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对于爱情诗的分析
作者:***
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2期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后世的很多爱情诗,浮艳而做作,在文学价值上远远不及《诗经》。
        《诗经》作为民族青春时代情感生活的真实记录,给我们展示了先民们美好纯真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了上古时代那纯正健康的爱情故事。这些诗歌作为人类爱情诗的起源,表现出当时人们对爱情的高尚理解和热烈健康的追求,率真、诚挚、热烈、淳朴、健康,它是先民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为我们展示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近五百年的历史画卷,也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绚丽夺目的瑰宝。《诗经》中的爱情诗咏唱出华夏民
族最古老的恋歌。“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天作之合”一词始出《诗经.大雅.大明》,本为文王娶大姒为妻是上天所赐之意,现代社会中称颂婚姻美满时经常提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贤惠的女子婚配道德高尚的男子,现代生活中经常用来赞颂美好的恋情。“新婚宴尔”出自《谷风》,形容新婚夫妇欢乐愉快的生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国风·邶风·击鼓》,此句成为亘古传唱的爱情誓言。《采葛》中“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表达出相爱男女之间的相思殷切之情„„就此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爱情诗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
        《诗经》中描述的事情跨越时间很大,达五百多年,因此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其爱情诗具有不同特点。整体来说,周代婚姻恋爱的习俗是一个由开放到保守的过程。
浪漫情诗
        周初,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恋爱尚少禁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 ;《郑风 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按封建卫道士的观点,《溱洧》通篇“皆为惑男之语”,实乃“淫声”,然以今天的眼
光客观地看,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道学家口中的所谓“淫”,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它标志着和谐、自由、平等,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 ;《周南 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卫风 木瓜》,“投我予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表达了远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物回赠给心中的姑娘。这首诗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彩,一是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
        《召南 有梅》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 ;《卫风 淇奥》这首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
        《邶风 静女》描写男女幽会: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
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虽然都是通过男子表现对于爱情的甜蜜与酸涩,但是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当时女子对于爱情同样是有着美好期盼的。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中写的是单相思,对于所爱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几多愁苦,几多思念!
        思念妻子或丈夫的诗也是情深意切,于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那种深厚缠绵的感情。 ;《邶风 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卫风 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
堪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诗经》中也有不少是祝贺新婚女子的,如《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诗轻快活泼,诗人热情地赞美新娘,并祝她婚后生活幸福。
        《诗经》中对美好爱情是歌颂向往的,而对始乱终弃持批判态度,并对受害者予深深的同情。《卫风·氓》这首诗是弃妇自述不幸的诗作,诗中首先以甜蜜的语气叙述了他们的相恋、嫁娶以及初婚的美好生活,然后又以悲凉的语气,叙述了年华的逝褪以及丈夫的变心和丈夫对她的粗暴相向,一种含辛茹苦、人生不幸的感叹以及对青春少年甜美生活的不尽留恋,弥漫在了诗的词句中——而古时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妇女生活的不幸,亦由此可见一斑。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还有《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在危难时期,相依相靠,但在安乐时候,却将她抛弃。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其爱情诗更是体现那个时代人民的情感生活,其实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好的事物总是经得时验的,千年过去之后,《诗经》仍然以其非凡的魅力感染着人们。
        参考文献:
        [1]《诗经》吴兆基 长城出版社,2002
        [2]《诗经讲义稿》傅斯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诗经国风今译》蓝菊荪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4]《诗经今注》高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