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及译文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那空间的)风停了,烟都消散尽净了,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江水清白,(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争着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整天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二、作家作品简介:
1、关于吴均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他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
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关于文章的体式:
骈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它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本文前两段中,“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
三、文章主旨
第三自然段(第3自然段)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淡泊名利、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用负、竞 、轩邈 、争 、指等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泉声 、鸟声、蝉声 、猿声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彩。
五、写作特:
1、总分式结构,清晰严谨,浑然一体。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写景顺序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2、巧妙运用多种写作手法。
①动静结合
如: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那水底游鱼,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
  ②视觉与听觉相结合
如: 第三段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其次从声的角度写山间的各种声音。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动静相生、视听结合给读者留下直观而深刻的印象,突出表现了奇山之美,使人感到山间处处生机勃勃。
③综合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多种修辞手法
如:“千丈见底”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水之深、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水流的湍急、迅猛,水速之快。“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的山奇丽多姿,高峻的特点,化静为动,把静止的山写得具有动态美。
3、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本文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练习题
一、 文学常识填空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__________________家。出身贫寒,好学有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见长,文辞清新有骨气,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2、《与朱元思书》出自《__________》,是作者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__________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__________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__________
二、文言知识积累:
1、加点字注音:
缥碧(    无碍(    急湍(    轩邈(  )(    )⑤ 泠泠(    嘤嘤(  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  )(  )⑨ 经纶(  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教案  横柯上蔽( 
2、分析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风烟俱净 (                )  任意东西(                  )
  猛浪若奔 (                )  负势竞上(                  )⑤ 互相轩邈                   望峰息心                  )⑦ 横柯上蔽                
 3、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_  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鸢飞戾天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2经纶世务者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词多义:       
1"" 蝉则千转不(  ) 其林(  )③困潦倒(   
2""   猿则百叫无(    )  哀转久(    )
③ 天下独(    ) ④以为妙(    )⑤来此境(      )
3)“奇”  明有巧人     山异水     )③八分有(  )           
4)“许” ①一百 (      )    时人莫之也(   )                                                             
(5)“上”  ① 负势竞      ②  横柯蔽(      )
(6)“若” ① 猛浪奔(    ) ② 为佣耕(    )
士必怒(    )  ④ 孰孤(    )
7)“  急湍箭(      王之蔽 
8" 负"  ① 势竞上(  ) ② 命夸娥氏二子二山(  )
③ 难分胜(  )
 8重点语句翻译
风烟俱净,天山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划分句子停顿。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各1处,共2处)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划1处) (3)水皆缥碧 (划1处)
  三、理解性默写
1、写登舟纵目富春山总体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