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一、绪论    1
二、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1
(-)劳动力市场需求锐减    1
(二)留学生回国,就业压力增加    1
(≡)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变化    2
三、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分析    2
(一国家政策方面    2
1.就业程序复杂、渠道不畅通    2
2.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3
(二)专业与市场错位    3
(三)大学生自身问题    3
1大学生就业观念偏差    3
2.大学生综合能力不足    4
四、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论文4
(-)国家要改善就业机制,落实创业优惠政策    4
1.改善毕业生就业机制    5
2.落实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5
(二)高校要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    5
(三)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6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6
2.提升综合能力    6
五、结论    7
参考文献    8
一、结论
2023年新冠肺炎的世界性突然爆发,又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为抗击疫情,全国大大小小各大企业宣布停业,在经济压力下,不少企业决定减少年度招聘计划,县至部分企业决定裁员来降低公司经营成本。据统计,我国2023界毕业生接近874万人,据Be)SS直聘《2023春招就业市场追踪报告》显示,春节后第三周,面向2023年应届生的岗位需求较2019年同期下降44%,百人以下小微企业的应届生需求同比收缩52%,虽然应届生招聘需求正逐渐恢复,但招聘规模仍明显不足。今年以来,网络社交平台上开始频繁出现“大学生毕业工作难”的热度话题,点击量高达9亿,这体现出毕业工作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心中的难题。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我国政府宣布噌加事业单位约19万招录卤位,以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然而就业的过程并不容易,大学生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就业竞争力不足成为大学生身
上的通病。根据智联招聘2023年第一季度大学生就业力报告,55.2%的毕业生至今没有获得企业Offer,占比15.8%的毕业生仅获得一家公司Offe%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本文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劳动力市场需求锐减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挑战,形成了企业“自身难保”的局面。首当其冲的就是餐饮行业,只靠外卖无法撑起整个企业,其次就是旅游业,在春节这个大假期间,旅游业受到重创,由于疫情期间产品滞销、用工成本高、还贷压力大等问题,企业对岗位需求骤减,大部分小微企业岗位需求减少,但就是这些小微企业,每年为社会提供了超过半数的岗位,吸纳了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今年的岗位减少直接导致岗位不足,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同时受新冠疫情影响,许多企业难以为继,不得不进行裁员,这意味着高校毕业生将会与大量企业裁减员工共同竞争岗位,而这些员工往往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相对而言更具有竞争优势,这使高校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
(二)留学生回国,就业压力增加
新冠疫情的全球扩散导致大量留学生回国,回国留学生一段时期内无法出国,他们不得不与国内高校大学生竞争,在国内寻工作,这对国内的大学生产生了
新的压力。按照目前国外新冠疫情的发展来看,一些国家采取入境管制措施,并暂停普通签证业务受理,导致许多打算出国留学深造的学生不能顺利拿到签证,只能放弃出国计划,据估计,今明两年我国出国留学生规模)将会相对减少,会有更多学生选择留在国内高校就读,毕业生人数增多,就业压力持续增加。
(≡)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变化
大学生就业心态
(    A(    \    '
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    大学生普遍觉得工资    贪慕虚名,高不成低不
1目前大学生就业心态现状
如果说经济环境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外部环境和客观因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转变是其内在因素。一般来说,大学毕业生的心态对就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95后,OO后的大学生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有的毕业生没有处理好长期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不知道未来的发展空间,挖个小洞,只重视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利益。例如湖北景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同志说,企业焊工的平均工费是3000元左右。在企业工作三个月后,公司缴纳五项保险。福利待遇很好。在襄阳,职工收入应该在中上水平。然而,一些大学生不愿意进入企业,他们宁愿等到到理想的工作再就业。大学生普遍觉得工资低,态度消极。在第一份工作中,大学生普遍认为工资太低,不如考研或公务员考试。他们习惯于校园里的高消费。当他们来到这个社会,他们发现他们的工资没有以前的零花钱多。因此,大学生在工作时普遍认为工资太低。未来10年,约40%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进入蓝领岗位,成为知识型员工和商务服务型人才。当然,他们的待遇不会太高。一些大学生想在当地份工作。由于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工资差距,一些求职者抱怨工资低,一些毕业生持消极态度。
三、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分析
(-)国家政策方面
1.就业程序复杂、渠道不畅通
目前,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仍然缓慢,全社会没有稳定就业的良好环境。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也存在着供需体系保障方面的问题。我国缺乏知名的统一的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等渠道,信息管理手段未得到充分利用。一些大学生利用大型招聘会,以虚假内容欺骗大学生,甚至要求大学生支付参加招聘会的门票。这样,不仅招聘效果很差,而且效率很低。大量用人单位不根据当前社会现实用人,而是盲目追求高学历、名牌的毕业生,或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一些招聘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不考虑外籍人才。这种地域歧视和不公平竞争的就业原则对中国学生的就业产生了不良影响。
2.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缺少高效的融资渠道。大学生创业中的融资困难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中遇到的一大问题。尽管当前我国政府提供有贴息贷款的政策,但是实际上给到大学生的贷款额度都不高,贷款额度最高才为十万元,同时大学生在申请贴息贷款时还受到户籍的限制。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的银行已经成功转型为自负盈亏的市场化商业机构,在提供给客户贷款时自然需要在资金安全上进行非常系统化的严格评估,一旦申请贷款的客户评估结果显示为高风
险系数,那么银行将对是都提供贷款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举例来说,受访学生表示曾经参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创业项目,向广东省农业银行申请贷款,但被银行以本金很难回收为由拒绝了其贷款申请。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创业时融资难的困境。
(二)专业与市场错位
大学生就业受学科专业结构的影响。根据2016年教育部、中央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与法学专业相比,工科专业就业率处于领先地位,而教育类专业就业率相对较低。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体现就业增长趋势的是文学类专业。目前,许多高校并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领域的参考也很少。它只是基于学科本身的发展。正是由于这种封闭状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大学生自身问题
1大学生就业观念偏差
不少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自我认知错误,过高定位自己的能力,认为既然是大学生,就必须要从事既体面又高薪的工作,不愿从基层做起,择业时更偏向于轻松、高层次、
薪资报酬丰厚的岗位,却往往无法挑选到自己满意的岗位,但殊不知,如今的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如果不愿调整自己错误的就业观念,一方面盲目追求体面、高薪的工作,一方面自我能力无法匹配,就很难到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工作。
另一方面,我国许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较强的依赖性。他们总是想通过工作到包己,等待大学组织的招聘会,而不是主动争取。因此,他们不愿意努力寻适合自己的企业。当前,许多大学生思想观念仍然传统保守,对当前严峻的形势没有清醒认识许多大学生对就业期望过高,志向远大。他们的工资和福利要求与他们自己的能力不符。许多雇主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学生。但也有一些大学生片面认识,认为只有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那些小城市相比,这部分大学生并不尊敬他们,有一定的歧视性。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只希望到国家事业单位或大型国企工作,而不管现阶段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小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他们都渴望这铁饭碗。“高不等于低”的现象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2.大学生综合能力不足
就业的本质,就是社会对求职者综合能力的肯定,因此,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就
成了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许多高校大学生就业难,正是自己综合能力的不足:一、专业技能差。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虚度光阴,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电子游戏、虚拟网络中,将大学里宝贵的时间浪费,不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迟到早退、逃课缺席的情况屡见不鲜,没有在本专业的学习上下功夫,导致专业技能差。二、实际运用能力不足。不少高校的教育方式仍然“重理论,轻实践”,较少组织实践活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书本上,无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企业进行招聘后往往无法直接工作,需要较长时间培训,费时费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好的影响。三、沟通能力弱。许多大学生过度沉溺于虚拟网络,把自己“囚禁”在自己的世界里,缺少与人沟通,在招聘时无法充分展示自己,工作时处理不好同事关系,团队协作能力不足。四、心理素质差。大多数学生都是家庭的独生子,难免不了家长的溺爱,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一定影响,加上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在企业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挫折,没有家人的保护,这就需要高校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