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声音响在记忆深处
   
    阳春三月,枝叶蓁蓁。正是草长莺飞好时节,十里桃林千层万层锦绣盛开。立于一棵桃树下,不由得想起一件往事,一种声音,一个人。
    那年的一天,也是这样的时节,这条山路,这一处桃花源。我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心中烦躁不已。我惊羡于《诗经》中那灼灼的桃花,才寻得这处“桃花源”,想要一片桃林,细细品味那灼灼风华。哪只行了这么长时间,依然没有我要的桃林,只看见路边一两棵、两三棵依偎在一起的桃树。
    立于山路上,随风飘来的花瓣落于肩头,粉白的桃花带着淡淡的香气,娇艳欲滴却不是我想象中的妩媚动人。许是心中抱怨无人同我赏玩的话被谁听见,也不知从哪里走出了一个女子,素白的衣衫,上面落了几瓣娇嫩的桃花,衬着身后的桃树,竟是说不出的和谐。
    我有些惊艳,又有些疑惑:难道桃花不应该是妩媚精致的吗?可为何这轻灵淡雅的女子,立于桃林中却如此和谐?难道,这才是桃花真正的风骨?
    我赶紧问出心中的疑问,她没有回答我,却笑笑说:“它们是为自己而开放,可不是为游人。”
    是这样吗?我茫然的望着眼前的桃树,并未接话。它们没有刻意扎根于一处,各占着三寸土
地,互不相让,互不侵犯。
    她不以为然的笑笑:“听过《桃夭》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停住了。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她舒展开的眉眼依旧好看,只听她轻声说:“不知道说的是花还是人。”
    我心中顿时一片清明。转眼望向桃花,刚才只顾赶路了,都没来得及好好的看一看它们。我看见,这一棵棵桃树,努力的将根扎入山石中,它们忘我的开着,以自己独特的风姿。细细看来,桃花的花朵虽看上去鲜艳娇嫩,却不像寻常花朵一般柔弱。每一朵桃花都是不同的,有的大些,有的小些,有的颜深些,有的颜浅些。但每一朵桃花都是以一种向上的姿态,对着蓝天和光明努力舒展花瓣,呈现出自己最美的样子。只有这样的桃花,才担得起“灼灼”二字!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桃花!张扬而又内敛,柔弱而又坚强,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占据着这一处桃源,妖娆伤眼。刚才那一声若有若无的轻叹还在耳边回想,是啊,桃花一样的女子必定是美丽的,她有灼灼的容颜,她有坚定的信念,她宠辱不惊,她宜室宜家。也许,这样的女子,才是时间最美的模样。
    回头寻觅那个女子,意料之中的,她不见了。刚才她站过的地方,又添了几片桃花。
    直到今天,一直不明白,那个声音,是桃林中的精魅,还是心中另一个我?安意如说,诗三百,不过你我前生无邪的记忆。那么,几千年前,我是不是也曾赏着桃花,唱着桃夭?今生,我也愿做一个桃花一样的女子,在这世间留下灼灼风华。
    无论如何,感谢那个声音,感谢《桃夭》,是它们教我品味桃花,品味生命。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