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雪绒花》教学设计
崇文中学----张海杰
教学内容:歌曲《雪绒花》
教学目标:1、学习用弹性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听赏电影《音乐之声》的其他插曲,扩大音乐视野。
3、探究歌曲在音乐电影中起到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旋律及三拍子节奏的正确演唱,以及歌曲情感的正确表达。
教学准备:VCD光盘、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观看视频《音乐之声》插曲《哆来咪》。师:你知道这是哪部电影吗?唱这首歌的女主人公是谁吗?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音乐之声》这部电影里还有那些歌曲?那就是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电影的世界里?来一一解开答案。(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哆来咪》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这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间歌曲,上校借这首赞美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那几个孩子的妈妈。在他们全家外出旅游回家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并要上校去当海军。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他不肯为敌人工作。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国外。就在他们准备逃跑时却被敌人发现了。上校便假称是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敌人不大相信,便派人跟踪了他们。上校的家庭合唱团在音乐节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便是《
雪绒花》。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观看的听众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现在的祖国已经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宁的生活。听众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雪绒花》这首歌。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并请学生说出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师边弹边唱)你知道雪绒花代表了什么?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师:讲解“雪绒花”奥地利国花,简单素洁、象征勇敢、坚强。借花喻人。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
2、听琴学唱,出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难点。问题:(1、这首歌是几拍子!你能听出它的强弱规律吗?2、这首歌曲可以划分几部分?3、歌曲唱了什么?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分析节奏特点,练习难点,并纠正音准。)
3、划拍跟琴轻声唱词。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习。
4、完整地将歌曲唱一遍,师边弹边唱。
5、歌曲分析,(情绪、力度、节奏)艺术处理。慢速三拍子节奏的运用对歌曲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6、观看少校两次演唱《雪绒花》的视频,对比两次演唱此歌的情绪变化。
7
第一次演唱
第二次演唱
地点
家里
剧院
面对的观众
家人
敌人
情绪
亲切、激动
沉重、愤怒
雪绒花教案
8、探讨电影音乐的特点及作用?
9、学唱英文版的演唱。
10、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深刻的体验少校浓浓的爱国之情。
三、课堂拓展:观看视频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四、课堂小结: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这首来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让我们深刻的发现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载体。让我们接触、了解、学习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来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
五、下课:在《雪绒花》歌声中(师放VCD)离开教室。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崇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