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技术小猫t台秀教后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1
  在上节课,花时间谈了文件夹的建立,但一周下来,学生基本上都忘了,其实还应该跟他们重提一下。然后继续讲文件夹的操作,今天主要同他们谈了文件夹的复制、移动,以及删除。主要方法是让学生建立与本班内容相关的文件夹,如以班级名称命名。四年级——《快乐的小猫》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内容是按坐标体系给小猫设置为四个角运动的过程,课本上有相关的图,课前我设置了一下,发现小猫仅仅在左下的角落里,后来上课后又设置了一遍,仍旧如此,仔细看书才发现,课本上四个角落有些区别,主要是在正负数方面,这就用到过去中学学过的数学知识,也就是数学课本上的坐标轴知识,后来我将这个过程细化了,在学生自己练习的时候重新设置了一下,让小猫慢慢地走过去了,而不是一下跳过去。只是在这个软件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设置了舞台背景后,动作方面的积木竟然没有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这些操作都是在没有舞台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的。给三班学生讲时,花了一点时间让学生体会坐标轴的定位功能,我打比方说跟影剧院内的座位表差不多,不过学生还是不太清楚。给二班上课时正好赶上
我的一人一课,后面坐了几个人听课。在课上,开头一段效果不太好,可能是受学生纪律影响,结果有些卡壳了,接着开始谈坐标,对于这一点,是问学生在影剧院中的位置开始的,在黑板上画了坐标轴,并且标了各个方位的位置,只是说得简单了些,学生不一定清楚,然后开始操作,与前两个班相比,今天在演示了两个方向后,便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能做出来了,但有的学生方向搞不清楚,也有的学生不按要求去做,仍然满足于添加角。接下来便把剩下的两个方向也完成了,相比于前面让学生说的情况,这个班似乎差了些,后来还做了原地移动的情况。五年级——《机器人行走》
  开头先谈了机器人行走的几个方面,即书上所说的前进、后退、转弯和停止,说完后然后打开学生机器人软件,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学生看看这个软件的界面,这是这个班的少年第一次看这样的界面,另一方面就是将直流电机点进去,为下一步作准备,接下来便是第二步,原本直流电机中右击点其属性,然后进行各种设置,可惜的是这只见过程,无法看到结果,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将几个步骤演示给学生看了一下。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2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着重于对小学生进行初
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而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留有课后作业或经常出卷考查,这便决定了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价应多方位考虑,使课堂评价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一、 改变思路,评价要多方位考虑
  从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的课堂评价状况看,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要求,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观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在这样的课堂评价中,我常思考:教师到底要给予学生的是什么,而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又得到了什么呢?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的,而大部分问题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性问题。有时也会受到某些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上出现评价泛滥,这使教师的课堂评价很难真正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造成课堂评价的无效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然而,我以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你要快一些了!”“你做得真漂亮!”。以此来表示对学生表现的不赞同或者赞同,很少出现具体的描述性评价语言。这种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事实上,这种评价反馈还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培养。二、 细化分类,使评价更有目的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模式是大量采取以上机实践操作的方式开始,再结合理论和实际,边教边练的方法为主。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总结出应围绕学生的回答语言、学生的练习操作以及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等三方面进行。
  1、对学生语言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但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评价。如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时,得到的便是一些简单评价语言,如“你真棒!”“非常好!”;而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则经常会被教师打断,最后索性由教师来回答了正确的答案。这样做看似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来看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我们能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角度出发,正确评价学生回答的语言,或许能让他们受益匪浅。
  例如当学生的回答有明显的错误时,遇到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我告诉他:“你可能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请再思考一下,听一听别人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他的回答是错误的,但不至于失去再次回答问题的勇气。
  又如当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语言支离破碎、表达不清的时候,我不急着帮他解释,或者请其他学生补充。有时这样处理:“你刚才说得不错,再试一试,能不能完整地把答案重新说一遍,让大家更明白你的意思。”这样,既能让这个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训练,也可以让下一个学生的回答更规范。
  2、对学生操作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中,针对学生的操作评价比较多,特别是针对学生的示范性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常常起到引导性作用。
  例如在画图教学《复制与粘贴》一课中的片段:
  活动要求:教师先让学生看书,自学如何在画图软件中复制粘贴相同的盆花。
  教师提问:2分钟后,教师请了一位学生演示操作。
  学生演示:学生很快就学会操作步骤并进行演示。
  教师评价:“你做得非常好,刚才看书一定非常认真!”“那么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复制与
粘贴完整的操作过程……”
  以上课堂环节,在信息技术课中非常常见。从教师对学生操作的评价来看,该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的鼓励评价。但教师在此过程中还缺少对学生操作的引导。可以在学生演示操作时,教师适当地给予提醒:“请你把每一个操作步骤告诉大家,做得慢一点,让大家看清楚。”然后再给予鼓励:“某某同学的演示已经有点小老师的风范了,大家要向他学习!”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示范操作更有效的帮助教学,而不是成为课堂中的“摆设”。
  3、对学生作品的评价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很多课程都是围绕某个软件开展教学,而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如何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什么程度属于好?什么程度又属于不好?每个人的标准是不同的。评价学生作品应该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入手,重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长。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性,不要用一种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我们可以把评价的重心放在软件的使用程度上,或从美学的角度给予少许的建议,点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