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理数如何用周易算卦?
仁者居士-张仁居
一、《易经》的数
中国古代的数理数字有四大类,即为天文、历法、律吕;天干10及地支12;阴阳、五行;易经的八卦64卦。古人用这几类既简单又概括的一些数据,演绎了天、地、人,过去、未来,万物万事的一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万花筒变化无穷,高深莫测。古人为了应用这些数字,都要把其熟记于心。记这些数字有好多口诀,以便于记忆。例如文王八卦之八个卦象数字口诀为: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居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见下图)。
其中《易经》又有先天八卦(伏羲八卦)和后天八卦(文王八卦)之分,还有“河图”和“洛书”相辅。河图和洛书现已基本失传,但其原始图形及简单解释等且经常在后世的各类典籍中出现。
要想掌握《易经》的理数和如何算卦,就要将其几组数的相互演绎加以分析和掌握。《易经》
的“数”可分四组,即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和洛书所含的数的概念。下面简单的予以表述,其图示如下:
     
上图中八卦的“数”在图形中已示出,不加解说。河图出在伏羲氏之时,洛书出在大禹之际,此即“河出图,洛出书”之说。“”皆为单数,代表阳;“”皆为双数,代表阴。“”或“”的数量就是它的数。另外,上图八卦中,各相对应之数的和,如先天卦(伏羲八卦)1+8=9、……2+7=9;后天卦(文王八卦)中,(1+9+5=15,… …(4+9+5=15,都有一定的数学关系。         
《易经》的“数”就是以上列四图中的数为基础,互相之间各相影响。在此基础上再融入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等数,形成了“大衍之数五十”。这是易经算卦(占)的根,是易经理数的总纲。下面讲对“大衍之数五十”的简单理解,并提出用这个数是如何算卦的。
作为《易经》的十篇辅助文章之一,也是易经系列文章的最主要的内容的《系辞传》上下篇,明确阐述了用易经算卦的方法。现将原文录于下: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diéshé)之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上述这段文字是孔子在易经《系辞传》中的一段。这篇文章是中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论述。古往今来所有的大人物几乎没有不重视这段文字并加以研究演试,古时的占筮名著也多以《易经》及这段文字为依据编衍卦理。本文试图从数学演绎入手,加深这一段文字的理解,并对一些问题加以探讨。以往的一些专著,对这段文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一些通易的诠释之书,往往是根据字、辞的字面解释引以为据,难免望文生义。希望通过本文,与对此感兴趣的人士共同切磋。
二、对“大衍之数五十”的理解
为什么“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而大衍之数为五十呢?
天一、天三……是根据《河图》的表示图形来的,图中白点“”代表天(阳),都是奇数。
一个白点表示“天一”,三个白点表示“天三”,以此类推为“天五”、“天七”、“天九”。黑点“”代表地(阴),地数为偶数。二个黑点表示“地二”,四个黑点为“地四”以此类推为“地六”、“地八”、“地十”。河图与文王八卦结合,又有“天一”表示水(冬),“地二”表示火(夏),“天三”表示木(春),“地四”表示金(秋),从而表示了一年的四季(四时)。而“天五”为土,居中,没有特定的属性。但是根据阴阳五行的理论,有“土”,“火、水、木、金”则生,土与火、水、木、金是相生相辅的关系。而在文王八卦中火、水、木、金的位置是固定的,日月运转,一年四季它们各守其位,表示四时。而土则没有明确的司属,这是“天五”“土”的特殊性。见下图:
至于“六、七、八、九、十”,其中“六”是“天一”与“天五”相合而得;七是“地二”和“天五”相合而得;八是“天三”和“天五”相合而得,九是“地四”和“天五”相合而得。但“地十”且是“天一”、“地二”、“天三”、“地四”之和,它包含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四时。古人取“地十”有二层含义,其一是中国人追求美满,即十全十美,其二是几千年的人类对《易》的演绎总结出,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数,用现代人的哲学语言,就是“十”是客观规律的需要,不可缺少。上述“一”到“五”与“六”到“十”在河图中是相成的关系,“六”到“十”是由“一”、“二”、“三”、“四”相因而成,即“六”成于“一”,“七”成于“二”,“八”成于“三”,“九”成于“四”,“十”成于“五”(或成于一、二、三、四)。《系辞传》曰“大衍之数五十。”那么上面所讲“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相加为五十有五。二者相差五,这个五就是“天五”“土”,它是一个统治一切的数,“一、二、三、四”中无“五”不生,“六、七、八、九、十”中各皆含“五”无“五”不成。也就是说在“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中都已含有了“五”,《易》以简单为原则,既然“五”已多次包含在各项中,则在占筮时蓍草之数取为“五十”策就完全可以完成《易》的数理推衍功能。这就是“大衍之数为五十”的原因。
所谓“大衍之数五十”,就是阴阳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八八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这些古代的数理关系中,用这个“五十”的数就完全可以涵盖了,所以这个包含天、地、人,古今中外,世界万事万物的卦理演绎的“数”就是“五十”,这也就是“大衍之数五十”的含义。
三、数理演绎
现在,根据《易经》之《系辞传》的这段描述,用五十根蓍草演绎自古至今是怎么算卦的,从中并对前人的一些解释加以探讨。为了便于用数学推演,我们在下述中的数字均采用阿拉伯数字来代替中国的汉字数字。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我们准备50根蓍草(或50根竹签)。用《易经》的阐述及相关资料进行占筮演算
(1)数字演算例解
在《系辞传》中孔子概括地描述了利用《易经》算卦的全过程。为了便于理解,本文用举例的方式对占筮的过程进行讲解,使读者较容易地掌握基本算法。
下面以列表方式加以阐述。
                      周易占筮表解
广东二线城市卦序
《系辞传》原文
       
   
准备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易经算卦用“五十”这个数来推衍。其中仅用“四十九”,其“一”不用
50-1=49(根蓍草)
49根蓍草占筮
第一变
(一营)分而为二以向两
把四十九根蓍草分成两堆,表示两仪
左堆(天)、 右堆(地)            9              40
任意分两堆
(二营)挂一以象三
从右堆(地)中拿出一根(代表人),共分成3份,表示天、地、人“三才”
左堆(天)、右堆(地)、(人)                  9                39          ( 1 )
通常从右堆拿出一根,将其夹在左手45指间,叫做扐
(三营)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把左堆用4除并得余数
9÷4=2余数1
余数(畸)可为1234
把右堆用4除并得余数
39÷4=9余数3
(四营)归奇于扐以向闰
把上述用4除的余数(畸)放在左手指夹着(叫做扐)
把左堆余数“1”夹在左手34手指间,把右堆余数“3”夹在左手23手指间
阴历一年360天,多余的天数为闰,每5年将多余天数相加,放在最后一年呌闰月
四营而成易
经过上面四次运算得出占卦第一变的结果(扐数相加=结果)
1+1+3=5
结果为5
第二变
十有八变而成卦(之二变)
确定第二变的基数,即将49减去第一变的结果数
49-5=44
此例中第二变用44根蓍草起算
(一营)
把二变的基数任意分为二堆
新学期新起点左(天)、 右(地)                6          38                             
44任意分为638
(二营)
从右堆拿出一根,为三才
左(天)、右(地)、(人)          6        37    1    
1夹在左手45指间
(三营、四营)
把左堆除以4得余数并夹起来
6÷4=12
余数2夹在左手34指间
把右堆除以4得余数并夹起来
37÷4=91
余数1夹在左手23指间
四营而成易
把左手夹的三个数相加
1+2+1=4
结果为4
  易经讲解三变
十有八变而成卦(之三变)
确定第三变的基数,即将二变基数减去二变扐数的合
44-4=40
二变基数为44,扐数和为4
(一营)
分为任意两堆
左(天)、 右(地)              11        29                             
此例把40分为1129
(二营)
在右堆中拿出一根,为三才
左(天)、右(地)、(人)              11        28        1     
把代表人之1夹在左手45指间
(三营、四营)
把左堆除以4,得余数,并夹在左手
11÷4=2余数3
余数3根夹在左手34指间
把右堆除以4,得余数,并夹在左手
28÷4=6余数4
余数4根夹在左手23指间
四营而成易
把扐数相加得结果
1+3+4=8
第三变的结果数为8
三变结果
十八变而成卦  之头三变
第一到第三变得卦的初爻
{49-5+4+8}÷4=8              得阴爻
49根减去上述三变每变所得蓍草数的和,再被4除,即得一数,此数必为6789”中之
甘草片的副作用
结论:“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上表通过第一、第二、第三变得到卦象的“初爻”。再重复上列演算5次,即第四、第五、第六变得“二爻”,以次得“三爻”、“四爻”、“五爻”、“上爻”。要占筮的六爻卦卦象就全部产生了,据此解卦。上述每三变得一特征数:6——老阴、7——少阳、8——少阴、9——老阳,老阴、少阴得一阴爻“”,老阳、少阳得一阳爻“”。
(2)综合分析
上面通过实例演算,用49根蓍草经三变推出了占筮的“初爻”。并可通过与此三变完全相同的演算方式,得出后续的“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十八变共得出六爻组成了占筮的“本卦
为了对《易经》占筮进行全面分析,现仍用这49根蓍草(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对算卦的全部内容进行综合演绎,并采用数理统计的方式,对各类情况一一加以分析,进而使我们对《易经》占筮从数学上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经过详细推演列出全部演算过程的数据表格,在今后的占筮中,根据你要占问的事情并选定几个基本数值,经查表就可快速得出占筮的数字结果,并根据这些数据,得到占筮的卦形图来,使《易经》算
卦变得非常快捷简便。
前已述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则有
    50-1=49,此1表示为宇宙混沌天地未生之时,即用1表示太极,卦中放置一边,永远不用。只用49根蓍草,完成全部占筮。
在占卦中,以49为基数,进行演算。
共十八变,每三变为一爻,十八变得六爻,一卦成。本文首先对第一变到第三变进行详细演算,并分析列表,得出结论。
(1)第一变
49为基数,将49任意分为左右二份(两仪),左天,右地;从右边取1为人,则得天、地、人三才。令“人”从右侧堆中取出(“1”通常从右取),并用1表示。则将49-1分成2堆有28种可能:
1
47
招财金
2
46
3
45
4
44
5溧阳旅游
43
6
42
7
41
8
40
9
39
10
38
11
37
12
36
13
35
14
34
15
33
16
32
17
31
18
30
19
29
20
28
21
27
22
26
23
25
24
24
扐数为
扐数为
扐数为
扐数为
扐数为
1+1+3=
1+2+2=
1+1+3=
1+4+4=
1+1+3=
(表中右堆数为已取出代表人的1根后的数值,以下各表同)
右列(已去1)除以4之余数均为2
其它各列按此类推
左列除以4之余数,均为2
可见,无论左右两份如何分法,以上扐数只能分别为:55595,五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