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失眠失眠经验方失眠的兼证古人失眠医案
中医失眠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寐之证,病因虽多,然阴阳的交通“不得从其道”乃为病之根本,凡气血精津环流不畅,代谢升降失其常度,皆可碍运滞血,瘀血阻络,心失血养,以致寤寐异常。临床所见不寐患者,每以情志变化,精神刺激为主因,引起肝气郁滞,脾运失常,以致气虚血淤,或气滞血淤,或痰瘀互结,或瘀热扰心,服安神养心药物疗效不显,常以化瘀宁神之法治之而获效。
一、肝火扰心证
彻夜不眠【临床症状】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指导方药】
①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栀子、黄芩、益母草、朱茯神、首乌藤。
②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黄芩、栀子。
③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
④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二、痰热扰心证
【临床症状】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指导方药】
①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②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炙甘草、白茯苓。
③栀子豉汤:栀子、淡豆豉。
④礞石滚痰丸:金礞石(煅)、沉香、黄芩、熟大黄。
三、心脾两虚证
【临床症状】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指导方药】
①归脾汤: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大枣、生姜。
②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
③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④常用安神药: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首乌藤。
四、心肾不交证
【临床症状】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指导方药】
①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柏子仁、当归、天冬、麦冬、生地黄、人参、丹参、白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
②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③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阿胶、白芍、鸡子黄。
④常用安神药: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首乌藤。
五、心胆气虚证
【临床症状】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指导方药】
①酸枣仁汤: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
②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③安神定志丸(汤剂):远志6g,石菖蒲5g,茯苓15g,朱砂(冲服)2g,龙齿(先煎)25g,党参9g。主治精神烦扰,惊悸失眠,癫痫。方中加入酸枣仁、柏子仁,则养心安神作用更好。
④《医学心语》安神定志丸:茯苓、茯神、人参、远志各30g,石菖蒲、龙齿各15g,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治因惊恐失眠,夜寐不宁,梦中惊跳怵惕。
⑤柴胡疏肝散: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炙甘草。
六、从瘀血论治
【临床症状】长期顽固性不寐,临床多方效果不佳,伴有心烦,舌质偏暗,有瘀点者,依据古训“顽疾多瘀血”的观点,临床辨证应以瘀论治。
【指导方药】
①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此方为从瘀论治基础方,临床曾有“(头痛)百方不效者,用此方一剂而愈”“失眠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如神”等论,但是方中活血祛瘀药物较多,诸证禁忌,实际应用应注意随证加减。
②四物汤: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
③胶艾汤:阿胶、艾叶、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甘草。
中医失眠经验方整理(转载)  
方名:潜阳宁神汤
药物:夜交藤30g,熟枣仁20g,远志15g,柏子仁20g,茯苓15g,生地黄20g,玄参20 g,
生牡蛎25g,生赭石(研)30g,川连10g,生龙骨20g。
功效:滋阴潜阳,清热宁心,益智安神。
主治:心烦不寐,惊悸怔忡,口舌干燥,头晕耳鸣,手足烦热,舌红苔薄,脉象滑或弦数。
用法:水煎服,日1 剂。
方解:《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
阴气虚,故目不瞑。”临证观察不寐多由五志过极,心阴暗耗,心阳亢奋所致。本方用黄连
以清心火,生地黄、玄参滋阴潜阳,更用龙牡、赭石以潜镇阳气,使阳入于阴。然此病日久,
思虑过度,暗耗心阴,故再用远志、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不寐常见初睡之时
忽然跳跃,似惊而醒,有似心虚胆怯而实非,乃阳亢阴亏,初入之时交合浅而脱离快,自然
阴阳不能相济而复醒。因此,除滋阴潜阳外,必须用黄连以直折心火,从而达到泻南补北、
心肾相交、阴平阳秘之目的。
加减:若阴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麦冬15g,百合20g,五味子10g;情怀抑郁,
烦躁易怒者,可加合欢花15g,柴胡15g 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为胃家郁热,所谓“胃
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小量大黄以泻热和胃。
方歌:潜阳宁神夜交藤,枣柏远志连茯苓;龙骨牡石玄生地,阳入于阴心神宁。
验案:王某,女,47 岁,病一年余。心烦不寐,近两个月病情加重,彻夜不能入睡,烦躁
多怒,自汗,手足灼热,大便秘结,经用中西安神镇静之剂皆未收效。察其面不荣,精神
萎靡,自述不能入睡,至夜则烦躁难忍。舌光红少津无苔,脉弦数。此属心火上亢、肾阴不
济之证,宜清心火、滋阴潜阳,乃出潜阳宁神汤。初服6 剂,心烦不寐收效,夜间安稳,能
入睡3 小时左右,但仍大便秘结,遂原方加文军5g,嘱继服12 剂。复诊病情明显好转,大
便通畅,保持日一次,能入寐4 小时以上,心烦消失。又服10 剂,睡眠恢复6~7 小时,诸
症消失而愈。
按语:不寐一病临床颇为多见,病机亦错综复杂,有心脾两虚者,有胆郁痰扰者,亦有胃气
不和者等等。临床上尤以阴虚阳亢、心肾不交者居多,往往缠绵难愈,难以骤效。久不得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