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有关的诗句
  1.关于礼让的古诗词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歌德:《亲和力》
  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玛.沃.蒙塔古:《书信集》
  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
  ———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茹贝尔:《名言集》
  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
  ———奥维:《名人名言录》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2.论语中关于谦让的句子
  1·2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⑤.本立而道⑥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⑦与⑧?" 注释:①有子:孔子晚年的学生.名若.<论语>里对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有若.冉求.闵子骞四人称子.②孝弟:孔子和儒家提倡的两个基本的道德规范.孝规定了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态度,弟.同悌.规定了弟弟对兄长
应有的态度.古注: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③好犯上者:好.读hào号.喜爱.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④鲜:读xiǎn险.少.⑤务本:务.专心致力.本.根本.⑥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不同的含义.这里的道是指孔子所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⑦为仁之本:仁.是孔子的最高道德范畴.为仁之本.是说孝悌是仁的根本.另一种解释说:为仁.行仁的意思.前者从仁的内容讲.后者是从仁的实行上讲.也有人解释.为仁的[仁"字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就是[做人的根本".⑧与:同欤.语气辞.表示疑问.古注:谦退不敢质言也.1·3 子曰:[巧言令①.鲜矣仁." 注释:①巧言令: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古注:[好其言.善其.致饰于外.务以说人."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②.知者利仁." 注释:①约:穷困.②安仁.利仁:安仁.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于己才去行仁.[有利则行.无利则止".4·3 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注释:①好:去声.音号.喜爱.②恶:去声.音wù误.憎恨,讨厌.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①也." 注释:①恶:有两种解释:一.善恶的恶.与上章恶字不同.二.好恶的恶.与上章恶字同义.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能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 ②必于是.颠沛 ③必于是." 注释:①恶乎:恶.音wū乌.何,怎么.②造次:急遽,仓卒.③颠沛:跌倒.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5·5 或曰:[雍
①也仁而不佞②."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③.屡憎于人.不知其仁④.焉用佞." 注释:①雍:孔子的学生.冉雍.字仲弓.②佞:音nìng泞.能言善辩.有口才.③口给:言语便捷.④不知其仁:有两种解释:一.指佞人.佞人遭人憎恨.因而不知其(佞人)有仁道,二.指冉雍.不知冉雍是否仁者.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①.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①务民之义:<论语集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务:致力.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①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②.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①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两位天子.是孔子推崇的圣人.②譬:比喻.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①.依于仁.游于艺②." 注释:①德:古注: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②游于艺:艺指孔子教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六艺都是日常所用.游.有不同的解释:一.艺不足以据守和依靠.所以说是游,二.游泳.习艺有游泳自如的乐趣,三.闲暇无事的时候就游憩于六艺之中.游是不匆忙急迫的意思.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①弘毅:弘大强毅.9·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①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子曰:[
有关竹的诗句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④斯语矣." 注释:①克己复礼:有不同的解释:一.克.克制.约束,复.践行.克制和约束自己来践行礼.二.克.胜,复.返回.战胜自己离开了礼的言行回归到礼的要求上来.两种解释意思相近.②天下归仁焉:有几种解释:一.归是与.赞许的意思.一旦做到了克己复礼.便会得到天下人的赞许.二.专指君主如果能克己复礼.天下人都会归顺这仁德之君.三.一旦做到克己复礼.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程子注:[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以第三种解释较合理.这里[克己复礼"的主语似不是指个人.而是泛指众人.即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克己复礼.天下就都归于仁了.③目:条目.④事:从事.实行.12·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②."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①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接见贵宾和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求谨慎恭敬.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象接见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谨慎.也就是说要敬.②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在邦指在诸侯国做官.在家指在卿大夫家做事.无怨有两种解释:一.指仁的效果.做到了前面所说的敬和恕.别人对自己便没有怨恨.二.指自己而言.也是仁的要求.除了做到前面讲的两点.还要不怨天尤人. 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①."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注释:①讱:难.迟钝.<史记>记载.司马牛多言而躁.孔子的话是针对他的缺点而说的. 12·2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3·19 樊迟问仁.子曰。
  3.礼貌谦让的名人名言
  礼貌谦让的名人名言1、虚已者进德之基。
  2、谦虚是最高的克己功夫。3、只有坚强的人才谦虚。
  4、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5、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6、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于无能。7、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8、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9、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10、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弯腰。11、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1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13、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
  14、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15、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16、妄自尊大只不过是无知的假面具而已。17、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18、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19、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20、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21、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22、对骄傲的人不要谦虚,对谦虚的人不要骄傲。23、啊!夸奖的话,出于自己口中,那是多麽乏味!24、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
  25、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26、虚假的谦让一出现,真正的谦让就及时消亡。
  27、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28、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29、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30、我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3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32、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
  骄傲是可怕的不幸。33、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
  34、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35、自卑虽是与骄傲反对,但实际却与骄傲最为接近。
  36、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37、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