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日本翻案小说《雨月物语》的国风彩
作者:颜景义
来源:《北极光》2018年第03
        《雨月物语》是日本江户时代前期读本小说的代表作品,是由上田秋成翻改中国的三言创作的。其故事情节和中国原著相似。但秋成在翻改的过程中,注重在作品中融入日本元素,使《雨月物语》表现出鲜明的日本国风彩。本文对《雨月物语》和三言进行比较,探讨秋成的翻改创新手法。
        日本江户时代,翻改中国明清小说而创作读本小说的文风盛行。上田秋成翻改明清小说创作了读本小说《雨月物语》。《雨月物语》中有3篇源自于中国三言:《菊花之约》翻改自《喻世明言》的《范巨卿鸡黍生死交》(以下简称《范巨卿》);《梦幻鲤鱼》翻改自《醒世恒言》的《薛录事鱼服证仙》(以下简称《薛录事》);《蛇性之淫》翻改自《醒世恒言》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以下简称《白娘子》)。翻改过程中,秋成能够在作品中融入日本文学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使得《雨月物语》虽为翻案小说,却极具日本国风彩。
        《菊花之约》的国风彩
        《菊花之约》和《范巨卿》都讲述了信义故事,男主人公为了坚守与结义兄弟的约定,在不能如期赴约之时,均自杀化魂赴约。
        《范巨卿》中范巨卿和张绍相识于重阳节,《菊花之约》中秋成把相识时间设定在樱花凋谢时节,这种设定饱含了日本人特有的感情元素。日本人对樱花有着独特的爱怜,樱花象征着高尚纯洁。樱花短暂而唯美的盛开,又毫无留恋的凄美凋零。日本人通过它看到了生命的壮美和人生的无常,既为其绚烂绽放而感动,又沉浸在其凋零的无限感伤中。樱花也是武士精神的体现,武士都以樱花般绚烂的存在与壮丽的逝去为人生追求。秋成通过这种季节设定,巧妙地将日本人特有的情感世界和武士精神融为一体,提高了其作品的品位。
        《梦幻鲤鱼》的国风彩
        《梦幻鲤鱼》和《薛录事》都讲述了人化鱼的故事,主人公都经历了病中化鱼、巡游江河、险被人食、回魂获救的过程。但故事结局不同,《薛录事》的主人公薛伟被点化得道升仙。《梦幻鲤鱼》的主人公畫僧兴义经过一番巡游回魂后画艺大增。因为秋成强调是化鱼巡游过程中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因此《梦幻鲤鱼》中对自然风光的描绘细腻别致。例如写到兴义化鱼后,所游之处景致美妙无比,日间比良山倒映在湖面上夜里有渔火映照、湖
心岛上神社被朱红围墙环绕在波光粼粼的水中,让人感觉宛若身临其境。
        对自然风景的描写歌颂,是日本文学不可或缺的内容。日本因独特的自然环境让人们对自然无比亲和,融入自然是日本人自然观的核心。日本文学也强调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的统一。秋成巧妙利用了日本传统文学的审美情趣,在故事中增添了体现自然之美、与自然共生的日本文学的特元素。
        《蛇性之淫》的国风彩
        《蛇性之淫》和《白娘子》都讲述人蛇之恋的故事。蛇精都化身美女,与心仪的男子结为夫妻,但最终都被法师用法力镇压了。
        鸡黍之约《白娘子》重点描写了蛇精白娘子对男主人公许宣的真情追求。但《蛇性之淫》着重描写男人公丰雄的婚姻经历,丰雄有着与原著完全不同的婚姻经历。丰雄与蛇精真女儿初次见面后便论及婚嫁,而丰雄识破真女儿真身后,立即与之分手,另与他人结婚。究其原因,是与日本古代的走婚制密不可分的。走婚制下,男女各居母家,夫妻不同住。男子晚上潜入女方家中,第二天早晨离开或短期同居,男子不属于女方家族成员,自主性很强。可以随时
结束走婚、移情他人。《蛇性之淫》中对男主人公的婚姻经历的设定,可以说正是受到了日本古代传统的走婚制的影响。
        上田秋成在翻改三言创作《雨月物语》时,通过在作品中融入日本文学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使得中国故事脱胎为极具日本国风彩的读本小说作品。通过解读秋成的文化创新的翻改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读本小说这种翻案作品所蕴含的日本文化元素,把握中日文化交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