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左传)》和《国语》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左传)》)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曹论战,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又何   (参与)    B.小惠未   (方便)
C.必以   (实情)    D.智虽弗   (够,达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4.【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
5.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答案】
1.B
2.C
3.(1)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这就能(开)战了。
4.对话(语言)    对比
5.①鲁庄公任人唯贤。
②曹刿的远见卓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方便”错误,译为遍及,普遍。句意: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也”表判断,和“难测”不需要断开,排除B。
“吾”作主语,“视”为谓语,“其辙乱”为宾语,不需要断开;“靡”是倒下的意思,修饰“其旗”,不需要断开,排除AD。
句意: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
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鄙”,鄙陋,目光短浅;“远谋”,深谋远虑。
(2)“是”,代词,这;“可”,可以作战。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甲】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说明了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有远谋的人物。在交代战前准备时,详细地写了曹刿与鲁庄公的三次对话,通过对话揭示出鲁庄公昏庸无知,曹刿深谋远虑。写战役经过,作者虽只写了曹刿两次说的“未可”、“可矣”的简单话语,但却形象地表现了曹刿成竹在胸、待机而动的思想性格。以对话的形式展开,运用语言描写。
【乙】结合“问”“公曰”“对曰”等分析,主要运用语言描写。
【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对比。与乡人所表现出来的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相反,曹刿表示出对“肉食者”的不信任并积极要求参与国家的决策。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修辞技法。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曹刿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主要人物。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曹刿就是长勺胜战的权威和统帅。文中多记曹刿简短、果敢的言行:“请见”“问战”“请从”,于战斗中两置可否……这一系列活动表现出一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的精明干练。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说明了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有远谋的人物。
鲁庄公任人唯贤。曹刿与鲁庄公围绕“何以战”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鲁庄公心无成算,对曹刿郑重的询问作不出爽快切要的回答。他先提出“衣食”的分配,“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又说到神灵的祭祀,“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前者不是普遍施予民众的实惠,无关战事全局;后者是例行的宗教性礼节,并非对民众的真诚许诺,因此二者都为曹刿所否定。
唯有最后在庄公提出治理讼狱“必以情”的一点,曹刿认为“忠之属也”还算是尽心务实的一项,认定“可以一战”,并随即提出直接参战的要求。鲁庄公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任人唯贤。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凭实情裁决。”曹刿回答说:“这就能战了。如能衷心地为人民利益考虑,智能即使有不够的地方,也必定将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