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见真金
历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显示,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得分率在各题中一直处于最低,很少高于50﹪。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审题和组织答案时毫无章法,纯粹靠碰运气。这样去答题怎么能拿到高分呢?
下面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阅读题,重点来谈谈一些具体题型的解答注意点。
1、从题干中掘金
这几年的现代文阅读题在题型设计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什么骨头,如提问中的一些细节我们还是要关注的,否则就有可能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下面举两个易误解的情况。
含义是什么理解含义
含义作者隐藏在句子中间而未能、不便或不愿讲明的意思,而理解则包含了读者对这个隐藏意思的看法或态度,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2007年山东卷《灯火的温情》第21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这句话的含义应该是: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孤绝环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而要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除了先交代以上含义外,还得加上些你对此含义的看法或态度等内容。比如解答这道题时就要加上这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与人格尊严的呼唤和坚持,这样你的答案才更全面、更切题。
如何理解拨开迷雾”作用是什么
如何理解某句子或段落主要从思想、情感等方面来解答,而且必须有与你对作者思想的认识评价相关的内容;而某句子或段落的作用是什么则必须兼顾思想内容与结构思路两方面来谈,二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2007年辽宁卷《炉火》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道题目的答案是:起铺垫作用(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秋去冬来’,
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而如果题目设为如何理解文章开头作者所写的‘秋去冬来’之景,则答案就可直接写为:作者通过写冬天来临时满庭的芳菲瞬即失,流露出作者由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引发的感伤情绪。二者的区别显而易见。
2、从文本中淘金
认真研究题干所给的词句及其语境
语言里的每一个词语,都有它的含义,要了解词语的含义,就得认真研究其语境。构成语境的因素很多,而这些因素又往往不直接见之于字里行间,而是潜藏在语句之外。
从原文寻指示代词的指代义(包括该词句前后出现的指示代词)
2002年全国高考题《话说知音》第19题,愈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的兴奋和感激’?
有关的原文如下: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知音世所稀了。
原文中这怎么能不让俞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一句中的是准确把握答案的关键字。所指代的是前面两句话,第一句与第二句的基本意思相同,但第一句是从钟子期对琴声的感受说的,第二句是从对俞伯牙弹奏出来的情思的角度说的。因此,概括时这两层意思都要有,否则会遗漏要点。
再如,2005年江苏卷《波兹曼的诅咒》一文中的这个结论也许太过悲观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要理解这两句的意思只要弄清全文最后一段这个结论这样的行径的指代义就行了。
从原文寻与句中喻体、代体或拟体相对应的本体
修辞,就是要把话说得准确、鲜明、生动、得体,如果不懂修辞,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要打很大的折扣。近几年高考中考查修辞句的题目也不在少数。
2005年广东卷《壶口的黄河》第18题,怎样理解第六段‘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这句话的含义?其中黄河站立起来”“飞跃运用了拟人手法,我们可以先从原文第六段中到与它们相对应的本体——“顶天立地的人活了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这样就可以很轻松地组织答案了:站起来的黄河像人一样活了,表现出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
从原文的语言入手,弄清相关段落内部的逻辑关系,多角度寻答案
从反向寻答案
看下面这个例子:
人们更懂得珍惜自己的琐细欲望,为物质和肉体急急奔忙。人们抛弃了一个英雄的时代,继
而也抛弃了英雄所具有的精华。没有了殉道者般的神圣和信仰,没有了朝圣者般的坚忍与顽强,没有大爱,没有大恨,没有大悲,也没有大喜。于是,我想到一个人,半个世纪以前,他在《生命的路》中写道:自然赋予人们的不调和还很多,然而生命决不因此回头。这个人就是鲁迅,他追索的是大生命。(《生命的两万天该留点什么》)
问:作者说鲁迅追索的是大生命,简要说明大生命的涵义。
要到答案,我们不妨可以去关注一下前面的几个没有,然后再换个方向去思考就行了:有着殉道者般的神圣和信仰,有着朝圣者般的坚忍与顽强,拥有大爱大恨、大悲大喜。
从叙述或举例中寻答案
火的确是最可爱的东西。它是单身汉的最好伴侣。寂寞的小房子里面,什么东西都无生气,惟一有活气的东西就是百无聊赖地走来走去的自己。虽然是个甘于寂寞的人,可是总觉得有点儿难过。这时若有一炉活火,壁炉也好,红泥小火炉也好,它便灼灼地焚掉你早已泛黄的日历,热烘烘的空气让人浮泛,日里夜里的重压便一一消失了。有好多次,我拿着一本心爱的书到火旁慢读,不一会儿,把书搁在一边,呆呆地,不转睛地尽望着火——那时,我觉得
心爱的书还不如火这么可喜。火可以点燃起你的轻梦。火焰的万千形态,正好和你心中古怪的想像携手同舞,倘若你心中枯干到生不出什么黄金幻梦,那么体态轻盈的火焰还可以给你许多暗示,使你自然而然地想入非非。她好像但丁《神曲》里的引路神,拉着你的手,带你去走进荒诞的国土。(《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