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舒婷诗歌传递给新时期女性爱情观——以《致橡树》、《双桅船》、《神女峰》为例
作者:陈书蓝
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5期
    ○ 陈书蓝
    (铜仁学院 教育科学系,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中国新时期的诗坛中,舒婷是一位有着显著地位的诗人。她以特有的女性气质与风格凸显自身的性别意识。其诗歌传达的自由、平等、独立的爱情观念更是为万千女性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以其诗作《致橡树》、《双桅船》、《神女峰》为例,探讨舒婷诗歌传递给新时期女性的爱情观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女性意识;爱情观;舒婷;独立;平等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5-0039-02
    中国新时期的诗坛中,舒婷是一位有着显著地位和受人欢迎的诗人。无论是从“朦胧诗”的主将还是80年
代的核心诗人以及女性诗人的身份,她都是诗坛的重要话题。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诗坛上,舒婷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腻而敏感的情感,表达着对人生苦难的体悟、对祖国和土地的热爱以及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她的诗歌善于用象征、比喻等多种艺术手法在朦胧的氛围中表达内心最为真实的感受,在苦难中的理想追寻充满着对价值寻的渴望,富有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情彩。因此,她那充满着浪漫主义和理想彩的诗人形象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美,也奠定了她在当代诗坛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其诗作内容来讲,“对生命自由人格的坚定追求,对传统道德理性的反思背叛,这应当是舒婷诗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1]78这类诗歌中,舒婷以特有的女性气质与风格凸显出自身的性别意识,以敏锐的眼光和坚韧的笔法以及理性的思维思考着女性的命运,表达了新时期女性对生命本体认识的情感和对独立自由人格的追求,为女性追求个性解放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供了思考空间与参考价值。一些写爱情的作品传达的自由、平等、独立的观念更是为万千女性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现以其诗作《致橡树》、《双桅船》、《神女峰》为例,探讨舒婷诗歌传递给新时期女性的爱情观的现实意义。
    一、舒婷爱情诗产生的背景
    70年代末到80年代,“”浩劫梦魇的结束、思想大解放、艺术民主的提出为新时期文学创作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文学快速的发展变化,出现了一派繁荣现象。与此同时,社会思想文化的开放给女性写作也提供了很多的话语空间,再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男女同工同酬的社会制度的完善让女性有了独立的地位,这些都为女性文学的开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突
显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以王安忆、张洁、舒婷、张抗抗、张辛欣、铁凝、翟永明、徐小斌等人为主的女性写作阵容已经撑起了新时期文学的半边天。女作家们用独立的话语权来反映时代的沧桑和表达对女性的命运的思考。在女性写作中,以舒婷为主的女性诗歌写作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展开了对男权的反叛、批判和对自身女性话语权的构建。讴歌女性独立人格是舒婷诗歌创作的一个主题,在生活与爱情中女性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成了舒婷思考的主要问题。批评家吴思敬说,“舒婷的出现,像一只燕子,预示着女性诗歌春天的到来。”[2]评论家把舒婷诗歌定位“女性诗歌”,由此看到舒婷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诗坛中的重要作用。爱情是文学中一个永恒的创作主题,舒婷作为新时期的知识女性,她在反叛传统爱情观念的过程中发出了新女性独立人格的宣言。应该说,舒婷爱情诗歌是社会文化环境开放与舒婷女性意识觉醒的必然产物。
    二、舒婷诗歌传递的爱情观
    《致橡树》、《双桅船》、《神女峰》是舒婷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重要代表作,三首诗歌共同表达了一种理想的反传统彩的现代爱情观。
    第一,传递了一种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
    写于1977年的《致橡树》是一首理想的爱情宣言诗,是舒婷的成名作。它以坚定的信念和精彩的宣告,得到了人们喜爱和称赞,是爱情诗中的佼佼者。在本诗中,诗人把女性抒情主人公化为一棵木棉树,
而她所爱的对象是一棵橡树,这是两个平等的意象。木棉树对橡树真情倾诉一个向往独立爱情生活的女性的心声,向他宣告需要平等的爱。
    首先,不做“攀缘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因为“凌霄花”和“鸟儿” 离了高枝和绿阴将无处安身,将无法“炫耀”和“高歌”,这是依附性的爱情,她不要;也不做“源泉”、“险峰”、“日光”、“春雨”,因为它们只知道单一的默默为对方奉献,却没有得到回应和温暖,这是单纯奉献性的爱情,她不要。依附性和单纯奉献性均以以牺牲一方作为爱的前提,是庸俗的、陈旧的、男尊女卑的、具有封建传统的爱情观。所以诗人用比喻和排比两种表现手法以坚定不移的语气、不容置疑的态度否定了这两种爱情观。
    其次,摆明了女性的立场:要一种独立、平等、心有灵犀、同甘共苦的爱情。要“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显示了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地位;“根,紧握在地上,叶,相触在云里”,我们的爱要有感情基础和精神交流;“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得懂我们的言语”,我们的爱是需要这样心有灵犀和相互理解的;你是刚强的男子汉,“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是温柔而美丽的女子,“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在“ 寒潮”、“风雪”、“霹雳”的苦难中,在“雾霭”、“云霞”、“虹霓”的欢乐中,我们分担苦恼,共享幸福。
    最后,是斩钉截铁的结论。“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如此肯定地告诉你,爱你也包括爱你周围的一切以及你为之奋斗的事业。发人深省的结尾,同时扩大了诗的底
蕴。“它超出了纯爱情的范畴,把爱扩展为一种广义的、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包括对事业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和对理想的执著。”[3]1018由此可见,《致橡树》是关于爱情的独立宣言,也是对生命价值的探索。
    《致橡树》以其坚定的信念和肯定的态度标榜了一种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念,赢得人们的称赞。
    第二,宣扬了自我的独立的事业、理想与心心相印的爱情的和谐爱情观。
    写于1978年的《双桅船》完美地表达了一种和谐爱情观。“双桅船”是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题,双桅并存,象征着女性心目中的爱情和事业同在但又有区别的地方。本诗运用象征、意象来表现人的主观情绪,用细腻的心态和娴熟的笔法巧妙的伸张了人性本真的需求。“我”想停泊在“心爱”的“岸”上,“我”需要爱情归宿;可是,“风”与“风暴”的现实的境况,又迫使“我”去追求 “灯”,“我”同样需要理想和事业。诗人通过对起航和念岸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的刻画,把具有同样现实状况的青年们的普遍而强烈的感受完美的表达出来。诗作的最后,诗人无比深情倾诉自己的愿望,“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应该说,此四句诗恰如其分的应和了一代青年人的心声和理想,所以被人们广泛流传和加以引用。
    可以说,《双桅船》之所以得到很多人的喜欢,是因为其宣扬的爱情观不谋而合地表达了一代人的共
同心声。自我的独立的事业和理想与心心相印的爱情如此和谐美满,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东西。
    第三,宣扬了灵肉统一的爱情。
    写于1981年的《神女峰》,诗人传达了一种反叛传统的爱情观,期待一种灵魂和肉体结合的爱情。“神女峰”的传说和风景是女性坚贞的化身,千百年来,她以其虔诚的等待备受人们的礼赞和传唱。可是,诗人却从女性的角度看到了风景背后女人的忧伤、寂寞、痛苦、心酸和男人的残忍与造孽,从而对男性视觉的传统产生了怀疑,并进行了颠覆性的反叛。
    首先,诗人在诗歌第一节中将自己与众不同的动作写了出来。“在向你挥舞的各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在此,感情细腻的女诗人以慈悲和仁爱的心态看穿了风景背后的无奈与忧伤,她心存不忍。
    接着,诗人在诗歌第二节中表达了自己特殊的情感,对男权文化下的贞洁观表示了自己的怀疑。“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了眺望天上来鸿/而错过无数人间月明”。在此,诗人从女性生命本体的视觉揭示了神女那不为人知的无限的寂寞与凄凉,从而为神女为遵守妇道妇德而刻意错过本可以拥有的幸福感到无限的惋惜和难过。
    最后,诗人在诗歌最后一节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反叛。“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
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在此,舒婷鲜明了表现了女性的立场,宣告了追求解放的心声,并彻底的解构了几千年来男权标榜的妇道妇德。千百年来,男性依照自己的审美标准和价值体系塑造了女性“贤妻良母孝妇”的角,用男权文化和传统道德迫使女性遵守妇道妇规。“神女峰”就是男性界定出来的一个典范。舒婷却用“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的观点对男权标榜的妇德进行了全新的反叛,宣扬了灵肉共存的爱情观。曾有评论说,“《神女峰》期待人类灵魂和肉体的统一,敢于背叛要求女性从一而终的封建节烈观,张扬现代女性意识,充分体现了诗人充满同情、关切、尊重、平等的人格力量和呼唤不被束缚的享有真实生命体验的爱情理想。”[4]由此评论不难看出,舒婷此诗的反叛力量。因此可以说,《神女峰》是诗人对几千年传统爱情观念的大胆无畏的挑战,也是新时期的女性对生命本真由衷的呼唤、对追求真实的幸福大胆的呐喊,反映了新时期女性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解放的共同理想。
    综上解析,我们从舒婷诗歌《致橡树》、《双桅船》、《神女峰》中看到了一种理想的反传统彩的现代爱情观。如果说《致橡树》是在宣扬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理想;而《双桅船》则是再次明确的肯定平等的、独立的爱情是可以绝对和谐美满的;《神女峰》则是坚定的指明了理想爱情要冲破传统的观念,才能享有灵肉结合的真实贴切的本真爱情,道出了现实爱情的真实可贵之处。
    三、舒婷诗歌爱情观的现实意义
    舒婷诗歌的爱情观洋溢着对独立、平等的无限憧憬与渴望,充满着反传统的彩和强烈的女性意识,无疑是对几千年来男权文化统治下的男人定义的神圣传统贞节爱情观的叛逆与挑战。
关于爱的诗歌    纵观女性的命运,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和男权话语,让女性没有自由和独立人格,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和选择自己的爱情。从孔子的“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的观念划分了男尊女卑的地位,再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更是把“三纲五常”的制度形成确立下来,女性的地位则进一步降低。“三从四德”更是男权制定的妇道妇德的标准,女性没有独立的经济、人格和尊严,只是男人的附庸,就更是没有选择爱情的权利了。从如“凌霄花”和“鸟儿”般依附型爱情,到“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般一味奉献型的爱情,都是没有独立人格的传统爱情观念。多少年来,女性为了追求自由独立而伤痕累累,虽有古时的《孔雀东南飞》与《倩女离魂》的“团圆”爱情,那种悲凉却让人如刀割般的心痛。也有现代《伤逝》中的子君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的话语作为她追求爱情自由的宣言。但由于生活的困窘和经济的不独立让她的命运以悲剧而告终。鲁迅先生从子君那里要指出的是“人必须活着,爱才有附丽。”由此不难看出,女性应该首先面对人的问题,然后才是女人的问题。
    于是,女诗人舒婷站在20世纪80年代女性的立场宣告了要求平等的强烈愿望,“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就是这样一位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追求着平等、心心相印、和谐美好、灵肉结合的爱情。可以说,舒婷顶着巨大的压力,大胆地反叛和颠覆了男权话语下的传统的爱情观,宣扬了自己的爱情理想,为新时期女性在追求爱情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提供了思考的广度
和参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