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锦瑟》:道尽了人生最大的遗憾
知乎有个热榜问题:如果说一件你人生最遗憾的事是什么?
看到问题的时候,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想到的,是爱而不得。
古人多情,满城的依依宫柳爱,春也爱,除却自然的山山水水,文人墨客最绕不开的,怕是古来多吟诵的爱恨情仇了。
于是,李清照写:“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于是,苏轼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于是,徐月英写:“惆怅人间万事违,两人同去一人归。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鸳鸯相背飞。 ”
可是,都不如李商隐的《锦瑟》写的更令人绝望。
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作为句终,凝结成了他漫长的余生,也凝结出了他一生的遗憾和绝望。
李商隐诗作
一、读不懂的《锦瑟》
大中十二年,即公元858年,这个卷入“牛李之争”的政治漩涡中,一生困顿不得志的李商隐,病逝于郑州,去世的时候,才仅四十七岁。
而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首诗,便是这首脍炙人口、世人传唱的《锦瑟》。除却诗句,再无他物,就好像他在这世间,从未存在过一般。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调离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这首诗被后人列在了李商隐诗集的开篇,古往今来多少名门大家都在解读和分析它,但这首诗就好像逝去的李商隐留给世人的一个千古谜题一样,没有人知道,它究竟在写些什么。
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如此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起来才感到无限怅恨呢?即使在当年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
诚如梁启超先生评论所言: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折开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换句话来说,就是,这首诗每个字每句话拆开来,我都认识,可是合在一起,我怎么也看不明白,它想说什么。
难则难以,但并不妨碍,它是一首绝美的诗歌。用王国维的美学观点——“意境说”来浅析这首诗,我们会发现,它无论从写景还是抒情角度,都会使人豁然开朗。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李商隐
二、理不清的《锦瑟》
那这首诗为什么理不清呢?
我想大致与他写诗酷爱用典有关。李商隐写诗,爱用典故,但往往所有典故,又跟典故原意大相径庭。导致世人皆称义山诗歌朦胧,而《锦瑟》是义山朦胧诗的巅峰。
但是,诗人写诗,总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而恰巧,解开这首《锦瑟》之谜的关键钥匙,就被李商隐藏在这首诗歌本身里。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看到这两句古诗,你会联想到什么?
之于我,我会想到纳兰容若的那句经典语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啊,要是能始终像初见般美好该有多好啊,可是啊,美好逝去了,我才发现,一切都成空了。
爱而不得,追悔莫及。人生最痛苦的,应该就是,漫长的后半生,要背负着遗憾继续往前。
那么,李商隐到底有何种遗憾呢?
故事往前追溯,就到了都城洛阳的一个阴雨天。
那天的雨,多少有点倾盆而下的意味,年少的李商隐与友人并行走在行人稀少的街巷,身后传来一阵嘎达嘎达的马蹄声,未来得及做出反应,一辆装饰繁华的马车便从他的身边疾驰而过。
马车在前面不远处的高宅前停下,奴仆下车微蹲,侍女撑伞拂帘,动作一气呵成。隔着车辇不远的李商隐看着从马车里出来的少女,一时间失了神。
同行的友人见到李商隐失神的神态,打趣的问道:“穷小子,怎么?你认识那位姑娘吗?”
被友人捉弄的李商隐却没有脸红羞涩,只是目光呆滞、略显失落地回答道:“那,是我的一个
道姑朋友。”
没错,李商隐真的认识这位姑娘,而这段故事,要从多年前,玉阳山的一场修行开始说起。
三、情意浓的《锦瑟》
玉阳山的那场修行,李商隐住在山的东峰,与此同时入住其中的还有一行人,他们住在西峰。
与东峰的简朴清寒不同,西峰则是声势浩大、华盖玉辇。为着是西峰住着的是一位公主。
在这位仆从如云的公主身侧,有一位面容清秀、活泼灵动的小道姑。一举一动颇有几分天然不事雕琢的味道。
这是李商隐与她的第一次相见,这一见,便再难回头。
这位小道姑,叫宋华阳
东峰与西峰相隔不远,在这小小的玉阳山,两路人总会有偶然的相遇,李商隐总是不自觉地朝着公主队伍里那个小小的,好动的宋华阳望去,显然,这个举动被宋华阳接收到了。每次一行人从李商隐身旁经过,队伍最末的宋华阳都会微微倾身,回以礼节。
一来一往的礼尚往来,让二人迅速的熟络,从相识、相知到相熟,一切都像水到渠成一般自然。
每次宋华阳下山为公主采买,李商隐就陪在她侧,默默跟随着。
春意正浓的都城街巷里,充斥着络绎不绝的叫卖声。“姑娘,来看看胭脂吗?上好的胭脂,保
您满意。配合着您的容貌,显得跟公子更加般配了呢!”
“讨厌。”宋华阳一声娇羞,对着店小二的打趣,面绯红的清步逃离。李商隐傻傻的笑着,连忙付了钱,追了上前。
春日的天朗日清,总会与不期而遇的瓢泼大雨撞个满怀。回山的路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就这样把一路沉默的二人拦截在了山脚下的一座破庙里。
窄窄的屋檐,静静的少年少女,唯有雨声像是应景的喜乐。她抬头轻瞄,正撞上他深邃炙热的目光,这一霎,宋华阳凡心萌动,付了真心。
察觉到气氛的暧昧和尴尬,宋华阳不顾大雨用手遮着头往西峰跑去,李商隐冒着雨追了上来,并排往前,看着此刻娇小瘦弱,浑身湿漉漉的宋华阳,李商隐心疼的脱下衣服为她挡雨。不着一言,但心意却早已暴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