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各地过年⽂化及习俗
湖南各地过年⽂化及习俗
  ⽂字像精灵,只要你⽤好它,它就会产⽣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论我们说话还是作⽂,都要运⽤好⽂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焕发出活⼒和光彩。下⾯,⼩编为⼤家分享湖南各地过年⽂化及习俗,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农历正⽉初⼀为春节,长沙俗称过年。长沙⼈过年须过⼤半个⽉,即从先年腊⽉⼆⼗四过⼩年起到第⼆年正⽉⼗五闹元宵为⽌。这个习俗延续了⼏千年,与南朝梁时《荆楚岁时记》所记基本相承。
  腊⽉⼆⼗四,俗称“过⼩年”,举家休息聚餐,称“⼩孩⼦过年”。相传是⽇作为“天上⽿⽬⾂,⼈间烟⽕主”的灶王爷要回天庭述职,叫辞灶。为了使他“上天⾔好事,下地降吉祥”、“闹⾔碎语不必讲,好⾔善语奏⽟皇”,⼈们在前⼀天要搞⼤扫除,叫“扫扬尘”。廿三或廿四晚由家庭主妇在锅灶周围点烛祭灶,为其“送⾏”。民谣⽈:“辞了灶,年来到,妹⼦要花,伢⼦要炮,始助要新⾐,爹爹要新帽”。是⽇起,长⼯下⼯,匠师不再上门,家家筹备年货,作⾖腐,杀年猪,送年节,备点⼼,炒旱茶,写春联,扎灯笼,忙得不亦乐乎。
  岁终之⽇叫除⼣,或叫⼤年三⼗,户户剪彩纸,贴春联,全家团圆聚饮,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团年饭。掌灯时分,焚⾹鸣炮,拜祖先家神,叫辞年,并接灶神祭祀。⼩孩则成结队打着灯笼依次去邻⾥⼈家,进门⽈:“请辞岁”。各家起⽴迎之,捧出点⼼旱茶,把孩⼦们的⼝袋塞得满满的,有的⼩孩回家卸完⼝袋后,⼜迅速地加⼊辞岁队伍,⼀个晚上可得⼀两瓷坛的美⾷,乐得合不拢嘴,因⽽有谚云:“⼩孩盼过年”。
  年三⼗夜,长沙农村家家⽕炉中燃着⼀个枫树蔸(或松、栗等树蔸),叫“年财佬”。男⼥⽼幼围炉共话,长辈给⼩孩压岁钱,全家品吃猪脚炖萝⼘,欢坐待旦,叫“守岁”。所谓“有钱⽆钱,萝⼘过年”。
  除⼣年关,在万民欢乐的同时,也不乏“有家不敢归”的贫困⼈,所谓⼏家欢乐⼏家愁。债主收债,匠师收⼯钱此时已是最后期限,城镇街巷、乡间⼩路上收帐⼈的灯笼⽕把川流不息,有的⼈家⽆法付帐,
铜壶⾐服可能被⼈提⾛,所以只好外出躲帐。还有的在辞年之后,⽤红纸书写“衡门衍庆”4宇贴于门上,紧闭⼤门,任何⼈不得出进,叫“封财门”。问帐客⽆奈,好事者乃作打油诗:“贫家早早掩财门,债主虽临难进门。恼煞商家收帐客,⽆钱反吃闭门羹”。
  正⽉初⼀,古称元旦、元⽇,⾃古“爆⽵闹元⽇,万众纵情欢”。⾟亥⾰命后,将公历1⽉1⽇叫元旦,改夏历元旦为春节。
rice什么意思  ⼤年初⼀,家家于鸡鸣时分即起,男⼥⽼幼换上新⾐,由辈份最⾼的男主⼈燃⾹开⼤门,鸣放鞭炮,叫“出天⾏”,或说开财门。然后⼈厅堂,秉烛敬拜祖宗,再向外把天地神明,择吉时向吉⽅三揖,或向四⽅揖拜,祈求新年⽅⽅得利。接着⼉孙依次向长辈拜年,抢先到井边挑第⼀担⽔,并点⾹烛把并神。早餐吃剩饭,叫吃隔年粮,寓意⾐⾷有余。菜看以素为主,离不开青菜、芋头、⾖腐等,寓意⼈丁清吉,万事遇头,清⽩传家。饭后晚辈向家族长辈拜年。清朝时,拜年⾏跪拜礼,初⼀⼀般不外出拜年。民国以后,改跪拜为拱⼿作揖,家庭内拜年毕,邻⾥互拜,⽓氛热烈。但若⼈家尚未起床,则忌⼊床前拜年。有⼈进屋拜年,主⼈起⽴拱⼿:“请拜上门年”,并热情地以上等旱茶招待。
  城内多在天明出⾏,到亲友家登堂揖拜。前清捐有虚衔者,个个⾐冠顶戴,⼤摇⼤摆,⾼视阔步赴各处拜年。商⼈嗜摈榔,出⼊各家均“⾹茶奉罢果盘开,槟榔元宝双双来”,⽈中嚼个不停。交游⼴的⽣意⼈,⾃⼰不亲往,就使晚辈或佣⼈持名帖投贺,叫“拜帖”,即后世贺年⽚之来历。
  ⼤年初⼀民间的讲究、禁忌颇多。有的于除⼣在⼤门合缝处贴红纸“财”宇,在当眼处贴“开门⼤吉”、“对我⽣财”之类的吉利语,开门时⾼声诵之,叫开门见喜、开门见财。出天⾏时,观风向天⾊,⼘来年收成,认为“北(风)主丰,南主歉”;阴多晴,暗多⾬。在阶基和柴湾堆很多柴,谐多财。元旦抱柴进门,意“进财”。初⼀不倒垃圾不扫地,⾮扫不可时,扫帚不向外⽽向柴湾扫。有的读书⼈则书写“⼈寿年丰”、“五⾕丰登”之类的吉利语,叫“新年发笔,⼤吉⼤利”。初⼀特忌粗俗不雅之⾔,以为此⽇挨了骂,要挨⼀年的骂。⼤⼈总要事先叮嘱⼩孩:初⼀要说好话!万⼀⼩孩说漏了嘴,⼤⼈马上解说:“孩童之⾔,百⽆禁忌”。如不⼩⼼摔破了东西,要说“打发打发”;若酒杯倒了,要说“酒泼红地”。
  初⼆⽇,⼥婿到岳家拜年,所谓“初⼀崽,初⼆郎,初三初四拜街坊”。长沙四乡有请春客的习惯:约定⼏代姑婿甥侄和其他亲友于某⽇聚饮。初⼋以后,熟⼈见⾯,互道“请拜个迟年!”⾄⼗五⽇,⼀般不提拜年了。
  正⽉⼗五,古称上元节,⼜名灯节。长沙谚云:“三⼗夜的⽕,元宵夜的灯”。元宵观灯,唐代已风⾏,宋时更盛。⽂天样曾记叙衡州上元张灯盛况:“⼠⼥倾城”、“观者如堵”、“骈肩累⾜”、“咫尺⾳吐不相辨”。长沙灯市,多篾扎纸糊各式灯笼,或悬之庭户,或列之街衢。是⽇家家点烛于灶台屋⾓,户户煮⾷元宵缩,顽童则持彩灯相戏。农家除在猪栏狗窝鸡坍暗⾓点烛外,还在⽥头地边燃⽕,意在除⾍,祈求丰收。⼩孩⼦喜欢在墙⾓点松明,边烧边唱:“正⽉⼗五元宵节,烧了⾍蚁上天歇”。离祖坟近的,还向坟前送烛,让祖先同享⼈间灯⽕。
  更热闹的是,赶庙会、唱⼤戏、耍狮舞龙骑⽵马等迎春⽂艺活动此时达到⾼潮,常喧闹通宵,故名闹元宵。其中以舞龙灯最为普遍,城乡街坊村寨宗庙家族⼏乎都扎“龙”。民间认为耍龙可保清吉,所以“龙”所到之处,⿎乐齐鸣,鞭炮不绝,多赐以包封。已婚未育妇⼥,往往让“龙”转绕其⾝,或让“龙”在床上缩聚成围,上骑⼀⼩孩,名麒麟送⼦。
  湘潭过年习俗:舞龙灯先要“接龙”
  在湘潭⼀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朴素。从正⽉初⼀到⼗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起,翻腾跳跃,⼤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不暇接。湘中⼀带盛⾏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挂红”等,都表达了⼈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衡阳过年习俗:“关财门”“坐岁”
  衡阳地区在春节有其独特的习俗,三⼗⽇名⽈“除⼣”。本⽇午餐,极其丰盛,即所谓“团年饭”。⼊夜接回灶神司命后即关上⼤门,叫“关财门”。将预先准备好的点⼼果品摆出,全家围炉团坐,边吃边谈,预先招呼⼩孩忌讲不吉利的话,并给以压岁钱,直⾄深夜⼊睡,有的彻夜不眠,名为“坐岁”。
  另外衡阳地区还有⼀种特殊习俗,信佛的⼈家于当晚零点后,抢先去庙⾥焚烧⾹,以南岳⼤庙、雁峰寺和⾬母⼭雁⾬寺等寺院为盛,因据说谁烧⾹在前,谁就财运亨通,⼈丁清泰。正⽉初⼀,⼤部分家庭早起,⾸先打开⼤门,在祖先神位前与门⼝设案,焚⾹秉炷、摆设祭肴敬告祖先神灵,求保平安,叫“开财门”。事毕早餐,保持传统习俗的吃素,餐后由家长率家⼈向近邻或近亲长辈拜年,叫“出天⾏”。
  邵阳过年习俗:初⼀崽,初⼆郎,初三初四拜舅娘
  1,过年:有些家庭可以早上吃过年饭算过年,也有晚上吃年夜饭算过年的;
  2,初⼀崽,初⼆郎,初三初四拜舅娘(街坊),某些地⽅有七不出⼋不归的习俗;
  3,腊⽉顺⼝溜:⼆⼗⼀做准备,⼆⼗五打⾖腐;⼆⼗六杀鸠鸠(Jiujiu就是猪);⼆⼗七杀线(阉)鸡;⼆⼗⼋打糍粑;⼆⼗九样样有;三⼗尼炖烂煮烂呷;
  4,从正⽉初⼀到⼗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起,翻腾跳跃,⼤有腾云驾雾之势,当然要打发点糍粑、烟或者红包等礼⾏给舞龙的队伍(⼩时候⽐较常见);
  5,喝甜酒,甜酒的材料有糯⽶、纱布,还有特地从湖南带来的酒药⼦,这性质与咱们所有的发酵⽤
的酵母类似。糯⽶是事先冲洗⼲净泡了⼀宿的。把糯⽶取出放在铺好的纱布的蒸屉上,铺满后上锅蒸10分钟,这时开锅盖要在⽶上均匀的倒上⼀些温⽔,再蒸上10分钟就可以取出晾凉了。别急!还没完,等⽶凉⼀些后,把酒药⼦粉末撒在饭上,⽤⼿把药粉与饭搅拌均匀,⽽且最后还要把饭压实,盖好盖⼦,⽤平时不穿的棉⾐或⽑⾐把盆给包好,再套个袋⼦,这样保温会更好!包好后就放在热的地⽅,⼀般放在家⾥的暖⽓旁边发酵,第⼆天⽶就会变成甜的了,⽽且还会有⽩酒的味道。这样⽶酒就做好了;
  6,腊⽉农历24要过⼩年,⼩团圆饭;
  7,三⼗守⼀宿,初⼀零点的时候要放鞭炮或者烟花;
  8,三⼗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再吃,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丰登;
  9,菜⾊鸡鸭鱼⾁样样有,尤其是邵阳腊货很多,腊⾹肠,腊⾁,猪⾎丸⼦,腊板鸭,腊⽜⾁;
  10,贴春联,上下联最后⼀个字如果是三四声就是上联贴在右边,最后⼀个字如果是⼀⼆声就是下联贴在左边;上联就贴在上⾯。
  湘西过年习俗:做⾖腐、杀年猪、打粑粑
  湘西乡下⼴泛流传着这样⼀句讲过年⼀些事务安排的顺⼝溜,⼤⼈肯念,⼩孩也肯照着念:
  ……
  ⼆⼗五(腊⽉⼆⼗五)做⾖腐,
  ⼆⼗六打扫屋,
  ⼆⼗七泡糯⽶,
  ⼆⼗⼋打粑粑,
野营炊具  ⼆⼗九种种有,
  三⼗夜慢慢撤(撤是湘西本地话,意思是慢慢消费、慢慢享受)。
  可惜这个顺⼝溜我现在记不全了,省略号前⾯的时间做哪些事应该还有的,这个顺⼝溜反映了湘西过年的⼀些准备过程,同时,它还传递着两个重要的信息:⼀是“做⾖腐、打扫屋、打耙耙”,这三件事,是湘西过年最基本的,是必需做的事。⼆是湘西历史上很贫困,做了⼀年的准备,只有在三⼗夜这天才好好消费、享受。当然,这是以前的⽣活场景,现在⽣活改变了,⼏乎天天都是过年了,也不要等到⼆⼗五六才做⾖腐打耙耙。
  那湘西⼈到底是如何过年的呢?就听我来说⼀说吧!
  1、杀年猪
  杀年猪是在年前腊⽉进⾏的,杀年猪很讲究的,⼀般来说,要看⽇⼦,不能乱杀,乱杀年猪家⾥有可能不利顺。以前,湘西⼈⽣活贫困,很多⼈家⾥没有年猪杀,也杀不起年猪,所以谁家有年猪杀说明这家⼈在村⾥算富裕的,现在湘西⼈民⽣活已⼤为改观,杀⼀头年猪,不成其问题。除留够过年⽤的鲜⾁外,其余乘鲜⽤⾷盐,配以⼀定⽐例的花椒、⼤茴、⼋⾓、桂⽪、丁⾹等⾹料,腌⼊缸中。七~⼗五天后,⽤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进⾏加⼯制作。选⽤柏树枝、⽢蔗⽪、椿树⽪或柴草⽕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烟⽕慢慢熏⼲⽽成。或挂于烧柴⽕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的烤⽕炉上空,利⽤烟⽕慢慢熏⼲。湘西地区林茂草丰,⼏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的有利条件。即使城⾥⼈,虽不杀猪宰⽺,但每到冬腊⽉,也要在那市场上挑那上好的⽩条⾁,或肥或瘦,买上⼀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块腊⾁,品品腊味。如⾃家不烧柴⽕,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块。熏好的腊⾁,表⾥⼀致,煮熟切成⽚,透明发亮,⾊泽鲜艳,黄⾥透红,吃起来味道醇⾹,肥不腻⼝,瘦不塞⽛,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等功能
  2、做⾖腐
  在腊⽉⼆⼗五的时候湘西⼈就开始做⾖腐了。先把⾖⼦在⽔⾥泡上⼀天,然后就和⽔⽤磨磨。再后来就把磨好的浆放⼊锅中煮,煮开了就加上⽯灰⽔,和均匀,等它凝固后就将其放⼊做⾖腐的布中,弄
⼲⽔,然后切成⽅块。现在科技进步了,⼀般都不⽤磨磨了,⽽是改⽤机器了。⾖腐现在还可以作成可⼝的⾖腐⼲,这也是湘西的特产之⼀吧。
  3、扫房⼦
  扫房⼦是为了表⽰今年你很勤劳,把房⼦弄的⼲⼲净净。传说⼆⼗六这⼀天,灶神要去向⽟帝报告今年的情况,所以就在这⼀天每个⼈都要好好的打扫⼲净房⼦。
  4、、打粑粑
  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末,家家都要打糯⽶糍粑。据乡⼟志书记载:“糯⽶饭就⽯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者直径1尺5,寻常者约4⼨许,3⾄8分厚不等。”⼩糍粑做完后,由⼼灵⼿巧最会做糍粑的妇⼥,再做⼏个⼤糍粑,⼩则三五⽄,⼤则⼗多⽄。这叫“破笼粑”,象征“五⾕丰登”,⼜显⽰湘西⼈⼤⽅。打糯⽶糍粑是⼀项劳动强度较⼤的体⼒活,⼀般都是后⽣男⼦汉打,两个⼈对站,先揉后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汗。做糍粑也很讲究,⼿粘蜂蜡或茶油,先搓坨,后⽤⼿或⽊板压,要做得光滑,美观。
  5、顿⽼⼈家、送饭
  “顿⽼⼈家”是湘西本地话,意思是祭去世的祖宗和亲⼈。这种习俗在湘西农村⾮常普遍,⼀般是在⼤
年三⼗这天,把做好的⼤酒⼤⾁,拿到堂屋,给神龛的祖宗牌位烧⾹。还要把⼤酒⼤⾁,拿到门外⾯的⼤路⼝、村头、村⼝或⼟地堂“顿”⼀下,让在外⾯去世的没有上神龛亲⼈回家过年,还要烧纸。送饭也是祭去世的祖宗和亲⼈,但是是在新年之后,初⼀或后⾯⼏天都⾏,到近三年中才去世的亲⼈的墓地上去祭,也是带着⼤酒⼤⾁和⾹纸。湘西⼈把这个叫“送饭”。
  6、坐三⼗夜
  坐三⼗夜就是在三⼗夜这天晚上,不睡觉,烧⼀⼤堆⽕,全家围着⽕聊天扯家常或吃东西。坐到⼗⼆点抢年,抢年之后还要宵夜吃东西。平时,湘西⼈有时骂⼩孩⼦⽼是不睡觉说:你还不睡啊,是不是想坐三⼗夜啊?意思就是三⼗夜这个晚上不睡觉。
  7、放鞭炮抢年
  抢年是湘西过年⼗分重要的⼀件事,时间是在⼤年三⼗那天晚上12点(即第⼆年初⼀的0点)交接之时,放鞭炮抢年!抢年是很有讲究的,放早了不⾏,放早了等于送旧年;放迟了不⾏,放迟了等于别⼈已把年抢去了。所以⼀定要很准时地等到12点那个时候⼀齐放。放鞭炮抢年的习俗在城乡很普遍。
  8、进柴(财)
  进柴也是湘西农村的⼀种重要习俗。是指在⼤年初⼀这天,要上⼭去捡点柴回来,不管多少,因为柴
阿里斯顿太阳能热水器
与财同⾳,所以进柴也就是进财,等于下⼀年都会“进财”,讨个好兆头。
  9、赶⾁(或丛⾁)
360安全卫士怎么卸载
  赶⾁或丛⾁,其实是指上⼭打猎。丛,是湘西本地话,意思是追或打的意思。赶⾁是湘西⼈在年后正⽉所进⾏的重要娱乐活动。赶⾁这种活动⾮常有意思,村⾥有⼀个团队,叫“坛”,掌坛⼈⼀般由经验丰富的德⾼望重的⽼⼈担任,过年时,坛⾥还要做很多有趣的活动来进⾏坛祭,坛⾥专门有放猎狗的⼈,年青⾝强⼒壮的⼈则是猎⼿拿抢。打猎的过程先是叫放猎狗的⼈去树丛⾥放狗,然后由猎⼿分布四周“端呛”,“端呛”也是湘西本地话,意思是守住猎物的必经之道,由于掌坛⼈经验丰富,他懂每种猎物的必经之道,所以打腊⼀般只要猎狗到猎物⼤叫之后,就⼋九不离⼗的会上“呛”来。赶⾁这娱乐名堂很多,如湘西打猎强调“上⼭赶⾁,见者有份”只要上⼭看打猎,什么也不做,打得猎物后也要分他⼀份;还有湘西打猎不允许⼥孩⼦和⼥⼈参与,认为⼥⼈参与这事不吉利,等等。
过年放鞭炮
  10、⾏亲
  由于赶⾁这样好玩的事不允许⼥⼈参与,所以湘西⼥⼈家,就在⼤年初⼀后去娘家⾏亲。⾏亲是湘西媳妇们过年的必备功课。特别是刚结婚没⼏年的年青媳妇们,最喜欢⾏亲了,⾏亲也有⼀⼤堆讲究,湘西各个县有差别。
  湘西过年风俗丰富多采,趣味横⽣,我这⾥只挑⼏种最⼀般的活动讲⼀讲,另外还有什么舞龙灯、拜年、唱对⼭歌、演洋戏、唱⾼腔等等之类的没写。朋友,欢迎您来湘西过年。
  岳阳过年习俗:"⾸席"30晚上不睡觉
  在湖南岳阳过年风俗有好多不⼀样的。⽐如岳阳都有好⼏个市。还有县城。可以说每个地⽅都有不同的风俗。想必你应该是外地的⼈。但是你是岳阳的⼥婿是吧。呵呵,其实过年很简单的。玩的热闹。你⼀般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别⼈跟你说声新年快乐你最少也要回个礼咯。还有就是⼤年三⼗的时候给⼩孩⼦包红包。也就是MIMI了你要包多少就看你⾃⼰的⼼意了。最主要的是⽼⼈家⽐较忌讳的是过年千万不要说"死"字什么之类的话。要不别⼈会感觉不吉利。多说点吉利话就好了。还有不要打⼈。我们这⾥好多⼈⼀般是30晚上不睡觉的。叫"⾸席"呵呵!
  这个你想睡了还是没有⼈拉你的。记得不要说忌讳的话。因为明年⼜是新的开始。家⾥⼈都希望⼦⼥在外平平安安。吃东西就不要客⽓。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
  岳阳地区俗称"过年",风俗⼤体同祖国各地相同,除杀鸡、鸭、放鞭炮、贴春联外,在腊⽉三⼗⽇吃"团年饭",⼗分丰富。⼗⼆⼤碗中必有鱼这个菜,显⽰吉祥有余之意。解放前,⼀些地区鱼较少,为了有"百⾥鱼"这个菜,⽤⽊头雕刻⼀个"百⾥鱼",在盆中,撒上葱花,象放真鱼⼀般。⼈们极重视团年饭,外出的⼈在千⾥迢迢往家⾥赶,家⾥⼈等了⼜等。吃团年饭,要关着门,意在不让财宝跑了。
饭后放上⼀挂鞭炮,表⽰已吃过了年饭,⼈们可以⾛动往来了。
  常德过年习俗:送灶神、过⼩年
  春节俗称过年,为⼀年内最重要的传统节⽇,⾃农历腊⽉⼆⼗三⾄正⽉⼗五元宵节,历时⼆⼗三天,活动繁多,热闹⾮凡。
  (1)送灶神:腊⽉⼆⼗三,相传为司命菩萨(灶神)上天向⽟皇⼤帝汇报⼀家善恶之⽇,各家各户点锅灯,焚⾹拜,祈求灶神奏善事、驱⽕灾,同时送平时家中奉祀诸神。送神之后,诸神不在家,百⽆禁忌,开始忙年。但家中如有丧事,当年不送神。
  (2)过⼩年,腊⽉⼆⼗四,合家⼩宴,祭奠祖先,⾕称过⼩年。民间各种游乐活动多从此⽇开始,俗⽈“闹春”。⼜,相传此⽇⾼客⼦(⽼⿏)过年(亦有说过喜会),不宜吵闹,应早睡,保持安静。否则,“你吵它⼀天,它吵你⼀年。”
  (3)忙年:腊⽉三⼗前,“家家户户过年忙”,熬糖、打⾖腐、打粑粑、打年货、贴春联、贴门神、贴年画、打扫卫⽣。打扫卫⽣⼀般在腊⽉⼆⼗⼋,俗语⽈:“⼆⼗⼋,洗邋遢。”
  (4)团年:腊⽉三⼗为⼤年,在外⾏⼈皆赶回家中团年,俗称“鸦鹊⽼鸦都有个三⼗初⼀”。团年多在上午,亦有天亮前或晚上团年的。团年前,先⽤猪头、猪尾、⼤蒜敬菩萨,烧⾹鸣炮,然后闭门敬
祀祖先,再合家⼊席团年。席上唯团年鱼不能⾷⽤,留⾄来年吃,表⽰“年年有余”。吃团年饭的时间较平时吃饭的时间长,即使先吃完,也不能随便下席。吃完团年饭后,开门纳财,俗称“开财门”。傍晚时分,上祖坟送灯亮。
  (5)守岁:相传除⼣夜晚,各路神仙下界巡视,清点⼈丁。为让神仙知道⼈丁兴旺,各家各户⽤在树蔸⽣旺⽕,合家通宵叙谈,即使⼩孩要睡,也要睡在渣窝(灶前放柴草的地⽅⾥,灶神会奉告各路神仙,此家⼈不缺⼈头)⾥。俗语⽈:“三⼗的⽕,⼗五的灯”,“你守菩萨爹爹⼀夜,菩萨爹爹守你⼀年。”
  (6)出⾏:正⽉初⼀拂晓,合家穿上新⾐,洗净⼿脸,然后⼤开正门,选准⽅位祭拜天地,⽤柴蔸燃放鞭炮。出⾏毕,带柴(财)蔸进屋,紧闭⼤门,俗称“紧财门”。进屋后,媳妇给公婆筛糖茶或蛋茶,长辈接受晚辈礼拜,亦给年幼⼉孙“压岁钱”。80的代,城镇多零点出⾏,中央电视台午夜钟声响后,鞭炮烟花齐放,⼀⽚欢腾。
全人  (7)拜年:初⼀不出门,在家拜⽗母,但若有亲友先年仙逝,初⼀要前往拜祭,俗称“拜新年”。初⼆拜丈⼈。初三以后
亲友邻⾥互拜,直到正⽉⼗五,俗称⽈:“有⼼拜年,⼗五不迟。”此间,狮⼦、龙灯、三棒⿎、道情、说⿎、地花⿎、⽵马等沿门闹春。
  (8)送年:正⽉⼗五,过年结束,城乡皆舞龙玩狮庆贺,家家户户吃元宵、点夜灯,⼜称元宵节或灯节。解放后,农村仅点夜灯,显得较平淡。城镇较为热闹,烟花鞭炮,舞龙玩狮,张灯结彩,盛于解放前。
  郴州过年习俗:接“对⼦”、“开财门”
  春节,⼜叫过年,是中国民间最古⽼最隆重的传统节⽇。长期以来,在郴州这块⼟地上,形成了独特的春节习俗。
  祭灶,⼜叫过⼩年,是春节的前奏曲。相传,⽟帝派灶王爷到⼈间稽察善恶,农历腊⽉廿四,灶王爷上天回奏,善男信⼥便在“灶王府君”的神龛前贴上“上天⾔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对⼦,秉烛焚⾹,虔诚祷告,以求来年⼈丁康泰,万事吉利。过了这天,春节的喜庆⽓氛⽇渐浓厚,家家户户⼏乎全⼒以赴投⼊购置年货、杀猪宰⽺等过年的准备了。
  新岁来临,⼈们都喜欢在门上贴上春联和门神,千家万户焕然⼀新。春联,县⼈叫“对⼦”,多书祝福之语,⽤以表达⼈们喜迎新岁,向往幸福⽣活的美好⼼愿。民间对联创作中,产⽣了许多构思奇异的光彩,深受众喜爱。县境⼊腊以来,即有⽂⼈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对⼦,以图润笔。门神,多为钟馗、尉迟恭等神话传说中的⼈物,⽤以驱邪避害。⼤红的对⼦和异彩纷呈的门神,似鲜艳夺⽬的繁花,为节⽇带来了浓郁的喜庆氛围。
  除⼣之夜,祭过祖宗后,阖家吃“团圆饭”。这顿年夜饭,特别丰盛,鸡鸭鱼⾁,样样俱全,尤其是鱼,因寄“年年有余”之意,更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道菜。除⼣之夜,民间有守岁之俗,⼈们通宵不寐,全家团坐,吃糖果,叙旧话新,其乐融融。是夜,⽗母还要给⼩孩的⾐兜⾥塞些零⽤钱,谓之“压岁钱”。年长者守岁相邀饮酒为乐,⼉童们喜玩烟花爆⽵,⽽⽂⼈往往相聚赋诗论⽂,以消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