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小动物叫声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动物的叫声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是一项比较常见的内容。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喜欢模仿和模拟各种声音,特别是动物叫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幼儿更加了解小动物的叫声,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辨认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包括鸟儿、狗狗、猫咪等。
2. 能够模仿并正确发出小动物的叫声。
3. 能够通过图片、玩具等教具了解小动物的特征。
三、教学活动设计
1. 导入环节
老师在班里摆放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如鸟儿、狗狗、猫咪等。让幼儿通过对图片的观察,看看他们是否能够辨认出来,以期对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产生兴趣和好奇。
2. 教学内容呈现
1. 首先,老师根据教学设定,将一张鸟儿图放在桌子上,向幼儿示范并讲解鸟儿的叫声。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发出鸟儿的叫声,例如“叽叽喳喳”。
2. 然后,老师拿出一张狗狗的图片,向幼儿展示狗狗并教授狗狗的叫声,例如“汪汪汪”。
3. 接下来,老师拿出一张猫咪的图片,向幼儿展示猫咪并教授猫咪的叫声,例如“喵喵喵”。
3. 小游戏环节
老师可以组织小游戏,让幼儿来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例如,老师说出一个动物名字,然后让学生模仿该动物的叫声。学生可以分成多组,在场上作出各种动物的表情和动作,互相模仿发出声音。
4. 后续活动:DIY制作
学生可在课下进行音乐文件并制作模仿小动物的叫声。他们可以自己想象各种小动物的叫声,然后录下自己模仿的音频。此外,学生还可以借助DIY玩具等教具,手工制作有声小动物模型,更直观的呈现小动物的叫声。
四、教学反思
主要是准确不准确,教的是否足够具体明确。如果出现学生没有理解和自主参与的情况,老师应该通过加深引导、出题等手段帮助他们理解。把理解和自主参与搞好了教学也就成功了。五、教学评价
在此次小动物叫声教学中,老师应该对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考核。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考察学生的准确性:即孩子们是否能够模仿出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老师可以逐一叫出一些道具上没有的动物的名字,然后让孩子们模仿其叫声,判断每个孩子是否能够正确模仿。
2.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是模仿叫声,但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需要重视的。例如,模仿猫咪的叫声,不仅仅是要发出“喵喵喵”的声音,还应该学会用带情感的语言表达“喵喵喵”这个叫声。
3.考察学生的启发性:当孩子们已经比较熟悉小动物的叫声时,老师可以放一些道具让他们自己选择动物,并分组学习该动物的叫声,并通过自由发挥的方式进行模仿。
4.考察学生的创造性:在结束本节课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制作能够发出小动物声音的小制品或者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小动物的叫声。
六、教学扩展
老师可以通过更换已学习的小动物叫声,如更换鸭子、马儿等其他动物的叫声,使幼儿们进一步认识到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并进一步拓展幼儿的认知和学习范围。鸟叫声音
同时,老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们使用手机等生活工具,了解和听取真实小动物的叫声,并通过其自身独特的方式的去模仿和创作小动物的叫声,提高幼儿思维及表达能力。
最后,本次幼儿园小动物叫声教学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采用了从认识到实践的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中充分体验和学习,并重视教学评价和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