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抄报300字
  端午节的⼿抄报如何设计?⼩编为你提供了两篇⼿抄报⽰例;端午节⼿抄报内容写写什么?⼩编为你提供了五篇⽂字内容。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端午节⼿抄报300字,如果能帮助到你,请关注店铺⼿抄报栏⽬。更多端午节⼿抄报300字在这⾥!
  端午节⼿抄报300字(⼀)
  端午节⼿抄报300字(⼆)
  端午节⼿抄报300字(三)
  吃粽⼦是汉代端午的重要习俗。粽⼦⼜叫“⾓⿉”,据《风俗通》记载:在节⽇前⼀天,⽤菰芦叶裹粘⽶,以淳浓灰汁煮熟,于端午节吃。当时,吃粽⼦并⽆特殊的纪念意义,只是当作⼀种时令⾷品⽽已。俗有“⾷过五⽉粽,寒⾐收⼊杠”,“未⾷五⽉粽,寒⾐不敢送”之谚。
  意思是粽⼦⼀出现,岁序便转⼊夏季,这是⼀年⽣活转折点的信号,不单单是点缀节景。在五⽉仲夏,酷热季节将临之际,吃这种⽶制凉⾷,⽤菰芦叶包裹,⽤灰汁煮熟,其⾊、⾹、味都别具特⾊,吃后能清热降⽕,胃肠舒适,不失为时令佳品。
  在此时,⼈们要全⾯换上夏装,以轻薄凉爽为宜。因此《中华古今注》记载:东汉时每到端午,皇帝要赐给⾂百僚鸟犀腰带,汉章帝时,“常以端午⽇赐百官⽔纹绫裤。”从风俗⾓度讲,这也是端午换夏装、避酷热的风俗反映。从⾐⾷风俗来看,认为端午与夏⾄风俗有密切关系也不⽆道理。
  端午节⼿抄报300字(四)
  端午节⼀项重要节⽇活动是为纪念屈原的“龙⾈竞渡”。
  但龙⾈竞渡的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已经存在。《事物原始》引《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是也。”即使在屈原本⼈的诗作中,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竞渡的风俗来。如《楚辞˙涉江》中就
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不进兮,淹回⽔⽽凝滞。朝发枉渚兮,⼣宿⾠阳。
  古代的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他们是“龙⼦”的⾝分,藉以巩固本⾝的被保护权。他们不仅有“断发纹⾝”的风俗,⽽且每年在五⽉五⽇这⼀天,举⾏⼀次盛⼤的图腾祭。其中有⼀项LiuXue86.Com活动便是在急⿎声中刻画成龙形的独⽊⾈,在⽔⾯上作竞渡的游戏,绘图腾神,也给⾃⼰取乐。这便是竞渡习俗的由来。龙⾈竞渡作为⽔上的竞技活动,不仅仅是越⼈的习俗,⽽且其他民族也有此俗。总体来看,龙⾈竞渡是以沅湘⼀带为中⼼的南⽅风俗。
  端午节⼿抄报300字(五)
  在民间的端午节民俗中,除了我们熟悉的吃粽⼦,还有⽤雄黄酒洒地、门上插菖蒲叶这样的风俗。它们与陈⼗四娘娘有关。
  陈⼗四娘娘本来是观⾳菩萨⼤拇指上的三滴⾎。后来⼈间出现了⼀条恶蛇精,叫南蛇婆,带领它的蛇精⼦孙危害民间,⽼百姓闻蛇变⾊。正义的陈⼗四娘娘就化作⼀阵红⾬降到⼈间,⽴志为⽼百姓除害。
  据说,陈⼗四娘娘在和南蛇婆博⽃时,南蛇婆⽤她的看家宝“⿊葫芦”放出阵阵毒⽓,陈⼗四娘娘被熏得头昏眼花。正在这时,忽见南天门⾦光闪闪,观⾳菩萨伸⼿抽来⼀条菖蒲叶,化作⼀柄青锋逼⼈的菖蒲剑送到了陈⼗四娘娘⼿中,陈⼗四娘娘⽤这把菖蒲剑杀败了南蛇婆。观⾳菩萨还折下柳枝,洒雄黄酒向⼈间,杀死了罪恶累累的南蛇婆⼦⼦孙孙。
  就这样,百姓们以为雄黄酒与菖蒲叶可以解蛇⾍百脚之五毒。所以,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都插菖蒲叶房前门后都洒雄黄酒,这两种习俗⼀直沿传⾄今。
  端午节⼿抄报300字(六)
  端午龙⾈竞渡之俗,传说起源于越王勾践于五⽉五⽇检阅⽔军。《事物纪原》引《楚传》:竞渡“起于越王勾践。”
  《荆楚岁时记》则说其俗也是来⾃祭祀屈原:“五⽉五⽇,为屈原投汨罗,⼈伤其死,并将⾈楫拯之,因以为俗。”《岁华纪丽》则综合之,认为赛龙⾈之俗是来⾃于:“因勾践以为成风,拯屈原⽽为俗也。”
  实际上,上古传说舜帝南巡死于湘⽔。舜帝是楚⼈之祖,号称“祝融”。楚俗以五⽉五⽇为“祝融(⽕神)⽣⽇”,所以为纪念舜帝祝融,⽽早有龙⾈竞渡之俗。
  综上所述,端午之节,起源于上古之“夏⾄节”,乃是殷商之“新年”⽇。端午⾷粽的风俗,来源于上古于新年⽇以新麦、新⿉祭祀祖神。龙⾈竞渡,则为纪念南游⽔死的舜帝祝融也。后来随历史之变迁,屈原、伍⼦胥、介⼦推、曹娥的事迹亦因都死于“五⽉五⽇”⽽有所增附,但皆⾮其本原也。
  端午节⼿抄报300字(七)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初五,⼜称端阳节、午⽇节、五⽉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之⼀,并已被列⼊世界⾮物质⽂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民祛病防疫的节⽇,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初五以龙⾈竞渡形式举⾏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屈原在这⼀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芷,赛龙⾈的习俗。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节、菖节、蒲节、龙⾈节、浴兰节、屈原⽇、午⽇节、⼥⼉节、地腊节、诗⼈节、龙⽇、午⽇、灯节、五蛋节等等。
  ⼿抄报端午节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