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宣传主题班会教案7篇
    法制教育宣传主题班会教案篇1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资源;
    2、了解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网络违法行为的特征及种类,避免在网络信息中的上当受骗;
    5、了解刑法对网络犯罪的处罚条例,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质及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法律意识;
    6、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
    了解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教学难点:
    对信息处理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和下载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什么是网络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网络信息就是指在网络上对人们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新课教学解释:
法制教育教案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
    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一部分违法行为迅速转移到互联网,网上欺诈、传销、不正当竞争、发布虚假广告、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及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网上交易秩序,降低了消费者对网上交易的信任度,一些严重的违法行为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网络违法行为的特征:
    ⑴隐蔽性强:参与者的身份虚拟化,作案时间短,违法不留痕迹,侵犯对象大多没有客观存在性,且由于违法行为没有特定的表现场所和表现形态,违法过程不易被人发现,违法后逃匿方便,违法证据易销毁等原因,使得违法侦查十分不易。
    ⑵违法智能性高: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违法行为,是一个相对专业的领域。行为人必须具备相当高的专业水平,违法前通常都经过周密的预谋和精心的策划,付出相当的智力。
    ⑶违法对象广泛:网络违法的对象极其广泛,不仅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与信息本身,同时也包括传统违法所涉及的违法对象,广义的网络经济违法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市场经济秩序、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等等传统违法对象都涵盖其中⑷违法涉案地域广:由于互联网广域性的特性,网络违法的受害人往往遍布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社会危害性极大。
    ⑸侦查取证困难:侦查网络违法犯罪,很大程度上依赖违法犯罪的持续,一旦违法犯罪中止,侦查也只有宣告中断。由于计算机违法犯罪的证据是数字,并以存储介质面目出现。这种证据是非常容易被清除和修改的,取证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