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论文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大学生应该着眼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社会一同进步发展。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与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与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论文篇1
浅谈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 要:从2003年起,我国的大学毕业生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近十年来,我国的GDP在快速增长,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基于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研究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分析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相互影响,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经济发展;影响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我国1999年大学实施扩招,2003年第一批大学生毕业,人数为212万人,到今年2012年大学毕业生已经增长到680万人,这个数字相比2003增长了2倍多。大学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的直接影响便是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普遍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研究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促使大学生就业队伍规模不断扩大
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就业者,所以说经济发展将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规模。自1991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每年的GDP增长率都保持在8%-10%之间,经济发展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也要超常规的快速发展,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扩招,2003年第一批扩招大学毕业的人数为212万人,此后每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飞速增长,2003—2012年的大学毕业生分别为212、280、338、413、495、559、611、631、660、680万人,就业队伍的不断扩大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目前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二)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有更高的需求
大学生就业可以使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参与经济建设。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就业者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迫切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要求高校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生产、管理、服务人才。科学技术这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完全是由人力资源来掌握的,人力资源掌握科学技术的水平越高,人数越多,科技创新的速度越快、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这些掌握现代科技的人力资源从哪里来?最主要的来源还是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才最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影响大学生就业流向
经济收入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目标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人才都有一个基本愿望,就是希望物有所值,他们大多数人首先是希望实现自己的市场价值,然后才是社会价值。按照人力资本理论,受教育的程度与获得收益应该是正相关的。需要指出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发达地区尤其大城市,而在我国农村和落后地区,还存在很多职位空缺。在很多企业和工厂,还有很多技术型岗位缺少合适的人才。因此,经济收入状况不可避
免地成为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地区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如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由于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增长速度快,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有大量的工作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同时,这些地区经济活跃、市场发育相对成熟,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大舞台。因此,许多大学毕业生将前往这些地区就业作为首要选择。
(四)经济发展影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范围
首先,经济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而当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或为人们生活服务时,必然与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技术、新的经营管理相联系,新的职业类型也随之出现。经济发展导致不同职业类型人才需求量的变化。经济发展往往容易导致社会职业对人才需求量的巨大变化,一些新的职业由于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对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大,造成人才奇缺,形成了所谓的热门职业,而一些传统职业由于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而慢慢萎缩,甚至于消失。而热门职业由于其人才的紧缺性,往往会有较好的经济待遇,因此,它们大多会成为大学生择业的主要目标。
二、大学生就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大学生就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大学毕业生这一人力资源是社会劳动力中的特殊体,是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的、最具创新活力的人力,一旦他们投入经济活动之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社会普通劳动力无法比拟的。大学生就业可以使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参与经济建设。高素质劳动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没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就没有经济效率的提高,也没有经济发展质的飞跃。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付出和努力,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技术力量和创新。
(二)大学生就业可以减少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大学生就业可以减少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就没有经济发展和进步。要顺利推进我国的经济转型,就必须具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显然大学生就业可以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原因是大学生就业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人们由于社会不公平而带来的怨恨和埋怨,而这些怨恨往往导致人们心理失衡,从而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甚至犯罪现象的发生。另外大学生就业对中国家庭的和谐具有重要影响,很多家庭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如果上完大
学就失业,这显然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就会降低他们对社会、政府的信任程度,也加剧他们经济上的负担,从而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
(三)大学生就业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是我国经济转型的一个目标。之所以要进行经济转型,就是要保持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增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都离不开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科技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证明,并正持续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经济转型意味着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科技则是人力资本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没有科技就没有先进的生产力。显然科技需要人的作用,而大学生作为学习科技、掌握科技的高素质人才,对提高科技的利用率,对科技力量的扩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就业数量的提高,将会让科技实现全面的扩散,从而提高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束语
我们发现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依靠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就业能力的提高。不转变观念,
就会在无形当中拉大劳动力分割市场所带来的可利用资源分配的失衡,就会让大学生就业陷入恶性循环。此外,大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了就业的意识、技能、能力等综合素质。就业能力要求大学生必须适应在多变的环境中,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具有高度的应变能力,科学地规划个人的发展,协调与社会产生的各种矛盾。总之,转变观念,学会适应,是我们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所必须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荆德刚.入世与大学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0,(12):3.
大学生就业论文
[2] 孙丽文,俞会新.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4,(23).
大学生与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论文篇2
大学生创业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浅析
摘要:大学生创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这个历史趋势的大背景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根本性变化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剧变,劳动力结构也随之
调整,科技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的角也发生了重要改变,已经由社会的边缘组织转变为经济社会的轴心,因此在实现创业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
目前政府和社会各界缺乏支持力度,未能营造出大学生创业的有利环境; 大学生创业普遍缺乏优势和特,不能有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创业型人才。如大学生创业要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哪么大学生创业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地方社会政策的保障扶持作用, 营造创业文化,提高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强化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并有效利用地方社会的创业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