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诚信故事有哪些
【张劭待式】
张劭信友。必不失期。二年以后。鸡黍候之。
【原文】
汉张劭、与范式游太学。告归。式曰。后二年某日。过拜尊亲。届期。劭告母。具鸡黍候之。母曰。千里约言。尔何信之审耶。劭曰。巨卿信士。必不失期。是日果至。后劭临终。谓妻曰。范巨卿可托。劭卒。式为营葬。护至临湘。
距千里之遥。积二年之久。定一日之期。无怪劭母之未敢信之也。而劭则信之深。可为式之知己。亦由式之信德。足以孚之耳。卒能如其约。省其亲。后复葬其身。护其眷。劭之信知己。可谓至矣尽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两个很重信义的朋友。一个叫做张劭。一个叫做范式。两个人同住在太学里头读书。张劭要回家去的时候。范式对他说道。后两年的某一天。我要到府上来拜见你的尊亲。后来到了这个时期。张劭告知了他的母亲。杀了鸡。备了饭。等候范式到来。他的母亲说。远远地隔开了一千里路的期约。来不来
是不得一定的。你为什么这样的相信呢。张劭说。范巨卿是一个有信义的人。必定不失期约的。到了这一天。范式果然来了。后来张劭将要死的时候。对他的妻子说。范巨卿是可以付托的。张劭死了。范式替他经营丧葬。一直保护他们到了临湘地方。
【郭伋亭候】
郭伋归早。止于野亭。候期乃入。不欺童龄。
【原文】
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迎拜于道。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上以贤良太守称之。年八十六卒。
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虽守信不仅在然诺间。而即此小事推之。其开布大信可知。宜其有数百童儿迎拜之雅事也。
【白话解释】
汉朝时代。有一个姓郭名叫伋的。表字叫做细侯。是茂陵地方的人。在并州地方做太守官。对待百姓们素来广结恩德。后来因为巡视部下所属的。到西河地方去。有几百个小
孩子。各人骑了一根竹竿做的马。在道路上迎着郭伋朝他拜着。问他什么日子才可以回来。郭伋就计算了一下。把回来的日子告诉了他们。郭伋既然回来。可是比较从前告诉小孩们、预定的日子早了一天。郭伋恐怕失了信。就在野亭里住着。等到约定的日期。才走进境里来。光武皇帝称赞他是个贤良太守。后来郭伋的年纪。到得八十六岁才去世的。鸡黍之约
【魏斯冒雨】
文侯魏斯。与虞人期。冒雨而往。身自罢之。
【原文】
周魏斯、本为晋大夫。威烈王廿三年。命为诸侯。是为魏文侯。尝与虞人期猎。是日
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
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文侯之德尚矣。当韩借师于魏以伐赵。则曰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对亦如之。二国皆怒。后知其讲于己也。皆朝于魏。观其当乐不忘期。冒雨而赴野。
于虞人且如此。况兄弟乎。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一个魏斯。本来是做晋国里的大夫官的。在周朝威烈王二十三年的时候。
才命他做魏国的诸侯。就是后来叫做魏文侯的是了。有一次、魏文侯和那职掌苑囿田猎的
虞人。约下了日期去打猎。到了约定日期的那一天。魏文侯喝酒喝得很欢乐。天又下着雨。魏文侯将要出去了。他左右的人说。今天喝酒喝得很欢乐。天又下着雨。请问国君将要到
什么地方去呢。魏文侯道。我以前和虞人约下了日期打猎。虽然喝酒喝得很欢乐。那里可
以丢掉会期呢。就出去、亲自打罢了猎才回来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