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咏梅  梅香永驻
摘要:笔者针对教学《卜算子·咏梅》的两次不同方法进行了反思,得出结论:对于教材的研读,不能单一地死读,而要立体地全面地活读;教学环节的设计,不是对教材的条分缕析,而是开放地、多层次地诗意探寻;对于教材的深刻寓意,不是空洞地说教,而是努力构建有意义的精神引领,使学生的理解是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升华,是深入情感体验基础上的心灵震撼。
关键词:反思 诗意探寻 情感体验 精神引领
《卜算子·咏梅》是主席于196112月写成的。主席笔下的梅花,傲然独秀,虚怀若谷,透过梅花的形象,表现了革命者“俏也不争春”的博大胸怀和美好情操。
初次教学这首词,我发现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学生对于这首词的理解仅仅限于对词意的把握,对于梅花的精神,只是师云亦云,并没有真正走进词的意境。再次教学这首词,我重新认真地读教材,读学生,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对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梅花的世界,领悟梅花的精神,我进行了一些反思并简述如下。
一、立体地、全面地研读教材,而非单一地死读教材
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于万花丛中偏爱“一剪寒梅”,或咏其风神意态,或绘其圣洁雅质,或赞其高标逸韵。这首《卜算子·咏梅》同样绘其形——“俏”,赞其神——“笑”,这就是这首词与其他咏梅诗词的共性所在。但这首词因其作者的特殊身份和特殊经历,更赋予了梅一种“俏也不争春”的豁达,一份“犹有花枝俏”的高傲,使这首词散发出一种豪放的风骨。这又是这首词独特的魅力。回顾这首词创作的背景、创作的意图和阅读传颂的对象,又可以发现有词语言精炼、通俗易懂、画面感的特点。
整体、立体地把握住了教材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桥梁来诠释历代咏梅诗词都在反复咏叹的一个主题——梅花精神。对此,我有机地融合了人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美文《梅花魂》和歌曲《红梅赞》。因此,在这样深入研读教材后,我重新确立了本课立意:不是让学生学完这首词,而是为学生的精神世界吹进一缕梅花的清香,得以领略与梅花魂相一致的中华魂,使课堂浸润在赏梅形、悟梅情、赞梅魂的诗意之中。
二、开放地、多层次地设计教学环节,而非条分缕析、亦步亦趋
教例1
师:主席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反复读这首词,说说你从词中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看到梅花在冰天雪地里开放。
师:(出示寒冬图片),说说,你从画上看到了什么?哪个词突出了天气的寒冷?
生:百丈冰,已是。
师:一丈是多长?百丈呢?百丈冰真的是指三百米高的冰吗?
生:……
师:哪个词突出了梅花的美?(出示梅花图片),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梅花不怕严寒。
咏梅的诗
师:这两句赞美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品格。谁想读读这两句?
师: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明媚的春天又是一幅什么景象?
生:百花盛开,五彩缤纷……
师:春天到来,梅花并不想和其他花争奇斗艳,只想把春天到来的消息告诉人们,这就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体现了梅花的什么品质?
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引读:“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她指谁?为什么是女字旁呢?一定是太喜欢梅花了,把它当作人来写。一个“笑”字就把梅花写活了,它会怎样笑呢?为什么会笑呢?
生:……
教例2
1)对“俏”的赏读
师:词中有几幅关于梅花的图画?(两幅)反复读一读上阕,说说你心中的梅花图吧!
生:梅花可真了不起,在冰天雪地里还开得那么鲜艳。
师:你也很了不起,用上了“梅花可真啊”的句式来说,说得很美,很具体。还有谁想说?
生:梅花可真艳啊!红艳欲滴。
生:梅花可真多啊!一朵挨着一朵,远远望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生:梅花可真香啊!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在寒风中显得更清新……
师:你们的梅花图可真美啊!给你的画取个名字吧。
生:寒梅图、红梅图、梅海……
师:是课文中的哪一句激发你们的联想?
生: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师:梅花真俏啊,真香啊!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这句。
生:(读。)
师:文学巨匠冰心曾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梅花俏丽地开放了,当初,它又经历了什么艰难险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