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月亮别称
作者:李建云 王雨容
来源:《智富时代》2014年第09
        【摘 要】本文以《全唐诗》为依据收集了唐诗中出现的月亮别称,根据别称出现的频率高低,选择了较有代表性的别称约12个,对来源于月亮本身特征的别称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唐诗;月亮;别称;神话传说;阴阳学说
        唐代经济文化较繁荣昌盛,诗人吟诗作乐成为一种雅兴。在诗人的雅兴中,月亮成为了诗人的宠儿。它时而皎洁如水,时而朦胧其华,时而圆似银盘,时而弯如镰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然的景观与社会的情态不谋而合,苏轼一句悲怆的诗句深刻地道出了月与人的默契和共鸣。月亮或偶然或必然的变化与诗人亦喜亦悲的感情相辉相映,于是,心境各异的诗人随心所欲地把月亮雕镂,并镶嵌于自己的诗章。在此过程中,诗人改造了月亮,月亮也超度了诗人。为此笔者特将有关唐诗中出现的月亮别称的资料梳理如下,并做了一些粗浅的研究
有关诚信的故事
        月亮的别称一共有273个,主要有约50个正名别称。如新月、月魄、玉镜等。本文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蝴蝶组词12个别称进行整理研究,研究分为来源于月亮本身特征神话传说阴阳学说三类,如下图:
        本文仅对来源于月亮本身特征的别称进行介绍。
        1.直称
        1.1 月魄
        月初升或始缺时不明亮的部分称为月魄。阴历每月初始见之月叫,后来就以之代称月亮,并逐渐形成以为基本语素的别称——鼓楼先生宵魄、圆魄、寒魄、魄……
        刘长卿《湖上遇郑田》:杯中忽复醉,湖上生月魄。高適《塞下曲》: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李瑞《宿瓜洲寄柳中庸》:月魄正出海,雁行斜上云。最美老师司空曙《塞下曲》:幕营随月魄,兵气长星芒。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海潮秋打罗刹石,月魄夜当彭蠡湖。权德舆《郊居岁暮因书所怀》:月魄清夜琴,猿声警朝寐。《此日足可惜赠张籍》(愈时在徐籍往谒之辞去作是诗以送):维时月魄死,冬日朝在房。
郊《峡哀》:月魄高卓卓,峡窟清沉沉。浩虚舟《赋得琢玉成器》:湘妃怨赏玩冰光冷,提携月魄轻。朱庆馀《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李商隐《街西池馆》:疏帘留月魄,珍簟接烟波。李商隐《无题二首》: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长刀悬月魄,快马骇星精。刘得仁《回中夜访独孤从事》:满庭霜月魄,风静绝纤闻。丙寅年作《赠吴颠尊师》:月魄侵簪冷,江光逼屐清。吴融《僧舍白牡丹二首》:月魄照来空见影,露华凝后更多香。王贞白《白牡丹》: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皮日休《寒夜联句》:河光正如剑,月魄方似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