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下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
(第二单元)
班干部轮流制的作文300字
要识记、过关的内容
单元首页
人文主题
寓言故事。本单元编排了四则寓言故事,有中国古代寓言《守株待兔》、当代寓言《陶罐铁罐》、伊索寓言《鹿角和鹿腿》和克雷洛夫寓言《池子与河流》,前三篇文章文体是寓言故事,《池子与河流》文体是诗歌。
语文要素
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这次专门安排寓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帮助学生形成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习作要求
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习作安排是“看图画,写一写”。本次习作进一步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画并根据图画展开想象,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篇章页赏析
★《鹬蚌相争》主要讲了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文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当时赵惠文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惠文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这一则寓言故事告诫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5《守株待兔》
一、背诵课文 
二、读准音
1.字音
宋(sòng  耕(gēng)释(shì)
2.多音
折:zhē折腾  zhé折断  shé折本
李贺为:w苍怎么读éi以为  wèi因为
三、辨清形
耕:注意笔画的穿插,“耒”的末笔捺改为点
释:“释”的左半边是“釆( biàn)”,不要写成“采”。
四、看注释
耕:种田;株:树桩;释:放下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冀:希望;走:在文中指“跑”。
因:于是
四、解句意
因释其耒而守株方法: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意思
意思:于是农夫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
五、译全文
宋国有一个农夫正在干活,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掉了。于是农夫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再得到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
六、明寓意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好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七、课后习题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参考答案】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课文,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只不过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而农夫却希望这件偶然的事情天天发生,于是他放下手里的农具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所以被宋国人笑话。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2.读读“阅读链接《南辕北辙》”,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参考答案】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一意孤行,不听朋友劝告。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就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6《陶罐和铁罐》
一、本文主题
课文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已不复存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易错音、易错字
字音(nuò(ruò)
字形上山打老虎
傲(“敖”的笔顺要注意,第五笔是横折钩)
谦(“兼”中间的长横在横中线,两端出头,两竖左短右长)
虚(左上包右下,第三笔是横)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勾)
三、多音字
处: chǔ(和睦相处)  chù(山东省教师研修网到处)
兴: xīng(兴奋)        xìng(高兴)
四、近义词
骄傲——傲慢     懦弱——软弱    谦虚——虚心
五、反义词:
骄傲——谦虚     懦弱——坚强
六、重点词语:
国王   骄傲   傲慢   谦虚   懦弱
神气   住嘴   王朝   尘土   光洁
美观   古代   价值   动手   相提并论
七、重点句
圈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提示语,尝试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从而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 
 
1.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从“骄傲”“奚落”可以看出铁罐的傲慢无理。 
2.从称呼陶罐为“陶罐子”可以看出铁罐对陶罐的挑衅,写出了它的傲慢无理。从陶罐的回答“兄弟”中,可以看出他很谦虚、友善。 
3.面对铁罐的奚落、蔑视和无理取闹。陶罐并没有与铁罐打嘴仗,而是据理力争,向铁罐说明道理,表现了陶罐谦虚、宽容的性格特点。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说说省略号的内容。
八、课后习题
1.阅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参考答案】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
2.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铁罐:傲慢无理、轻蔑、恼怒
陶罐:谦虚、友善
3.在分角朗读课文。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4.读读“阅读链接”,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陶罐和铁罐》《北风和太阳》两篇文章中,铁罐和北风在性格上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人物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最了不起;在结局上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人物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铁罐最终连影子“也没见到”,北风最终“悄悄溜走了”。
7《鹿角和鹿腿》
一、本文主题
课文讲述了一只鹿狮口逃生的故事,鹿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却抱怨细长的腿。鹿腿太难看,当雄猛的狮子向他扑来时,难看的鹿腿帮助他狮口逃险,而美丽的鹿角却被树枝挂住,令他险些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二、易错音、易错字
字音:称(chèn   挣(zhēng
字形(右边的“唐”中间的横和竖都要出头)
赏(下面是“贝”,不是“见”)
配(要注意是“酉”,不要写成“西”)
三、多音字(方法:据义定音)
称: chèn(对称、匀称、称心)
    【意思:适合、适当】
   chēng(称重、名称、称呼)
    【意思:表示“赞扬”、“叫作”】 
禁: jīn(禁不起、不禁、禁不住)
    【意思:忍住、受得住】
  jìn(禁令、禁止、严禁)
 【意思:禁止、禁令某种行为】
:  sā(撒谎、撒腿、撒手)
   【意思:放开、张开】
    sǎ(撒种、撒播)
   【意思: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扔出去】
四、词语
池塘  痛快  狮子  匀称   欣赏  别致 倒映  倒影 
机灵  哎呀  机会  叹气 没精打采
五、课后习题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朗读指导】根据文中鹿的神态、语言、动作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1:咦,这是我的吗?(体会鹿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倒影时内心的惊讶与怀疑。)
2: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鹿角呢!”(这是对鹿的神态和语言的描写。从“唉”、“太细了”,可以看出鹿对自己的腿很不满意,朗读时要读出遗憾,怅然若失的感觉)。
请同学们细细品味并读出鹿心情的变化哦。
2.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角:美丽、欣赏、差点送命。
腿:难看、抱怨、狮口逃生。
提示:抓住关键词,体会鹿前后心情的变化之后。再借助关键词讲述故事。可以借助文中生动的语言,比如:匀称、精美别致、撅起嘴、皱起了眉头、撒开长腿就跑等等。
【参考范例】在茂密的丛林里住着一只美丽的鹿。有一天。他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来到一条小河边喝水,低头看到自己在水中美丽的倒影。他发现自己身段匀称,那对精美别致的鹿角就像两束美丽的珊瑚,唯一让他觉得不满意的是自己的四条大长腿。他不由得抱怨,这四条腿太难看了,根本配不上那两只美丽的鹿角。就在这时,危险一步一步向他逼近,凶猛的狮子向他扑来。于是,他拼命地跑啊跑啊,不幸的是美丽的角却被树枝挂住。鹿拼命一扯,挣脱了树枝,四条细长有力的腿帮他狮口逃生。
3.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露腿才是重要的。
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他们各有各的长处。
【参考答案】
第一个说法看似没问题,其实有些偏见,美丽的鹿角也是很重要的,一是美丽的事物令人赏心悦目,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二是鹿角除了美丽之外,遇到危险时还可以用来抵御敌人。
第二个说法比较客观。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事务像鹿的角和腿一样,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学生要认识到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轻易否定它的长处。
4.推荐阅读《骆驼和羊》
 
8*《池子与河流》
一、本文主题
本文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不同的态度,池子享受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生活,认为人世间忙忙碌碌太辛苦不值得;河流立志做一条伟大的河流,认为人生就应该奔流不息,保持清洁,给人们带来利益,他们最终的命运截然不同,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一年年淤塞,最终完全干枯了。
这个寓言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的道理,教育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光添彩。
二、易错音
字音:尊(zūn  遵(zūn  淤塞(sè)
三、形近字
遵(遵守)  滔(波浪滔天)——尊(尊敬)  蹈(舞蹈)
多音字:
: bēn(奔跑) bèn(投奔)
四、词语解释:拒绝野味
①行吟诗人:指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一种诗人,擅长写抒情诗和叙事诗。
②推究:推求探究原因道理等。
③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
④淤塞:水道被沉积的泥沙堵塞。
口语交际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目标
1.积极参与讨论,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2.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3.了解什么是班干部轮流制,想一想班干部轮流制有怎样的优点和弊端。
【范例】
老师:班干部是维持班级秩序组织班级活动的重要成员,刘杰浩所在的三年级二班班干部是有同学轮流担任的,请你们谈谈,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好不好?为什么?
 
淼淼:我认为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样一方面能够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让大家了解班干部的辛苦和责任心,也能够通过轮流制发现有能力的、优秀的同学。所以班干部轮流制应该打破原来的终身制,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提供同等的机会和锻炼的舞台。
西西:我认为班干部应该是由最合适的同学长期担任班干部,因为每个学生的工作能力不一样,有的同学根本不能胜任,让这样的同学当班干部等于。不但不能给大家起到好的榜样作用,还可能使班级秩序混乱,影响学习,所以应该选最合适的同学长期担任班干部。
习作
看图画,写一写
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
习作指导
第一步:仔细观察图画,弄懂图意。看单幅图要从整体出发,先将整个画面看一看了解主要内容,然后再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远处往近处看或从近处往远处看),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看。
第二步:展开合理想象,补充内容。根据图画进行合理的联想,把图画中没有显示的内容写出来,使整个情节完整。
第三步:我手心我心,怎么想就怎么写。
第四步: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
【范文示例】
放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高鼎看到孩子们放风筝时吟诵的。在这春暖花开,春风拂面的日子里,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我和西西、贝贝相约去广场上放风筝。
哇!放风筝的人可真多呀!天空成了风筝的舞台。有展翅翱翔的雄鹰、有多只脚的大蜈蚣、还有漂亮无比的大金鱼......一只只风筝在天上飞来飞去,真让人眼花缭乱啊!
我和西西拿出风筝——“可爱的燕子”。贝贝拿着她的蝴蝶风筝站在旁边。西西把风筝撑好,站在远远的地方托着,我扣好了风筝线,准备放风筝了。一阵风吹来,我便飞快地向前跑。不知怎的,随着线放得越来越长,风筝却摇摇晃晃,没几下就掉到了地上。我们捡起风筝重新放起来,吸取上次教训,一点一点地放线,风筝越飞越高。“风筝飞上天了!风筝飞上天了!”贝贝和西西异口同声喊。
这次放风筝,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要坚持,最终一定会成功。
点评:小作者紧扣“看图画,写作文”的要求进行写作。认真观察,并采用了从整体到部分、由主到次的观察方法,还加入了合理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紧扣文章主题、学以致用,语言新颖。
《语文园地二》
一、交流平台
【交流】:一是寓言故事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寓言蕴含着道理;三是寓言能启发我们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四是能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
二、词句段运用
1.说说下面词语有什么特点,照样子写几个。
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闷闷不乐  头头是道  斤斤计较
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无法无天  无穷无尽  无声无息
第一组前两个字一样,后两个字不一样,可表示为AABC式词语;第二组是ABAC词语。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的玩儿了!”______________
【方法】一是学生要有感情地多读几遍,读懂句子的意思,读出人物的心情、语气。二是学生要加上合适的动作神态,把句子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
狠狠地跺了跺脚(心急如焚地说)_:“你真是急死我了!”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的玩儿了!”_高兴地蹦起来
3.学写通知(格式要求见下方表格所述) 
标题
“通知”写在第一行中间(如果事情紧急或重要可以写‘紧急通知’或‘重要通知’)
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要写清楚时间、地点、通知对象和做什么,语言简洁明了。
落款
右下角写通知人,署名在上一行,日期在下一行,对齐。
【范例】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210日下午第二节课后,请各班班长到少先队队室领取本班新校服。
少先队大队部
210
三、书写提示
如果一个字横画或竖画较多,写之前要想好这些笔画的长短和距离,这样写出的字才会好看。
四、日积月累
邯郸学步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杞人犹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讲的是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式很漂亮,于是来到邯郸学习人走路的样子。结果,他不但没有学会,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东西忘掉了。
【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讲的是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喜欢热闹,每次要有300人一起合奏。南国先生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的独奏,南国先生便着急了,只好逃跑了。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以次充好,蒙混过关。
【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讲的是范氏灭亡后,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就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真是太荒谬了。后来比喻自欺欺人。
【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讲述的是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自己所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东西能把它刺穿;又夸自己所卖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东西不被它刺穿。路上行人听见后,忍不住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楚国人立刻瞠目结舌,无法回答他的问题。后来比喻言行和行为互相抵触。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讲的是有个楚国人出远门,他乘船过江的时候,将剑掉到了江中,但他并不急着去打捞了,反而在船上做了记号,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剑。后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道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处理。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讲的是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后,拿出一壶酒赏给人们喝。人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看看其他人没画好,于是给蛇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画完蛇的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篇》,本文讲述了一个齐国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会因此无处容身的故事,朋友很担心他,便前去劝他,说天是气体组成的,不会塌下来。杞人听了松了一口气,才消除了担忧。比喻缺乏根据和不必要担忧。
【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讲的是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做整个世界。当它知道鳖生活的东海无限宽阔之后,无地自容的故事。比喻目光短浅的人。
【杯弓蛇影】出自《晋书•乐广传》,说的是乐广的朋友来家里作客。主人赐给一杯酒,对面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的影子正好映在酒杯中,好像一条蛇,客人喝下酒后。因心理原因感到难受,经主人解释才明白过来。现用此多比喻人疑神疑鬼,自相惊忧。
快乐读书吧
小故事  大道理
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听老师讲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