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
1、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2、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3、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4、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5、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6、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
7、 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8、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9、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10、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11、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1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13、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14、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恩格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年)
15、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
―― 恩格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年)
16、在现代历史中至少已经证明: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任何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为任何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
―― 恩格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年)
17、人是最名符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
18、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它也创造出在生产中做为决定目的的东西而发生作用的对象。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
19、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
20、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彷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
21、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22、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23、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24、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25、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26、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隶属于这个阶级的。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
27、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这就是为这种联合创造各种物质条件,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
28、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不断地注视生成和消逝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
――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
29、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