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洪昇的生平和作品
《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长生殿》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作者一方面通过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颂扬生死不渝的爱情;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洪昇的生平和作品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出生于明王朝覆灭后的第二年,当时清朝正在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浙江又是反清斗争比较激烈的区域之一,所以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动荡中度过的。从他的《燕京客舍生日作》诗知道他在二十五岁以前就到过北京,后因家庭受到清王朝的迫害,弟兄都流寓在外。他再次北上,在京城度过了长期的国子监生的生活。他的《长生殿》经过了十馀年的努力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定稿。次年因在佟皇后丧期演唱这戏,得罪削籍回乡,从此失却了仕进的机会。晚年抑郁无聊、纵情湖山之间,在浙江吴兴夜醉落水而死。洪昇在钱塘,曾先后师事陆繁弨、沈谦、毛先舒等。陆工骈体文,沈擅长词曲,毛本知名学者,亦善填词,通音律。后来在京师又曾向王士祯、施闰章学诗,这使他具备了良好的文学修养,为以后的戏曲创作准备了必要条件。他交游很广,师友大都是中
下层的文人。其中有不少人由于对亡明的怀恋,而对清廷采取消极不合作的态度,或因轗轲沦落而对现实多所指责,这些对他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影响。如他为徐釚所作的[北中吕粉蝶儿]《枫江渔父图题词》在抒写徐釚归隐之意的同时,也倾吐了自己感慨:
俺不能含香簪笔金门步,只落得穷途恸哭。山中尚有三间屋,待归林转又踌躇。不能作白鸥江上新渔父,只混着丹凤城中旧酒徒。几回把新图觑,生疏了半篙野水,冷落了十里寒芜。
汗流浃背读音——[耍孩儿]
他的性格清高孤傲,在京师“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无不心折”(徐麟《长生殿》序)。流露在《长生殿》中的民主思想和民族感情,是和他的生活、遭际、思想密切相关的。
洪昇的戏曲著作共有九种。现在保存的只有《长生殿》和《四婵娟》两种。《四婵娟》与徐渭的《四声猿》体制相仿,是由四个单折短剧组成的。第一折写谢道韫和叔父谢安咏雪联吟的故事;第二折写卫茂漪向王羲之传授簪花格书法的故事;第三折写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
明诚斗茗评论古来夫妇的故事;第四折写管仲姬和她的丈夫赵子昂泛舟画竹的故事。《四婵娟》取材于历史上才女的佳话,以抒情的词笔,表彰了主人公的才华和爱情,表现了作者一定程度的民主思想,和他在《长生殿》中描写的李、杨爱情有一致之处。如《李易安清谈斗茶》中赵明诚论夫妻之情:
戈薇图片都生难遂,死要偿,噙住了一点真情,历尽千磨障,纵到九地轮回也永不忘,博得个终随唱,尽占断人间天上。
——[东原乐]
班徽logo设计同时,作品中也流露了作者淡于名利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
洪昇又是位有才华的诗人,早年就以诗闻名。流传至今的尚有《稗畦集》、《稗畦续集》等。他的诗在编选时删削很多,就其主要内容来看,反映了他抑郁困顿的生平,并流露了感叹兴亡的思想情绪。
骨头英语长生殿故事的继承和发展
《长生殿》是洪昇的代表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曾精心研究了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传说,以及有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并加以选择和组织,使作品建立在充分的历史素材的基础上,同时以新的面貌出现于当时剧坛。杨贵妃传奇
拉丁美洲国家
关于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安史之乱以后便开始在民间流传,并为文人的创作所采用。在唐人的诗歌、小说中就产生了像《长恨歌》、《长恨歌传》那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品。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描述更为详尽,为后来的戏曲创作提供更多的资料。元明以来,它更成为戏曲和说唱文学的重要题材,无论诸宫调、院本、杂剧、南戏、传奇、弹词、鼓词中,都有有关这个故事的创作。其中以元人白朴的杂剧《梧桐雨》和明人吴世美的传奇《惊鸿记》影响为最大。在这类作品中,有的着重描写他们荒淫的宫廷生活,比较接近于历史真实;有的侧重描写他们的爱情,具有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优秀的作品又往往同时接触到这两方面的内容。白居易的《长恨歌》首先把有关唐明皇杨贵妃爱情的传说和安史之乱联系起来描写,并以极大的同情歌颂他们的爱情悲剧。白朴的《梧桐雨》在完成爱情主题的同时,更有意通过他们的宫廷生活写出一代兴亡的历史教训。《长生殿》继承了他们的成就而有所发展,热烈地歌颂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并联系他们的爱情生活,反映了封建社会复杂的矛盾斗争,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思想,成为这类题材中成就最高、最响最大的戏曲
作品。
洪昇在《长生殿》例言中,清楚地说明了他的创作过程:
忆与严十定隅坐皋园,谈及开元、天宝间事,偶感李白之遇,作《沉香亭》传奇。寻客燕台,亡友毛玉斯谓排场近熟,因去李白,入李泌辅肃宗中兴,更名《舞霓裳》,优伶皆久习之。后又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合情缘,以《长生殿》题名,诸同人颇赏之。乐人请是本演习,遂传于时。盖经十馀年,三易稿而始成,予可谓乐此不疲矣。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吸收了毛玉斯、赵执信、徐麟、吴舒凫等许多朋友的意见,在立意、结构、词语、曲调方面无不经过推敲。由于经历了明朝的覆亡和清朝的建立,人们的民族思想意识加强了,再加上作者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和严肃的创作态度,《长生殿》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清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一方面又联系他们爱情的发展,揭开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因为李杨是最高统
治者,他们在爱情上所表现的荒淫昏乱,必然给政治带来严重的后果;而政治形势的逆转,又促成了他们的爱情悲剧。作者批判了他们爱情生活所带来的政治后果,却又歌颂他们的爱情生活。同情他们的爱情悲剧。这就给作品的主题思想带来混乱。然而从另一方面看,作者所描写的李杨爱情,包含了作者的爱情理想,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因素;他联系李杨爱情所揭露的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在封建社会更有它普遍意义。因此作品在主题思想上虽然存在着作者所无法解决的矛盾,作品依然表现了进步的思想倾向,受到当时许多读者与观众的欢迎。作者在《传概》一出中说:“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在自序中又说:“然而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这说明作品思想的复杂性正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联系着的。
作者丰富和发展了这个传说故事的爱情主题,展开了更广阔的场景,塑造了更生动的形象。作品上卷从唐明皇杨贵妃《定情》发端,描写了他们奢靡的生活和爱情的发展。从声之好到情重恩深,爱情日益趋向真挚。《密誓》是一个转折点,马嵬之变《埋玉》,经过了生死之别,爱情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下卷着重描写他们的刻骨相思,寄以更多的同情和赞美。《冥追》、《闻铃》、《情悔》、《哭像》和《雨梦》等出集中地描写他们死抱痴情、生守前盟的精诚。最后感动天地鬼神,让他们同登仙箓,升入忉利天宫,得到
一个永久团圆的结局。在作者笔下,杨贵妃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作者突出了她对爱情的忠贞,有意地避过她和寿王、安禄山的关系,描写了她在宫廷中争恩擅宠的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宠妃的形象。唐明皇作为寄情声的皇帝,作者是有批评之意的,但作者又认为他是帝王家少有的钟情者,值得歌颂,因此把他在政治上的失败归罪于杨国忠等人。特别是下卷,作者在幻想的世界中,美化了他们在天上人间的彼此怀恋。杨贵妃在复归仙籍之后,仍向织女倾诉说:“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千回万转情难灭。”(《补恨》)明皇则终日悲叹“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闻铃》),“惟只愿速离尘埃,早赴泉台,和伊地中将连理栽”(《见月》)。这正是作者所讴歌的那种“那论生和死”的真情。它显然不是封建帝王的实际生活,只是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理想。而杨氏妹的争风,以及像《絮阁》那样宫廷争宠的场面,都表现了统治阶级腐烂的生活,像《春睡》、《醉妃》、《窥浴》等艳情的描写,更表现了玩弄妇女的作风。洪昇却把这些当作风流韵事而加以美化。这些都是封建阶级的观点。但作者对爱情的歌颂,在当时还是有进步意义的。自明代以来有些戏曲创作中就有意地歌颂超越生死的爱情借以和宣扬封建礼教的思想相对立。作品在上卷里写李、杨爱情的渐趋专一,下卷写他们的生死不渝,前人有的把它看成热闹的《牡丹亭》,主要是就这些地方来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