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化与师德修养⼼得体会范⽂(精选13
篇)
中华优秀传统⽂化与师德修养⼼得体会范⽂(精选13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篇⼼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怎样写好⼼得体会呢?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化与师德修养⼼得体会范⽂(精选13篇),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化与师德修养⼼得体会1
  当我们谈论今天新时期教师道德的含义时,不仅涵养了师德的永恒内涵,业注⼊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师德观念……“以⼈为本”的师德内涵。“爱⽣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那么做为教师就要把爱奉献给学⽣,⽤爱⼼去教育学⽣。
  爱⼼与责任⼼是相互联系的,爱⼼是指对⼈或事有深挚的感情,这是做⼈做事的最重要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做基础,我们就会全⾝⼼地投⼊到⼯作中去。我们作为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就可以避免或减少对学⽣的“⽆意伤害”,有了这种爱,我们就会对⼯作尽职尽责,为⼈师表,从⽽赢得学⽣的爱戴。作为教师,要努⼒做到“爱⼼满天下”,爱学⽣就是要公平对待有差异的学⽣,把每
个学⽣视为⾃⼰的⼦弟。对学⽣投⼊更多的爱,但不是偏爱,我的成长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
  因此,我们教师要对学⽣付出全部的爱,真⼼地去爱你的每⼀名学⽣,这才能完成你的职责。们对每⼀名学⽣付出真挚的爱。学⽣才能真正从内⼼世界⾥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关注每⼀名学⽣,实际上⽆形中给学⽣⼀种⿎励、⼀种奖励,学⽣就会加倍努⼒。教师关注学⽣,对学⽣对学⽣的成长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作为教师要⽤全部的爱去爱⾃⼰的学⽣,使学⽣得到真正的爱,这才能完成你的职责。
  中华优秀传统⽂化与师德修养⼼得体会2
  教书育⼈是教师的天职,只有品德⾼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作为教师的我们任重⽽道远。
  我们应该向全国优秀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尚品德、⽆私奉献,修⾝敬业。我们要不断地在思想上严格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加强师德修养作为⼀个永恒的主题,通过科学的⽅法,不断提⾼⾃⾝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的重任我从学校毕业踏上三尺讲坛已四年有余了,作为⼀名⼈民教师,我深知⾃⼰的责任和⾃⼰应具备的素质,在教师职业道德⽅⾯,通过长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平将直接关系到⼴⼤学⽣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因此,作为⼀名年青的教师,必须在各⽅⾯严格要求⾃⼰,加强师德教育,
增强⾃⼰的敬业精神,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培养跨世纪接班⼈的重任。
  中华优秀传统⽂化与师德修养⼼得体会3
  师德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的核⼼是什么呢?通过学习我认为那就是⼆位⼀体的“爱与责任”,《新时期师德素养》读后感。爱与责任就是师德素养的核⼼,就是师德之魂。
  ⾸先,教师要有“爱”于胸。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童。”“教师不热爱⼉童,就如同歌唱
家没有嗓⼦,⾳乐家没有听⼒,绘画家没有⾊彩感,都将⼀事⽆成。”爱是教师影响孩⼦精神世界的关键因素。这种爱建⽴在以真诚炽热的情感、理智、智慧、丰富思想和⾼尚情操为基础上的正确的爱、明智的爱、⼈道的爱。苏霍姆林斯基曾断⾔,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沉,愚昧⽆知等等,绝对不会孕育出真正的爱。从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中,他总结出了⼀条宝贵的经验,只有真正热爱学⽣的⽼师,才会并必然会受到学⽣真⼼实意的爱戴,读后感《《新时期师德素养》读后感》。
  其次,教师要有“责任”在肩。
  “爱”就意味着责任。教师是⼈类灵魂的⼯程师,教师的职业是⼀种责任最重⼤、最光荣的职业。“教育
者多么伟⼤,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的⼀⽣幸福都操在他的⼿中”,他“在为社会创造最⼤的财富——⼈”。如果⼀个教师没有强烈的责任⼼,那怎能胜任教师职业,怎能实现⼀个教师的真正价值,怎能完成家庭的、国家的重托?“⼴⼤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才、发展先进⽂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成为为⼈民服务的践履笃⾏的典范。要志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觉地履⾏教书育⼈的神圣职责,以⾼尚的情操引导学⽣全⾯发展。”
  在今天的这个时代,作为⼀名普通的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去体现师德的内涵,怎样才能做名称职的教师呢?!我认为应该体现在这三个⽅⾯:
  1、加强⾃⾝的师德修养。
  2、育⼈——关爱你的每位学⽣。
  3、教书——勇做研究型的教师。
  教师的⼀⾔⼀⾏都应当成为学⽣学习的表率。“学为⼈师,⾏为世范”,这应当成为所有教师的座右铭。我们要进⼀步更新理念,创新教育。⽤我们的挚爱关⼼下⼀代,⽤我们的真诚感动下⼀代,⽤我们的⾔⾏激励下⼀代,⽤我们的师德感染下⼀代。
  应做到热爱教育、热爱⾃⼰的学校;热爱学⽣,建⽴良好师⽣关系;⾯向全体,促进学⽣全⾯发展;⾝正为范,塑造⼈格魅⼒。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个重要主题,不断提⾼⾃⾝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的重任。要以⼈民教师应有的道德规范锤炼⾃⼰、要求⾃⼰,成为⼀个品德⾼尚的⼈。
  中华优秀传统⽂化与师德修养⼼得体会4
  作为⼀名⼈民教师,我深知⾃⼰的责任和⾃⼰应具备的素质,在教师职业道德⽅⾯,通过长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平将直接关系到⼴⼤学⽣的健康成长,严格要求⾃⼰,加强师德教育,增强⾃⼰的敬业精神,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有⼈说:⽼师是蜡烛,燃烧⾃⼰,照亮别⼈;也有⼈说,⽼师是⾟勤的园丁,渡⼈的⼩船;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学识和点拨技巧,最重要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在教育中,⼀切都以教育者的⼈格为基础。教师⾃⾝⾏为的道德规范,对于学⽣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范性与内在感染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和社会,对于学校⼯作的和谐开展、合格学⽣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都起着重要的作⽤。因此,教师必须努⼒提⾼⾃⾝的师德修养,以⾃⼰的⼈格⼒量给学⽣营造⼀个深层次的育⼈环境。要加强师德修养,必须学会掌握科学的⽅法,下⾯我结合实际就如何加强师德修养谈⼀点⾃⼰的体会。
  ⼀、经常反思,严于解剖⾃⼰
  师德修养是教师在⼼灵深处进⾏⾃我认识、⾃我解剖、⾃我教育、⾃我⽃争、⾃我改造和⾃我提⾼,开展⾃我批评,严于解剖⾃⼰。⾸先要学会认识⾃⼰。作为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谈何了解、
教育学⽣。俗话说:知⼈者智,⾃知者明,⼈贵有⾃知之明。聪明的⼈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别⼈,还能够正确地认识⾃⼰;认识别⼈不容易,认识⾃⼰则更难。从师德修养上看,如果⼀个教师不能正确地评价⾃⼰,摆正⾃⼰的位置,就根本谈不上进⾏以⾃我教育为特征的修养。其次,要善于发现⾃⼰⾝上的缺点和不⾜。根据社会主义的师德原则和规范,经常反省和检查⾃⼰思想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向,增强修养的动⼒。再次,要⽤⾼标准严格要求⾃⼰。认识⾃⼰、发现问题,还不是师德修养的⽬的,只有在这之后,为⾃⼰提出新的修养⽬标,努⼒改变现状,才能使师德⽔平真正提⾼。
  ⼆、认真向模范先进⼈物和优秀教师学习
  向模范先进⼈物和优秀教师学习是进⾏师德修养的重要⽅法。他们都具有崇⾼的⾰命理想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他们不图名利、地位,全⼼全意地为国家、民族和⼈民谋利益,甚⾄为了追求真理不惜牺牲⾃⼰的⽣命;他们在⼯作中忠于职守,不怕艰难险阻,善于战胜困难,敢于攀登⾼峰。所有这些可贵的思想品⾏、⾼尚的道德境界,都是我们每个教师进⾏师德修养的榜样,值得认真地学习。因为这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灵,⿎舞我们的⽃志,激励我们向着更⾼的⽬标前进。爱因斯坦
说:“只有伟⼤⽽纯洁的⼈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尚的思想和⾏为。”
  三、善于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和⼒量
  在学校⽣活中,教师与学⽣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师的⼀⾔⼀⾏,⼀举⼀动都在学⽣的窥视之下,学⽣喜欢评论⽼师,常常把教师平时的⾔⾏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道理加以对照,并对教师是否⾔⾏⼀致、表⾥如⼀,⾏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等作出反应和评价。教师应善于从学⽣的各种反馈信息中,检查⾃⼰、审视⾃⼰,寻⾃⼰在思想、⼯作和⾏为上的不⾜,并努⼒加以改进。同时,在学⽣⾝上有许多可贵的品德,也值得教师学习。学⽣年龄虽⼩,在道德理论和⽂化知识⽅⾯远不如⽼师,但他们朴实、善良,有⼀颗纯洁的童⼼。与他们接触,会发现许多道德品⾏上的闪光点,如关⼼集体,助⼈为乐,热爱劳动,见义勇为等等,教师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来加强⾃⾝的道德修养。
  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先,教师对学⽣要有正确的态度,要诚恳、主动、虚⼼地向学⽣学习,善于发现每个学⽣的优点,注意听取学⽣的建议,做到有则改之,⽆则加勉;其次,教师要主动到学⽣中去,利⽤课余时间同他们⼀起活动,⼀起娱乐,⼀起谈⼼,做到多听、多看、多观察,从各种渠道中了解学⽣的⼼声和对⾃⼰品⾏的评价,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反省和检查⾃⾝,进⼀步提⾼道德修养的⾃觉性。
  四、提倡“慎独”
  慎独,是指个⼈在独处、⽆⼈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师德修养⽔准的⾼低,取决于教师的
内⼼信念和道德意志,取决于是否达到“慎独”的境界。因为教师⼯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单独活动和单独开展⼯作的机会较多,⽆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辅导学⽣,教师的⼯作都具有相对的独⽴性,劳动个性还具有“隐蔽”的特点,其所费耗的精⼒和⼼⾎是难以计算的,伸缩性很⼤,别⼈是不易觉察的。这时,衡量教师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只有在别⼈看不见、听不到的地⽅⾃觉履⾏师德规范,才能说是真正养成了良好的师德⾏为习惯。师德规范
  中华优秀传统⽂化与师德修养⼼得体会5
  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改⾰与发展的主导⼒量和决定因素。要办好教育,要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和造就⼀⽀师德优、业务精、作风正、能够让⼈民满意的⾼素质教师队伍。
  通过这次师德修养教育学习,让我觉得要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德为师,爱岗敬业,依法治学,忠诚于党和⼈民的教育事业,为⼈师表,要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
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师德的制度建设和教师的师德、业务考核管理;要⼤⼒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百计地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作、学习和⽣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热爱学⽣、尊重学⽣、关⼼学⽣,以爱执教,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尚师德。坚持以⼈为本、以德⽴教、爱岗敬业、为⼈
师表,不断提⾼思想政治⽔平和业务素质,以⾼尚的情操引导学⽣德、智、体、美全⾯发展。做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民满意的教师。
  通过师德修养的教育学习,我对开展师德修养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教育事业发展和改⾰的成败。教书育⼈,教书者必先学为⼈师,育⼈者必先⾏为世范。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的素质,⽽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格的⾼尚;另⼀⽅⾯,师德直接影响着学⽣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格魅⼒直接影响到学⽣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为习惯的养成。⾼尚⽽富有魅⼒的师德就是⼀部教科书,就是⼀股强⼤的精神⼒量,对学⽣的影响是⽿濡⽬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的。
  对照教师法等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从下⾯四个⽅⾯加强学习和修养,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化、守纪律”的中国特⾊社会注意事业接班⼈和建设者的重任。
  ⼀、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教学⼯作的前提。
  教师职业也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该只把教师作为⼀种职业,更应该把教书育⼈作为终⽣奋⽃的事业。每⼀个⼈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作上能发挥应有的作⽤就是伟⼤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向。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树⽴正确的⼈⽣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宣传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告诉学⽣任何知识、公式、定理、定律都是⼈类总结⽣产实践获得的。告诉学⽣只有学好科学⽂化知识,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具有为⼈民服务的本领,我们“提⾼全民的素质”的伟⼤理想才能实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只有掌握⾜够多的知识,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对⼈才的需要,才不会被淘汰,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为中国特⾊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
  三、关⼼学⽣、热爱学⽣、平等对待学⽣是新时期教育⼯作者必须具备的学⽣观。
  现代教育提倡教育⼯作者与学⽣是平等的师⽣关系,这已成为全社会都普遍认同的观点,爱和责任是师德之魂。青少年学⽣都是尚未成年的孩⼦,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作为教师不能⼀味批评指责他们,⽽要从关⼼爱护的⾓度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他们谈⼼,谈感受,让他们从内⼼认识到⾃⼰的错误,只有热爱学⽣、尊重学⽣的⼈格,才会关⼼学⽣,了解学⽣,公正对待每⼀位学⽣,才能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的现象发⽣。
  四、刻苦钻研业务。
  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不⾄于误⼈⼦弟。如果学⽣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中的威信就会逐
步丧失,学⽣对教师也没有信⼼可⾔,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句空话,教师要提⾼教学业务⽔平,就必须⾃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
必须具备⼀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修养就是指在共产主义道德的指引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为准则的总和。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热爱学⽣是教师做好教育⼯作的⼒量源泉和精神动⼒,⼀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做好教育⼯作的强烈愿望,千⽅百计的去教好学⽣。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了凡事都要以⾝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的⼯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的就是“⾔传⾝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的学识、思想品质和⼈格魅⼒来对学⽣进⾏教育的,⽆论哪⼀层的学⽣都⾃觉或不⾃觉的把教师当成⾃⼰的榜样。教师是学⽣学习做⼈的参照对象,所以⼈们常说“教师是镜⼦,学⽣是教师的影⼦。”以⾝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致,表⾥如⼀,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造成不良的影响。
  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去实现⾃⼰的理想,帮助我们不断的提⾼⾃⼰的教育教学⽔平,⽽且是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精神⽀柱。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浅,我会⽤它时刻的鞭策我⾃⼰,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盏明灯!
  中华优秀传统⽂化与师德修养⼼得体会6
  在新世纪我们国家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为⼈民服务的,让⼈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就必须进⼀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为师德建设注⼊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当前,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把责任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位是⾮常必要的。责任,是⼀个成熟的⼈对⾃⼰的内⼼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现实的⼈,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名⼈民教师,他的责任⽆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的职守,不会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因此,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我们处在⼀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我发展、⾃我提⾼、⾃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做⼀个现代⼈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法发挥我们的⼒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活⾥⾯,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个长久的现代⼈”,“我们做教师的⼈,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泛的⽂化科
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段提⾼⼯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定要鞭策⾃⼰,努⼒跑在学⽣前头引导学⽣,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教师只要增强⾃⼰的科研意识,把⾃⼰的课堂、班级当成⾃⼰的“实验室”、“试验⽥”,并投⼊精⼒去做,就⼀定能使⾃⼰变科研的局外⼈为局内⼈,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豪感,同时也为⾃⼰的职业⽣涯展⽰了新的希望。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耕耘在教育这⽅热⼟,斯霞、魏书⽣、李吉林、于永正??⼀位位名师、⼤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