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健康知识教育活动总结(精选)
第一篇:精神病健康知识教育活动总结(精选)
精神病健康知识教育活动总结
为了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真正把健康知识送到千家万户,特别是让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和提高精神病防治健康知识,我卫生院特举办了2015年度精神病健康知识讲座。现将活动过程及效果如下:
本次活动在我院会议室举行,在讲座过程中村医及部分患者家属认真记录,在会后纷纷发言提出自己的疑问,对于这些一一作答,对于交专业的问题暂时无法回答的记录下来等咨询上级精防机构的专业老师后再给予答复。患者家属表示,本活动对于病患家属在日常的护理工作有较大的帮助,希望以后能长期多次的举办。
在讲课后播放了宣传科教片,家属反响同样满意。但本次活动任然存在不足,主要是患者家属的参与程度不够,一部分是路况及其他环境原因,还有就是患者家属的主管意识还没有彻底转变,还是存在顾虑,这将是我单位今后精防工作的一个重点方向。
民意乡卫生院 2015年4月16日
第二篇: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
时间: 地点: 内容: 主讲人: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
精神病的概念
精神病是神经性失调的恶化与加剧。故此在这个阶段,一般也可以说是丧失了理智或陷入了癫狂,病人通常缺乏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而许多时候是需要留院以及被看管,以免做出对自己及对别人的伤害举动来。
即使精神病多半被认为是精失调加深的结果,充其量只是在病情方面有程度上的不同而已。但是,两者之间其实仍是有明显的区别的,最重要者,精神性失调患者无论其病的深浅,其心志仍是保持在现实生活中的,他们保持着与现实的接触,也不会脱离了现实;而精神病患者则不然,他们已用幻想取代了现实,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幻觉的世界中,他们听到的可能是自己的幻想,看见的也可能只是他们自己幻想。
精神性失调者喜欢讲述自己的病症,并缅怀过去的健康,而且相信自己终会复原;而精神病人则不相信自己有病,倘若有人指出其行为怪异,病人通常会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坚持自己是正常的,甚至倾向于相信是别人诬害他。前者虽常抱怨自己陷于崩溃,但他们却少有真正的崩溃,他们会继续社交活动并从事工作,也能保持对认识的人、时间、地点有清楚的概念;后者则不如此,他们可能有整个崩溃的情况,并产生完全的混乱,不能保持社交及工作,因为他们可能有整个崩溃的情况,并产生完全的混乱,不能保持社交及工作,因为他们可能做出伤害他人及自己的举动,因而要接受看管和照料,同时他们对于人、时间、地点的概念也模糊不清,甚至完全失去对这方面的认知。曾有人研究精神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智力及职业等关系,得出第一次发病入院的人平均年龄是46岁;在性别方面,则男性大大超过女性;在城市居住者其发病率是2倍于住在乡村的;而人种方面则与发病没有明显的相关。
在医学上,生理性的病因也是形成精神病的原因之一,诸如一些头部受伤的人,脑部生瘤或受病菌侵染使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又或者在血液供应方面有问题,使脑发育不健全;药物及毒素也可引致神经受到破坏;又如若干含有促使神经活动成分的药物,如、等,因其有害机体,打乱了体内正常的化学反应,产生变化异常,便会发生幻觉一类的精神病。
在此,我们则只讨论心理失常所引发的精神病。
精神病的症状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发现,由于人们对某些精神病人早期的病态思维和行为改变缺乏识别,以致延误,导致患者行凶、放火和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给社会、家庭及患者本人造成严重影响。其实精神疾病发病的早期多有思维和行为方面的异常改变,只是它们往往不典型,而为人们所忽视。如果发现一个人的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一致;精神活动过程的完整性或行为的协调性被破坏;情绪和性格特征的不稳定,就应该警惕其是否患有精神病。在家庭生活中,遇到以下情况可能提示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睡眠障碍: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或不能入睡,日夜颠倒。精神病人的失眠与正常人的失眠不同,精神病人失眠无明显原因,无痛苦体验,也从不主动求医,常连续数日出现,虽彻夜不眠,次日仍毫无倦意,有的病人甚至表现为精力旺盛。
记忆障碍:表现为记忆减退,尤其以近记忆减退为主,经常丢三落四,刚做过的事转身即忘。
过分敏感多疑: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如听到别人讲话,就怀疑是在议论自己,别人做事是针对自己;有的甚至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这种多颖与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虽经事实证实而否定,但患者仍坚信不移,无法说内容荒诞无稽。这种病态的思维称之为妄想。
性格改变:精神病人早期可出现性格改变,原来热情、乐观、合、善于交际的外向型性格的人,渐变得独处、少话、淡漠、退缩,社会功能逐渐降低,若没有特殊原因,应考虑系病态所致,而决非一般人认为的思想问题,应引起重视。
精神病的方法
彻夜不眠
精神病的主要采取药物,行为,工作,娱乐,心理及各方面疏导,以消除或减轻病者的种种障碍。另外,饮食疗法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手术 国家卫生部近日发布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明确:异种干细胞技术、异种基因技术、人类体细胞克隆技术等暂不得应用于临床。
将于今年5月1日施行的该《办法》还规定,将对中枢神经系统手术戒毒、立体定向手术
精神病技术、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技术、瘤苗技术以及同种器官移植技术、变性手术等第三类医疗技术进行审核;凡在此办法发布前已临床应用医疗机构应在六个月内向技术审核机构提出审核申请;未获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技术登记的,一律停止临床应用。
卫生部解释说,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的医疗技术以及风险性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验证的医疗技术。
卫生部近日印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明确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和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卫生部负责第三类高风险医疗技术的审定和临床应用管理,并负责制定和调整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
★药物
主治: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癫痫。
西药方:齐拉西酮、氯氮平、奋乃静、氯丙嗪、利培酮、氟醇、富马酸喹硫平、舒必利、曲美托嗪、奥氮平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我国精神病患者是逐年增多,目前我国有精神病患者1亿人,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
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
★心理
传统观念认为,精神病是不可治愈的,一旦患上精神病,只能长期服用药物来维持正常的精神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心理疗法可以彻底部分精神病,在北京等地,部分对精神病有深入研究的心理咨询机构已经可以通过心理帮助病人彻底治愈精神病。
★饮食疗法
食疗,又称食治、饮食疗法,又称食疗、食治,系利用各种食物经过特定工艺加工制成食品,通过食用达到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西医和中医均有食疗。西药食疗通过膳食补充或控制各种营养素摄入,达到营养缺乏性疾病或与营养有关的疾病的目的。而中医食疗则是利用食物或药食两用药物按照中医理论严格配伍,并用特定炮制工艺制成食品,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而达疾病之目的。中医的食疗比西医食疗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它不仅包括西医学中的营养疗法,还包括诸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食除积、补精益气等作用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