话可能都不容易发现当中的失误,因为这就是我们在使用汉语交流时会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你想买什么?但在English-speaking的国家说这句话就可能容易闹笑话,因为母语为英语的人听到这句话就会觉得难道我就非买点东西不可吗?这句话会给人带来的感觉就是自己在被不礼貌地要求购物。而地道的表达者通常会选择:“What can I do for you ?”或“Can I help you ?”--我能帮到你吗?购物者在听到这样的语言就会感受到自己是处于被服务的状态。同时这也是英美国家推崇mutual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黄心慰
(南村镇雅居乐小学,广东广州 511442)
摘 要: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al awareness)指的是不同文化交际中交流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知,要求参与者具备两种能力
“移情”和文化融入。跨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章主要阐述了培养跨文化意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文化差异;小学英语
respect文化背景下的用语,工作态度好的服务人员或许能得到顾客的小费以示谢意,但在中国类似的现象是少之又少。
3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应有的跨文化意识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学目标语言的同时向学生渗透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不能让学生一味枯燥、无目的地完成课堂任务。“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容易让学生误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小学英语教学应该着重一下几个方面去推进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化,以文化交流促进兴趣,再以兴趣促进目标语言的学习。
3.1  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要贯穿于交际性语言教学的始终
现在使用的小学英语教材中,基本以西方文化内容为主,一般由课堂、家庭并逐渐向社会各方面展开,为教师进行跨文化教学创造了条件。真正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堂,不应该只注重于课本知识点的输出和输入,应该要结合文化背景进行导入和拓展。我们可以利用世界地图、相关主题的绘本、历史纪录片等介绍异国风情、地理位置、历史资料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课堂效果和学生学习吸收的效果。比如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学习最后一个模块--Festivals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西方节日由来、庆祝方式等,首先用别具特的Christmas tree decoration 引出Christmas这个节日,学生带着好奇心和兴趣地观看了西方庆祝圣诞节的图片,了解了节日的具体时间,在讲到Santa时,还特地让学生
观看一段录像,由此,学生对这个节日有了清晰的了解。本模块另外一个单元就是学习学生们都了解的中国春节,这样的文本教材编排正好能够让老师可以设计关于这个模块的拓展,比如让学生对比两个节日之间有什么差异,也可以让学生在拓展了解中国的清明节和西方的万圣节又有什么异同,这样的模块整合设计有助于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所造就的各自节日习俗的特别之处。
当然,文化意识的渗透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之上,可以和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适时地介绍。比如Merry Christmas,Santa,Christmas tree,Jingle bells,make ginger bread man,wrap presents,send presents with each other,eat turkey等。总之,利用这些异国文化,一方面我们能让学生以兴趣促进学习,更加向往学好英语,另一方面,更能让他们养成正确的、实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当在交际过程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涉及的内容是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有时候表达的行为也有差异。例如,在中国,当新认识一个人通常会以闲话家常,家庭关系、工作时间、别人的年龄、工作薪水等为主题开展交际;而在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眼中,这些话题都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如非关系亲近到一定程度的人是不随便询问这些的。这些问题会被视为不友善的行为,反而还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因此当和英美国家认识交流沟通时中,既要做到避免初次见面面面相觑、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又要能顺利展开交流,就只好谈天气,谈运动,谈派对,谈球类比赛等,目的就在于对对方的爱好和欣赏上相互产生共识。例如,在英美文化中,如果你受他人邀请做客,赴约时尽可能正点,在去别人家前最好可以准备一点小礼物;用餐时,你可以尽情地去
基础教育·小学
机智2021年第2期
179
享受各种美味的食物而不用去担心自己的表现会不礼貌,主人会因为你喜欢他或她做的食物而感到高兴。在用餐的过程中,其实也可以尝试去说一些赞美的话语,如:The mutton you made tastes very delicious.或They are really good.That was one of the best meals/dishes I've had in a long time! 用餐之后,客人的停留时间不适宜太过久,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向主人致谢,并告别。
3.2  词汇教学,渗透文化差异
描写竹的诗英语中大部分词汇都在历史长河中酝酿出丰富的内涵,虽然教材中没有直接呈现英美文化,但我们如果多留心,抓住机会,善于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将单词与文化以相辅相成地形式传授给学生,它就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不仅能学到应掌握的词汇,而且从中了解更多的中西文化差异。例如,从中西文化对颜的意义理解说起,由颜衍生出来的含义和派生词或短语搭配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大相径庭之处。“yellow”(黄)这种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历代帝王的代表颜,“黄”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的是好事和吉利,比如说我们常听到的黄道吉日就是这样的意思。
“黄”后来也有衍生出不顺利或者说失败的意思,就比如:“这桩生意要黄了。”但是,在西方国家宗教文化中,“yellow”代表的是庄严肃穆,也是正义、荣光和充满智慧的象征颜。除此以外,“yellow”亦可用于表示一个人对于某件事表现害怕和胆怯。再比如说“white”(白),在中国文化看来是不吉利的意思,多数用于丧礼之时。而在英美文化中,白的含义是purity(纯洁、善良),有一个表达“a white lie”,意思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些关于颜背后的文化差异也可以通过教学中渗透给学生,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化背景认知程度,并且通过这些举例可以保持课堂活力,吸引学生兴趣。
3.3  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日常的口语交际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经常的对话训练可以有效训练到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有效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多借助教材话题、日常问候进行对话训练,从内容上帮助学生对差异文化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去理解对话。
很多时候在课堂上,老师们会巧用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比如说,当学生回答了一个相当不错的问题,老师们会对学生表示表扬,说:“Great!/Perfect!/Excellent!”等这些赞美用语。但是,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不好意思,礼貌上以感谢语回应,甚至有些学生
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回应。而在西方文化,如果你对别人的赞美感到高兴是应该直接表达出来:“Thank you !I am so glad to hear that.”这时候,就应该是要通过跨文化教学去达到训练学生对话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途径还有很多,比如巧妙地利用歌曲进行文化教育;邀请外教参加校园的英语角,出英语手抄报等。每年的英语节我们都安排英语书法比赛、演讲比赛、单词竞赛、英语歌曲合唱比赛、英语情景剧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吸收和体验着有益的异国文化。
真正地学习和掌握英语仅仅依靠40分钟的课堂时间的不足够的,还要积极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媒介,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为学生创造好的氛围和环境,以便他们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使他们产生了解外国文化的意愿并以此促进英语的学习。
总而言之,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要做到根据学生们的年龄阶段特征和认知能力特点,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做到知识面上“长流水”,要重视学生们除了英语学习以外的实践活动,有方向有目标地渗透文化教育,使他们既掌握英语的语言知识、技能,又了解外国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从而有效地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做一名既有着本国文化自信,又能以开阔的眼光面向世界的人。
参考文献:
[1] 高国伟.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以M4U1 Thanksgiv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US 一课为例[J].辽宁教育,2020(1):60-63.
关于春节的英语手抄报
[2]何自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离格”现象刍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3(2):2.
[3]董彩虹.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文化意识[J].青海教育,2020(Z1):75.
感激涕零的意思[4]陈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基于文本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探究——以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Read and write)为例[J].英语教师,2019,19(18):157-159.
[5]孙剑梅.小学英语“生长课堂”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英语广场,2019( 7):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