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历史人物孔子作文
最喜爱历史人物孔子作文2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识不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最喜爱历史人物孔子作文,欢迎阅读与保藏。
最喜爱历史人物孔子作文1
敬重的孔爷爷
  您好,我是一名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与您相隔着比银河还远的距离。您在别人的心里是神圣的大教化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可我知道您肯定是一位亲善可亲的爷爷,你虽离我们远去,可您的精神恒久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您的思想主见没有因为时间消逝而褪,您曾撒下的“仁爱的种子”照旧在我们心中蓬勃生长。包含您思想的《论语》一书,如一盏指路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回正确方向;如一杯香浓的咖啡,让我们理解细细品尝人生百态,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锐利的箭,让我们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您的思想主见启迪着
我们,熏陶着我们……
  孔爷爷,您知道吗?在我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溢竞争的时代,所以只有努力读书,才能为自己的将来铺上红地毯。而我读书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成果也一塌糊涂,看着同学个个都“节节高升”,而我却一落千丈,心中也似打翻了五味瓶,直到《论语》,走进我的生活,孔爷爷您的谆谆教育是我如沐春风,您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让我深深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温故而知新”后,让我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学习的动力,当我在限制不住自己时,您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让我自觉的整理好思绪,一头扎进书海。当我成为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候,您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当头棒喝,让我自觉制定了好的学习方法……您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我、启迪着我所追寻的。
  孔爷爷,您是世人心中的“大圣人”,您知道你在生活中的思想主见对当今社会是多么重要吗?正因为有了你当时的宽宏大量,才有了今日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纽带,您的思想也曾深深教化过我。
  那一次,学校组织卫生大扫除,我和一个同学被支配打扫教室,面对外面大好春光,我竟
昧着良心对那个同学说我生病了,须要她帮我扫一下,那个同学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我在外面玩的大快朵颐后走进教室时,发觉老师在对她训斥。原来她先帮我打扫好了卫生。而自己的区域却将来得及打扫,不知为什么,当时一种负罪的念头让我愧疚不已,当孔爷爷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映入眼帘时,如一只利剑深深刺痛了我的心脏,是啊,自己都不愿承受的事情,为什么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呢?假如那样,我和那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又有社么么区分呢?感谢您,孔爷爷,是您给我的人生上了生动的一课,终身受用的一课。
  其实,孔爷爷,您教给我的何止这些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学会了选择挚友,“不耻下问”让我攻克更多难题,学习更上一层楼,“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一个君子……孔爷爷,您的闪光思想照亮了您的子孙后代的茫茫路途,指引着他们的衣食住行,您的一言一语都是我们人生的课堂。孔爷爷,看到这些,您肯定感到很欣慰吧。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此致
敬礼!
最喜爱历史人物孔子作文2
  历史的车轮碾过公元前771年的时候,起先变得沉重,刀光剑影中。一凶蛮的犬戎人围住了镐京,镐京沦陷,西周灭亡。“礼乐征伐天子出”的状况一去不复返。诸侯们征战不绝,整个社会演绎着“武君五十二,亡国三十六,诸侯奔跑,不得不保其社稷者,不行胜数”的闹剧。于是此起彼伏的战鼓颤栗着华夏,四起的狼烟覆盖了大江南北。一个还未成熟的社会在战火中起先迷茫—挽救它的将是哲学。
  于是衣带飘飘的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缓缓走来,带着一种神圣的'悯世情怀,带着一种好像是上天赐予的责任感起先关注这个世界——恼人的战鼓,复原它的一片安静;驱散吃人的狼烟,还原它的一片透亮。
  从今神州大地上便出现这样一个劳碌的身影。他一遍一遍地教育他的学生诸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方法,“不耻下问”的道理,“知其不行为而为之”的精神,不厌其烦地劝服他们,他还身体力行,以自身为典范,向广阔民众表演他的“食不言,寝不语”,坐在车上则不张望,不大声说话等有着众多规范的行为,然而在繁缛的礼仪下,他却犹如戴着脚镣的舞者般自由而潇洒,因为这一切只为了心中的“乌托邦”。
  那里没有斗争和苛税,那里一片祥和安静。人们自觉的用道德规范着自己,因此就无所谓
偷盗、抢劫。君主用自己高尚的道德让大家信服,因此就无所谓征伐、权谋,人们的生活必定是华蜜的。
  还是这个志向的世外桃源,让他做着这一切,成为他一心的信念,现实与志向的巨大差异并未使他懊丧,反而使他对志向更加渴望,他的原始的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告知他实现这种志向不能靠武力,只能靠“仁政”。
  于是,这个倔强的老人便起先了无休无止的讲学与劝服。他没有庄子持竿而不顾的不屑与潇洒,他同下大夫说话,暖和而欢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尊敬,他没有阮籍的放荡不羁,他喝酒从来都适可而止,生活有规律,他甚至衣着装扮都很讲究,不用深青的布镶边黑的罩衣配黑的羊皮袄,白的罩衣套白的鹿皮袄,他的礼仪与规范数不胜数。
  他自信一片阳光可以照亮哪怕再黑暗的角落,他也自信每人都是一片树叶,对道德的渴求如绿叶之下的阳光,他以为整个世界就是短暂进入了黑暗的一片土地,道德的恩泽将使它生气勃勃,容光焕发,于是他尽力发光,然而他换来的却是其他学派的冷眼相看,国君们的一笑了之,就连劳苦大众对他的理论顶多也只是抬头仰视,但他从未放弃。
  这个执着的老人又一次挥鞭驱车前行,下一站将在哪里?或是永无终点?一切都是如此迷茫,然而老人毫不在意,黄昏中,他微笑着远望,或许他以看到志向中的圣地……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