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Logo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定位在能够画出图形,能够熟练地操作命令,而是要渗透程序设计的思想,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而本课正是本册教材承前启后的一课,是Logo语言学习的转折点,真正涉及到程序设计思想,如何把握好教材内容?如何去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呢?
  1.深刻理解教材内涵,充分挖掘教材灵魂。
过程”的定义、保存、调用、编辑是一个“过程”应用的完整过程,但教材将这些内容分三课来介绍,为何这样安排?用意是什么?为什么不直接使用EDIT命令来定义一个新过程?还可以直接用这个命令来编辑修改。作为教师,学会疑问教材将有助于领悟教材,把自己放在编写者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再次研读教材。如果直接用EDIT命令来速成教学,对于一个新的概念的学习,一个新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一个新习惯的形成,学生是否能够一下子就接受到位呢?而且是全体学生,学生间又存在差异,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总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对问题进行综合全面地考虑,将知识点适当的分散,有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教材的编排是有其深刻内涵的。只有夯实根基,逐级积累,才能建起高楼大厦。
  就本课而言,重点不是定义过程体复杂的过程,一下子画出复杂的图形来,且本课的方法也不适合定义复杂的过程,所以本课重点在于通过定义一个简单的正方形的过程来掌握定义过程的方法和理解过程的相关概念,然后,充分利用这个定义好的正方形的过程,学会使用过程方式画图,建立一个新的画图思维方式,这才是本课的理想教学目标。
  2.在实践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改变学生思维。
  如何转变学生的画图思维方式?如何渗透程序设计思想?是本课的难点所在。在教学中,将这一过程融入了探究“日”字图形中。画“日”字图形的方法很多,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马上学以致用,用调用正方形的过程来完成。所以,在教学中不规定用什么方法来画,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学生确实想出了多种方法,这是宝贵的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立即加以有效利用,进行相互交流总结,让不同的思想方法碰撞出新的思维,这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过程方式画图的优势,又在随后的图形创作中大显身手,强化巩固。其中,媒体的图示也清晰地呈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理解,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地在亲身的实践、探究中得到的经验积累才是最真实的,从而逐步改变学生从以往的立即方式画图的习惯转变到用过程方式画图,同时,也有效地渗透了新的程序设计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