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秋仪与山东辛亥革命
作者:刘灵稳
来源:《教育科学博览》2014年第03
        辛亥革命时期,饱受多端压迫的中国女性抖却数千年的身心束缚,一扫忸怩之态,积极参加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反清革命斗争,开启了近代女性自觉参与政治生活的新一幕。据统计,当时参加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的女会员总计达59人,包括何香凝、秋瑾、吴亚男、吴弱男、方君瑛、徐宗汉、马秋仪等人。其中有赴日女留学生18人。马秋仪是山东最早加入同盟会的女性,亦是近代山东最早的女留学生。马秋仪效秋瑾之为人,与丈夫谢鸿焘慷慨赴义,毁家纾难,献身革命,实为近代女性政治史上之光彩的一页。对此山东近代史上第一名女同盟会员、第一名女革命党人、第一名近代女留学生,笔者称之为山东辛亥革命第一女性
        一、留学东瀛,矢志革命
        马秋仪,女,原名马肃贞,后改名秋仪,字肃贞。同治九年(1870)九月八日,马秋仪生于山东栖霞县亭口镇马家窑村。
        马秋仪与谢鸿焘同赴日本留学,是栖霞最早、也是山东最早的女留学生。在日本,马、谢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活动,联络革命志士,结识了不少革命党人。此间,马秋仪与著名的女革命党人秋瑾相识。秋瑾英姿飒爽,思想激越,有侠女风。其出人言行和光彩形象,很快引起马秋仪的注目。秋瑾创立天足会,提倡女权,主张振兴女学,都得到马秋仪的激赏和支持。1905112日,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朝留日学生规则》,取缔中国留日学生的政治活动,剥夺言论自由,禁止集会和结社,并进行检查书信等。秋瑾非常气愤,当即与学友呼吁中国留学生罢课抵制。但人心不齐,没有成效。抗议不成,秋瑾马上做好回国的准备。她不顾校方种种禁令,充任女留学生代表在留学生集会上慷慨陈词,力主全体留学生归国抗议。当时留学生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回国,一派主张复课、继续学业。马秋仪积极赞成秋瑾的主张,相约办学校以鼓吹革命。有人谓马秋仪此时把自已的名字改作秋仪,以示景慕之义。1905年底,马秋仪与丈夫一起回国,镜心偕谢鸿焘、陈纪云等回烟台
        二、毁家办学,襄助革命
        马秋仪夫妇回国后,在烟台与徐镜心等人秘密设立同盟会机关。烟台成为中国同盟会在北方的活动中心(此前东京的同盟会总部即确定在烟台设立北方支部,辖华北、东北、西北
8省会务)。作为山东以至北方中国对外交通的重要门户,烟台在反清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烟台与日本有客船往来,交通便利,北方留日学生出入国内多经由此地,同盟会在烟台的活动具有影响全国的意义。
        19077月,徐锡麟、秋瑾领导的安徽巡警学堂、浙江大通学堂起义失败。马秋仪悲愤不已,义无反顾地继承烈士遗志继续奋斗。此间清廷加紧了对各地新式学堂的监视。丁惟汾从东京派来任教东牟学堂的数名教员已被通缉。端方侦知烟台革命党人的消息,使烟台吏逮捕。东牟、端本两学校于1908年春被迫关闭,谢鸿焘、马秋仪出走潍县。东牟公学前后存在3年之久,实际上发挥了山东同盟会东部联络机构的作用,成为胶东地区的革命中心。武昌起义爆发后,烟台建立了革命派组成的革命军政府,各县纷纷爆发了独立斗争,其中东牟公学的师生起了骨干和先锋作用。马秋仪、谢鸿焘等的办学之功终见成效。
        谢鸿焘、马秋仪夫妇避离烟台去潍县继续进行革命活动。谢鸿焘执教于潍县教会学校广文书院,因思想激进,一年后被英国牧师辞退。马秋仪夫妇回家乡栖霞活动。同盟会员、潍县人于瀛举荐谢鸿焘夫人马秋仪任教于济南崇实女校。谢鸿焘随之亦赴济南,任山东优级师范学堂监学。此时,山东同盟会组织未能健全地发展。山东同盟会组织涣散,没有严格纪
律,干与不干,任从自便有的积极工作,有的无工作表现。主要领导人徐镜心赴东北宣传革命。谢鸿焘、马秋仪在济南继续坚持革命活动。
        三、投身辛亥革命,不遗余力
        1911年秋,革命风潮渐起,马秋仪积极联络女子师范学生加入同盟会,并教导两个女儿谢兰畹、谢兰馨投身革命宣传工作。邓谢兰馨记载:马秋仪曾联络女师师生,如龚绍兰、孙建炎(字邑清,秦德纯之妻,之女师同学)、李睿源(懿哲)、李蓬源(淑芝)、秦赞(凤仪)、秦宝镜(后到南京做女子革命军人,民元秋回济南病死)及谢君两女谢兰畹(湘九)、谢兰馨(馥如)等加入同盟会,宣传革命
        1912523日,马秋仪等为女子国民捐会成立事致电总统袁世凯、副总统黎元洪、南京留守黄兴、国民捐总会、各都督,议会、各埠报馆暨全国女界同胞等:债权要挟,危险万分,舍国民捐,无救亡策。黄留守提倡于前,各省响应于后,我女界同享共和,即应同尽义务。仪等窃不自揣,爰在烟台发起女子国民捐会。惟财力绵薄,务希我全国女界表同情,分行举办,曷胜翘盼之至!次日,马秋仪致电女子同盟会,以己身为例倡导女子捐助革命:去岁革命事起,亦多毁家助饷,持戟从戎,卒收排满之效果。乃民国初建,需款孔殷,
不借债则国亡于内忧,借债则国亡于外患。黄克强先生国民捐之提议,实救我四万万同胞唯一政策也。……秋仪才力虽弱,愿尽一分义务,在烟台发起女子国民捐会,恳我女同胞移金粉之资救国家之急,中国不亡,女子参政权应不能终不我与也。我女同胞尚权其轻重而为先导焉,则是秋仪所馨香以祝者也,中国同盟会女会员马秋仪百叩。敬。马秋仪积极倡议国民捐,并推动全家捐助支持革命,使其声誉远近传播,而成为民初少数几个女界革命领袖之一。
        四、渐趋归隐,清白度世
        马秋仪夫妇晚年在政治上还是大节无亏的。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烟台不久即沦为敌占区。日本人闻知谢鸿焘的声望,策划让谢出来为他们工作,并许以厚禄。谢兰言记述:当时我家经济来源已断绝,一家九口生活十分拮据。但父亲宁死不屈,任凭他们软硬兼施,绝不答应,并装出一副老态龙钟、十分虚弱的样子。从此父亲同妻儿在房屋周围种菜、养鸡,更主要靠变卖衣物度过了艰难的八年。马秋仪、谢鸿焘夫妇一代英物此时则效农夫、农妇致力场圃,度其忧患余生。抗战胜利后,马、谢全家迁上海,不久定居苏州。1954年谢鸿焘去世。1960年,马秋仪,昔日的革命风云人物,寿终正寝,终年90岁。
        五、结束语
        马秋仪早年投身革命,捐资办学,支持革命,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马秋仪、谢鸿焘夫妇同为山东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并带动其后代参加革命,在辛亥革命史上应有其光彩的一页。章太炎在其所作《谢君马夫人六十寿序》中谓:昔福山王照圆,经术与其夫栖霞郝君埒。……闺门之内,盖齐如画一矣。百余年而栖霞有马夫人作。其良人曰谢君一尘,当清之末,忾然以光复旧物为念,虽夫人亦参革命事焉;此其行迹与郝王不相似,其夫妇同方,相与齐一,犹郝王遗事也。将马、谢夫妇之同心革命媲美于王、郝夫妇之同致力于经术,给马秋仪以美评。马、谢夫妇后半生事迹不显、声名不彰,显与个人思想落伍于时代有关。综其一生,作为山东最早的女革命党人、最早的女同盟会员、最早的女留学生,堪称山东辛亥革命第一女性。马秋仪给后人留下了值得纪念的业绩,其早年须眉不让男子的革命志向,对后人尤具有激励意义。
        作者简介:刘灵稳,男,196601月出生,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