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中的“唱感”训练
【内容提要】探讨如何发出美妙和谐的音、探讨了声音训练的感觉与方法,即“吸着唱”、“托着唱”、“拎着唱”。运用引证,分别阐述,并提出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归结出“歌唱整体性”的观点。
【关键词】吸声乐教学 气息 横隔膜 共鸣 深气息 高位置
声乐教学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高尚艺术情趣的教育活动。由于声乐教学比较抽象,主要靠听觉和意识来调控,因此其方法多种多样,各人的歌唱体验也不尽相同。只要能达到好的演唱效果,各种手段和经验都值得借鉴。下面,就我数年的声乐教学训练,简单谈谈声乐教学中的三种感觉训练,即“吸着唱”、“托着唱”与“拎着唱”。
一、吸着唱
用“打哈欠”打开喉咙,是声乐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人在“打哈欠”的时候,喉结会自然下降,处于较低位置,向两边吸开,并且感到咽腔上部有种伞撑开般的感觉,同时软腭也会自动抬起,咽管上下拉开
距离,这时,喉头稳定,喉咙打开,扩张了腔体的空间容积,声音的共鸣通道变得宽敞通畅,给声音和气息的流通创造了条件。但是令不少初学者感到困惑的是,很难在歌唱发声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打哈欠”状态,或者没有准确地把握,而采用“扩张”状态,不仅保持不住喉结周围不受干扰的松驰感,反而用力过猛,导致撑着唱的弊病。怎么办呢?
在歌唱发声过程中,歌者可以在心理的想象中,感觉喉结随着气息一起往下沉,但其下沉是在松驰的状态下进行的,喉结在“吸着唱”的感觉中相对稳定,不跟音高的变化而乱动。所有,用主动的“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来唱,喉位会被动地自然下降,可避免强制性生理上多余的外加力量。如果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能够自始至终保持这种“吸着唱”的感觉,就能始终保持低喉位“打开喉咙”的状态。
此外,“吸”着唱还能收到其他效果:一是由于在呼气发声的过程中,主观上想着“吸着唱”,便能使呼出的气流得到控制。于是在“又吸又呼”的感觉中,使气息得到最有效地调整和有计划地使用。二是由于在“贴着咽壁吸着唱”发声时,最容易获得口腔后部咽腔共鸣管道“管子”的感觉,声音就能很方便地顺着这根“管子”的后壁(咽壁)“落下来”,混合共鸣的音响效果就出现了。三是由于到了声音和气息混合在一起“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一种通畅、松驰、圆润、明亮、纯
,灵活的共鸣泛音音便在咽腔里产生了,并赋于声音更为柔和的特性。这种柔和的声音是声音与气息混合,真声与假声混合的产物,于是歌唱者掌握了“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就可以使声音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沿着咽壁的共鸣轨道自由地换声,自由地变化音域、统一声区;同时,它又可以使歌唱语言中的各种母音(元音),在统一的共鸣腔中产生统一的共鸣音,达到“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四是“吸”着唱能使喉咽腔通向口咽腔的重要“门户”会厌,充分向上翻卷,产生特殊的亮心和迷人音,对获得良好的共鸣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