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不知下句才是重点
有些我们平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很多人都觉得应该是民间流传的谚语、俗语,但事实上它们大有来头,比如“得饶人处且饶人”,比如“今朝有酒今朝醉”等。
这几个大家常说的金句,小美在前几期已经说过出处了,都是来自古典诗词。本期再和大家说一个经常被大家当成口头禅的话: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愁苦
这14个字什么意思,大家应该都很清楚,指的是: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很多,但是能与外人道的却连两三件都没有。一方面这是形容世事无常,另一方面也指知音难寻,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很难。
虽然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它的下一句才是重点。我们先来看看这话是怎么衍化来的。这话最早的出处应该是《晋书·羊祜传》,当时西晋大才子羊祜不得志,抱怨了一句“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这就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最开始的说法,但是那时候还是十居七八,并不是八九。后来这话传到宋朝,大文人黄庭坚因一时愁苦,便写了组名为《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的诗作,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
人生不如意,十事恒八九。未见历下人,徒倾历城酒。
或许是黄庭坚觉得自己的愁苦比羊祜还要多,所以他便创造性地把“十居七八”改成了“十事恒八九”,这样愁苦就多了一分了。但黄庭坚这诗在当时并没什么名气,现在知道这首诗的人也并不多。
直到多年后,南宋出现一位叫方岳的才子。此人隐居多年,在文坛名气不大,也没什么代表作,在两宋最多算是个三流才子。但就在黄庭坚此诗问世100多年后,方岳把黄庭坚这话再拿来一改,便写成了如今家喻户晓的“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来看看他写了什么:
《别子才司令》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自识荆门子才甫,梦驰铁马战城南。
自此这个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基本上成型了。论诗词本身的语言水平,这首诗在两宋不算很高,但却写得极有特。前两句就是我们经常理解的意思,但方岳要表达的重点却在后两句。
后两句的意思是:“我方岳自从在荆门遇到了你才甫,才知道什么算是真正的知己,如今我梦里都想着和你一起骑着骏马,在沙场驰骋”。正因为人生不如意和知音少,所以当我们遇到知己时,才应该好好珍惜。这才是方岳写此诗的目的。他并非一味的抱怨,而是由万般愁苦中,得出人生至理,这就是方岳此诗比黄庭坚高明之处,也是我们真正该理解的话。
后来这句话传到了明代,为了更符合大家平日里的念读习惯,《醒世恒言》便将后半句改成了“可与人言无二三”,意思没有发生改变。
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这句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不是觉得没有那么“丧”了。没错,人生确实是有许多不如意,但正是因为经历风雨,我们才会体会到彩虹之美;人生确实知己
难求,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两个知心人后,才更该珍惜。这才是我们读这个名句时,该有的人生态度,不是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