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牧童之歌
《小放牛》
教学目标
1.能准确的按照节奏念出《小放牛》童谣,准备把握其中的切分节奏。
 2.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小放牛》,唱准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八分休止符和一字多音的地方。
3通过演唱表演歌曲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小放牛》是一首产生在冀中平原的著名儿歌,音乐旋律采用了河北传统的戏剧曲调,为五声 调式,2/4拍。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三乐句节奏相同旋律相仿;二、四乐句前半句完全相同,后半句旋律相似。这首《小放牛》将中国的神话传说编进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中,用借喻的手法赞扬了赵州桥工艺设计之新颖精湛,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重点、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切分节奏,前半拍休止,一字多音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同学们好,我们初次见面首先让我自我介绍一下。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请按照我念的节奏来回答我的问题好吗?我走到你的面前就请你站起来响亮的回答我哦!(练习切分音节奏)。
然后你再按照我的节奏方式,帮我问一问你左边的同学叫什么名字。接龙
X  X   X X X   X X  X X
我 叫  ,同学你好?我叫 X X X,老师你好?(点出课件)
       “査”这一拍上打响指,如果是两个字的名字,就在打响指这拍空下,如果学生的节奏由偏差的话,提醒他们我是在打响指以后说了哪个字。
一、导入新课:
1、童谣教学(节奏教学)
师: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念一首河北地区的童谣,请你们听一听童谣里都说到了什么?(师有表情动作地边念边打双响筒)
X   X / X X X  / X X X / X -  X   X  /X X X / X X X /  X -
赵 州  打响指桥   什么人  修 ?  玉  石  栏杆    什么人  留?
                                      (这个字要延长)
X X X / X X X  / X  X / X -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X -
什么人 打响指骑   桥 上  走? 什么人  推车    轧了 一趟  沟么 一呀   咳。
                                      (这个字要延长)
生:赵州桥……
师:对,赵州桥,你们见过吗?(点击赵州桥图片)査老师带你们看一下这就是童谣里说到的赵州桥。
赵州桥在河北省,是我们国家著名的古代大石拱桥,这座桥啊曾经经历了十次水灾,八次战乱还有多次的地震,但是他还是巍然屹立在祥河智商,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那么这座坚固的大桥到底是谁修建的呢?谁在上面骑驴、推车呢?接着听査老师说童谣的第二段。你听到答案了吗?
X   X/ X X X  / X X / X -  X   X / X X X / X X -/  X -
赵 州 打响指桥   鲁 班  修 ? 玉  石  栏杆   圣人    留?
X X X / X X X  /X  X / X -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X -
张果老 打响指  桥 上 走?  柴王爷  推车    轧了 一趟  沟么 一呀   咳。
师:你听到答案了吗?(生回答)我们来看看大家听的对不对。(生边说师点出课件内容)。
师:你们愿意跟着我一起来学一学这个童谣吗?(点击童谣内容课件)
边念老师边打双响筒,特别提醒在切分节奏的地方,我是敲了一下以后说的桥和驴这两个字。可以反复多练习几遍。(点击课件中提醒切分节奏的部分)
师:说的真好,就像两个人在对话。嗯,你要回答出我的问题来,我才告诉你赵州桥怎么走啊!
那下面査老师就来问问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我的问题,好吗?
师生共同表演一遍童谣内容
师:有哪位同学想来扮演我刚想才的角问一问,考一考大家的?记住要有表情和动作。
哆来咪歌词
 2、歌曲教学
师:同学们说得的真棒!你们听有两个小朋友忍不住唱起来了。(听范唱1)
    一边听一边跟着老师做动作(拍手、拍腿)
师:对了!这样一个童谣还能用歌曲唱出来呢,这就是河北民歌叫做《小放牛》(出示歌词课件)
请同学们再听一遍,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默的唱,并且跟着老师做动作,看看我们的动作变化了没有。(听范唱2)(拍手、拍退、切分地方拍手后画圈)
师:跟着老师的琴声轻声的唱一唱。
师:注意在“桥”和“驴”前面都出现了八分休止符(课件点出切分节奏)多唱几遍
师:这里这两小节的地方也要注意唱准(课件点出第二种切分节奏)。可以结合二拍子拍手练习
师:注意每段的最后一句要唱两遍,因为这里出现了反复记号(课件上点出反复记号)
跟琴唱第一段歌词
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师:其实啊我们歌词里面提到的张果老、柴王爷都是传说中的人物,那是怎么样一个传说呢,我们来听一听。(课件点击赵州桥传说)
师:在这个传说里的张果老骑着毛驴拎着个大袋子在桥上走,还有柴王爷也推着车要来瞧一瞧赵州桥呢。那我们能给这两个人物设计动作吗!骑驴的动作,还有推车的动作
表演:请一个同学扮演张果老,一个同学扮演柴王爷。我还要请一个同学来扮演提问的人,其余同学就是要回答他的人。(教师先表演一下,给予学生相关的示范动作)
根据时间可以请一组或者两组进行表演,加以适当的指导。
 
小结:今天査老师这节课上的很开心快乐,同学们你们开心吗?今天我们学了一首童谣,唱了一首河北的民歌。其实不管是说童谣也好,唱歌曲也好,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都是来赞扬了我们的赵州桥工艺设计的新颖精湛,赞扬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以后有机会希望大家能去河北看看这一座著名的石拱桥,记得一定要唱起这首《小放牛》!
      最后让我们在快乐的《小放牛》的歌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
《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内容:
聆听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的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感受体验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
2.围绕音乐《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感受这首作品欢快、活泼、诙谐的情绪,发展学生的想想力,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轻快、跳跃、幽默,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教学难点:
如何以音乐审美中歌曲本身的内在美为中心,融洽音乐、电影、演唱、评价等教学活动为一体,有机达到教学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音乐之声是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时所唱。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歌曲尾声部分是由音阶后四个音(5 6 7 1)的上下八度的节奏的变化而成。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曲,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这都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哆来咪》的音乐进教室,跟着歌曲做律动.
二、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刚才的那首歌曲吗?知道它的歌名,以及它的出处吗?”
2、 教师简单介绍作品名称以及出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哆来咪》,他出自美国的一部电影叫做《音乐之声》,音乐之声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奥地利,有一个名叫玛利亚的修女来到特拉普上校家担任家庭教师,特拉普上校的妻子早年去世,因此家里就只剩下上校和上校的七个孩子。
3、 视频展示上校军事化管理的家庭教育:设问:“这就是上校军事化的管理,你们认为这样的家庭教育好不好?“
4、对比上校和玛利亚的教育方式
教师:“玛利亚并不像上校这样对待孩子,她在上校离家的日子里,通过音乐及活泼生动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着熏陶,教他们唱歌.同时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视频展示《哆来咪》。
5、“玛利亚教会了孩子们唱歌,之后的日子里为了迎接上校回家,玛利亚和孩子们一起排练了一个很精彩的木偶剧.那么大家想听听这段木偶剧的音乐吗?”
6、 “聆听教师演唱《孤独的牧羊人》 
7、  教师简单介绍“约德尔调“——一种流行于瑞士和奥地利民间的名歌。约德尔是源自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一种特殊唱法、歌曲。在山里牧人们常常用号角和叫喊声来呼唤他们的羊,牛,也用歌声向对面山上或山谷中的朋友,来传达各种信息。这种唱法的特点是真假声混合,并且用这两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形成奇特的效果。它基本上是无歌词的,但却采用一些无意义的字音来演唱。       
8、 “刚才大家听了老师的演唱,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听一听玛利亚为大家演唱,可是老师有要求,当大家听到”来伊噢都“时,跟老师一起拍手,好吗?”
9、 “大家的节奏拍的真好,那么大家想不想看看他们的木偶剧是什么样子的啊?”
10、视频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请同学们讲讲精彩吗?精彩在哪里?””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呢?”     (一起讲讲风格特点,滑稽,风趣,欢快)
11 “那么玛利亚和孩子们,为什么会表演这个节目给上校呢?”
出示歌词分三段欣赏:
        第一段:先听完,总结讨论,牧羊人孤独吗?
        第二段:欣赏前讨论
        第三段:直接欣赏
12、“我们大家能不能也跟着老师的琴试着唱一唱呢?老师唱前半句,后面的“来伊噢都”大家来唱”
13、 对比欣赏《牧童短笛》让学生画出或者写出你感受到的主题.         
14、 教师简单介绍《牧童短笛》     
15、 完整欣赏《牧童短笛》
三、教师小结:
四、 听着音乐《孤独的牧羊人》离开教室,结束音乐课.
《剪羊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附点”及“四分休止符” 的音乐知识。
    2.能力目标:运用宋君五字教学法一激情起疑使之乐学,导思育能使之善学的思想精华,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