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古诗《送桂州严⼤夫》
韩愈古诗《送桂州严⼤夫》
  《送桂州严⼤夫》是唐代⽂学家韩愈在送别友⼈严谟时所作的⼀⾸五律。这⾸诗将深挚的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清丽⼯稳,质朴淡远,既是写景名篇,⼜是送别佳作。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韩愈古诗《送桂州严⼤夫》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家!
  送桂州严⼤夫①
  苍苍森⼋桂②,兹地在湘南③。
  江作青罗带④,⼭如碧⽟簪⑤。
  户多输翠⽻⑥,家⾃种黄柑⑦。
关于山水的古诗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⑧骖⑨。
  【译⽂】
  郁郁苍苍繁荣茂盛的⼋桂之地,此地就在湘南。
  那⾥的江河蜿蜒曲折,如青罗带⼀样柔曼迤逦,那⾥的⼭如碧⽟篸⼀样翠绿峻秀。
  家家户户多缴纳翡翠鸟的⽻⽑,都⾃⼰种植黄⽢。
  远远胜过登仙⽽去,⽆须借飞鸾为坐骑去飞升成仙。
  【注释】
  ①桂州:即今桂林,位于⼴西壮族⾃治区东北部。⾃古有“桂林⼭⽔甲天下”的称誉,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②苍苍:深绿⾊。森:⾼耸繁茂的样⼦。⼋桂:指桂州,即今⼴西桂林。
  ③湘南:桂林在湘⽔之南。
  ④江:指漓江。 青罗带:青绿⾊的绸带。
  ⑤碧⽟簪:碧⽟簪⼦。簪⼦,别在⼥⼦发髻的条状物。
  ⑥输:缴纳赋税。翠⽻:翠鸟的⽻⽑可做成名贵的装饰品。
  ⑦“⾃家”句,说桂林盛产柑橘,⼏乎家家种植。
  ⑧不暇:没有空闲。
  ⑨骖(cān餐)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这⾥作动词⽤,驾的意思。
  【创作背景】
  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年),韩愈的朋友严谟以秘书监为桂管观察使(桂州总管府的⾏政长官),离京上任前,时任兵部侍郎的韩愈作此诗赠别。
  【赏析】
  杜甫未到桂林⽽有咏桂林的诗(《寄杨五桂州谭》)。韩愈未到桂林,也有咏桂林的诗,这就是公元
822年(长庆⼆年)为送严谟出任桂管观察使所作的《送桂州严⼤夫》。可见在唐代,桂林⼭⽔也已名闻遐迩,令⼈向往。
  诗⼀起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树⽽设想:“苍苍森⼋桂。”⼋桂⽽成林,真是既贴切⼜新颖。把那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南⽅胜地的魅⼒点染出来。“兹地在湘南”,表⾯上只是客观叙述地理⽅位,说桂林在湘⽔之南。⾔外之意却是:那个偏远的地⽅,却多么令⼈神往,启⼈遐思!以下分写⼭川物产之美异。
  桂林之奇,⾸先奇在地貌。由于⽯灰岩层受到⽔的溶蚀切割,造成⽆数的⽯峰,千姿百态,奇特壮观。漓江之⽔,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如碧⽟簪”,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之佳句。但近⼈已有不以为然者,如郭沫若《游阳朔⾈中偶成》云:“罗带⽟簪笑退之,青⼭绿⽔复何奇?何如⼦厚訾州记,拔地峰林⽴四垂。”⽇⼈吉川幸次郎《泛⾈漓江》云:“碧⽟青罗恐未宜,鸡⽜龙凤各争奇”等。其实,桂林之⼭虽各呈异态,但拔地独⽴却是其共同特点,⽤范成⼤的话来说:“桂之千峰,皆旁⽆延缘,悉⾃平地崛然特⽴,⽟简瑶簪,森列⽆际,其怪且多如此,诚为天下第⼀。”(《桂海虞衡志》)⽽漓江之碧澄蜿蜒,流速缓慢,亦恰如仙⼦飘飘的罗带。所以这两句是抓住了⼭⽔形状之特征的`。“桂林⼭⽔甲天下”,其实只是秀丽甲于天下,其雄深则不如川陕之华⼭、峨嵋。桂林⼭⽔是⽐较⼥性化的。韩愈⽤“青罗带”、“碧⽟簪”这些⼥性的服饰或⾸饰作⽐喻,可以说妙极,不能说不奇,也不能说“不宜”。
  “户多输翠⽻,家⾃种黄柑”⼆句则写桂林特殊的物产。唐代以来,翠鸟⽻⽑是极珍贵的饰品。则其产地也就更有吸引⼒了。加之能⽇啖“黄柑”,更叫宦游者“不辞长作岭南⼈”了,这⼆句分别以“户”、“家”起,是同义复词拆⽤,意即户户家家。对于当地⼈来说是极普通的物产,对于来⾃京华的⼈却是感到新异的呢。
  以上两联着意写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异之处,酝酿够了神往之情。最后归结到送⾏之意,严⼤夫此去桂林虽不乘飞鸾,亦“远胜登仙”。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难能可贵的是写出了逸致,令⼈神远。
  韩诗⼀般以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种以奇崛见称,⼀种则⽂从字顺。这⾸诗属于后⼀类。写景只从⼤处落笔,不事雕饰;⾏⽂起承转合分明,悉如⽂句。⽆论哪种风格,均为韩诗本⾊。
  【作者】
  韩愈(768年-824年12⽉25⽇),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唐代中期⼤⾂,⽂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元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谏迎佛⾻,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故称“韩⽂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家”之⾸,有“⽂章巨公”和“百代⽂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章四⼤家”。倡导“⽂道合⼀”、“⽓盛⾔宜”、“务去陈⾔”、“⽂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拓展阅读:关于韩愈的典故
  (⼀)、谏诤之路
  韩愈曾与柳宗元、刘禹锡同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贞元⼗九年(803年),关中地区⼤旱。韩愈查访发现,
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不已。⽽当时负责京城⾏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了消息,上报朝廷说,关中粮⾷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这激起了韩愈的⼀腔怒⽕。他奋笔疾书,向皇上递交了《御史台上论天旱⼈饥状》,反映真实情况,并请求减免这⼀地区的租税。
韩愈这⼀举动不仅没有引起唐德宗的重视,反⽽在⼩⼈谗⾔之下被贬为连州阳⼭令。
  元和⼗四年(819年),早已被调回长安的韩愈⼜以⼀篇《论佛⾻表》上疏直谏,对兴师动众、耗费巨资,掀起迎拜佛⾻狂潮的宪宗加以劝诫。他在⽂章中恳请,将佛⾻“投之于⽔⽕,永绝根本,以断天下后世的迷信疑惑”“此皆⾂之所未⾔,陛下之所未知者也”,“⼀切灾殃,由⾂承担,上天鉴福,绝不怨悔”。可唐宪宗读后⼤为震惊,要对韩愈处以极刑。多亏⼀众官员为韩愈求情,他才幸免⼀死,被贬为潮州刺史。被贬后,韩愈写下“⼀封朝奏九重天,⼣贬潮阳路⼋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表达了他忠⼼进谏、⼀⼼为国为民的情怀。
  “⽂死谏,武死战”,这是中国古代为官者的最⾼境界。韩愈曾写道:“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可见,他的仕进理想就是做好⼀名谏官。要做好谏官,就不能怕得罪⼈——哪怕是皇帝。“欲进短策,⽆由⾄彤墀。刳肝以为纸,沥⾎以书词。”虽然他最终并没能做成谏官,但以⾃⼰的实际⾏动践⾏了这⼀信条。
  (⼆)、
  据传韩愈很纵欲,妻妾成,以致性功能⼤为衰退。他经常服⽤壮阳药,古代的壮阳药中多有硫磺成分,多⾷有害,于是韩愈听了他⼈建议,把硫磺研成末喂公鸡,等公鸡长⼤后再⾷鸡⾁,使公鸡先吸取了硫磺的毒性,从⽽间接获得硫磺的壮阳功效,可是这样吃多了还是使他死于此。宋⼈陶⾕《清异录》上说:“昌黎公逾晚年颇亲脂粉,故可服⾷;⽤硫磺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烹庖,名‘⽕灵库’,公间⽇进⼀只焉”,但是,“始亦见功,终致绝命”。
  《马说》的出现,正是表现韩愈的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痛斥昏庸统治者的愚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