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作者:***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06期
        摘 要:由著名作曲家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在作曲技法上中西融合,把当时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提升了一个高度,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在国破家亡时的忧伤心情。该曲篇幅短小而精致,词曲结合的完美,旋律优美动听,为近代中国艺术歌曲的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玫瑰三愿 创作背景 艺术特
        著名作曲家黄自(1904-1938)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方音乐,参加学校乐队、合唱队,学习钢琴和声乐,1924年赴美国先后入奥柏林音乐学院、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任教。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在其繁忙的教学之余,写出各种题材和体裁的音乐作品近百
篇。涉猎到管弦乐、清唱剧、室内乐、复调音乐、合(独)唱歌曲、艺术歌曲等。黄自不仅精通作曲和音乐理论,还爱好文学,娴习诗歌。唐诗最喜李白和白居易,宋词尤喜苏轼和辛弃疾,以及近代韦瀚章、刘雪庵、龙榆生、黄炎培等人所作的诗歌,都是他创作的重要题材。在其艺术歌曲中,他将西方的创作技巧与作曲技法和中国的民族音乐及审美观点结合在一起,抒发着中国的情韵和情感,以其传神之笔,生动地表现了诗词的意境,堪称舒伯特艺术歌曲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玫,石之美者,瑰,珠圆好者”就是说“玫”是玉石中最美的,“瑰”是珠宝中最美的;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也有“其石则赤玉玫瑰”的说法。现代的玫瑰象征爱情和真挚纯洁的爱,人们多把它作为爱情的信物。本文通过对歌曲创作背景,歌词,旋律,曲式结构以及和声运用来对歌曲做艺术处理。
        一、《玫瑰三愿》的创作背景。
        歌曲《玫瑰三愿》创作于1932年间的淞沪会战期间,当时,由于日本法西斯的入侵,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内心充满了对国破家亡的忧愤之情。在当时的上海国立音专校园里,玫瑰花凋零,景物全非,环境凄凉而压抑,著名词作家龙沐勋看到了这一幕便写了《玫瑰三愿》以寄感慨。歌词如下:“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 玫瑰花、玫瑰花,
凋零的玫瑰烂开在碧栏杆下。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歌词所寄托的感慨与黄自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共鸣,他便为之作曲,一首风格典雅,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便由此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