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的字探析
愁与喜、怒、哀、乐一样,是人的一种情感体验,一种心理状态。可是在宋代,万紫千红的彩在词人眼中似乎只有一种,那就是灰;千变万化的情绪似乎也只剩下一种,那就是愁思。他们写愁的技巧和方法实在值得我们细心品味、用心揣摩。
一、妙笔生花绘愁情
1.以物喻愁
比喻是诗人最常用的修辞手法,而用来比喻的物象也同样丰富多彩,常见的就有草、水、麻丝、飞絮、落花等。
1)以水喻愁。李煜在《虞美人》中的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以物喻愁的典范。江水已见愁思之多,但诗人还嫌不够,还要用春水来喻之。春天冰消雪化,江水上涨,滔滔不绝,而无限愁思就像这滔滔江水一样肆意漫流,不可抑止。此外,以水喻愁用得好的还有秦观的《千秋岁》,词中那句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喻体由江水变成了海水,从而将愁的多写到了极致。
2)以麻丝喻愁。李煜在《相见欢》中的那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将愁比作一团乱麻。乱麻尚可用快刀斩断,用耐心理顺,可离愁这团乱麻却无法剪断,而且越理越乱,愈想挣脱缠得愈紧。
2.立体绘愁
宋代有词人以物喻愁,赋愁以形,写出了愁之多;也有词人以敏感细腻的心灵、点石成金的妙笔、幻化万物的想象,写出了愁的味道和愁的重量。
1)愁之味。《相见欢》中是离愁的下一句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的愁思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要说愁到底是什么滋味,还真是不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欲说还休,说不出愁是什么滋味,恰恰将愁的滋味写得淋漓尽致。
2)愁之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出自李清照的《武陵春》。南渡后的李清照,历经了战乱、离家、丧夫、离婚的重重打击,怎能不心力交瘁、苦不堪言?她本想泛舟游玩聊以散心,却怕舴艋小舟载不动自己的深重愁思。这愁是多么的沉重,连船都载不动。
3.以景显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传情离不开写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乃诗词的常用写法。
1)哀景悲情。柳永在《倾杯》中写道:水乡天气,洒蒹葭、露结寒生早。客馆更堪秋杪。空阶下、木叶飘零,飒飒声干,狂风乱扫。词人撷取了深秋的许多代表景物,如芦苇、霜露、落叶、秋风等,不言愁而愁自明。万物萧条,满目凄凉,会勾起词人和读者的多少伤心事、愁苦情。
2)乐景哀情。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出自晏殊的《浣溪沙》,它写出了词人对酒听歌的情形。从首句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刚开始时心情是轻松喜悦的,但随即触发了对去年类似境界的追忆: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让人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于是,词人不由得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官至宰相,地位尊荣,生活奢华,可是词人却在孤独地徘徊。时光流逝、人事变迁、聚散无定、高处不胜寒愁苦……种种感受令词人心潮难平。
二、追本溯源探愁心
愁文化为什么能在词坛上占据这么重要的地位?为什么连驰骋沙场多年的范仲淹也写下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样的诗句?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1.以悲为美的文化传统
韩愈曾说: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这样说自有他的道理。就拿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杜甫来说,我们记忆最深的诗句是哪些?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欧阳修也说: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词是从诗继承而来,以悲为美,着力赋愁也就顺理成章了。
2.词人的自觉追求
春天本是一年之首,万象更新,生机勃发,可词人却感叹花要凋零,春要归去;秋天本是五谷丰登,硕果累累,可词人却只知秋风秋雨愁煞人寒蝉凄切,落木萧萧。欢乐时,词人
吟咏欢愉短暂;富贵时,词人哀叹好景不长。总之,无论是面对美好的景物,还是缺憾的事物,词人都能从中挖掘出悲剧美感,这不能不说是有意为之。
3.词的起源渊流
词兴起于歌舞场,起初吟唱它的都是一些出生卑微、遭遇悲惨的歌伎伶人。她们即使长得倾国倾城、风华绝代也不过是别人的高级玩物,更何况随着时光的飞逝青春也会消逝,词中含愁也就不足为怪。后来,虽然发展为文人词,作者的文化水平、身份地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词人常代歌伎伶人抒发愁苦。
4.时代的投影印迹
宋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得政权,为防效仿者,宋朝一直是重文轻武。宋朝长期遭受辽金等少数民族国家的骚扰和侵略。南宋小王朝更是极其柔弱,醉生梦死。个人颠沛流离的经历,生活事业的不顺,国家屡受欺凌的惨状,人民水深火热的痛苦,都在词人的内心投上了深深的阴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吟咏品读那些忧伤愁苦的词句,我们的心会被触
动,我们的生命也会更加丰富。徜徉于词的世界,人生会多一些美丽,多一些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