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战场 读后感]
            2003年的国庆,章东磐和他的采访团队在松山破败的中国革命军第八军抗日阵亡将士墓碑前孤独的拜祭那些60年前为中国争独立国格而牺牲的忠勇将士,父亲的战场 读后感。
 
2003年的国庆,我目不暇给地在泸沽湖、丽江和香格里拉间穿梭,赞叹那让人流连忘返的风景,欣赏着丽江柔软的惬意时光。
 
当我读到“访客们并不遥远,他们扶老携幼,花花绿绿地游走于丽江、香格里拉、大理、瑞丽和腾冲,在地热的温泉中欢快的沐浴,满足地哼哼着,享受着无忧的岁月。紧绷的出行计划让上百万旅游者谁也没有时间来这里探一下头,来抚慰一下这残碑压着的6000多位都在青春岁月变成了鬼的异界灵魂。他们为我们的今天而死,今天的我们却不记得他们了”的时候,我被狠狠地甩了一个耳光,这里说的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我在这里写下我的愧疚,那些我该铭记于心的惨烈历史,也曾被我可耻地遗忘了。
亮剑读后感
 
一本书是否论点鲜明、论据扎实、论证逻辑清晰,要读完才能知道,但一本有良知有担当的书,仅看开头即可明了,本书即是如此。在中国最含糊的除了政治,就是历史。我们可以有集体的宏大叙事,可以有集体的意识形态,可以对某位领袖、某位将领不吝笔墨洋洋洒洒地颂扬“不朽的丰功伟绩”,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都有无人,人活着是机器里的螺丝钉,死了是死亡多少、阵亡多少的冰冷数字,我们卑微的做着历史大幕的背景,终究只是统一思维、统一行动的被代表的“众”。
 
对生者如此、对死者又如何呢?因为头顶上帽徽的不同,就有一个阵营的抗战将士被长期的遗忘,英勇事迹被淡化成可有可无的传奇,甚至忠魂的坟墓被人捣毁倾覆,忠骸被人挫骨扬灰。同样地持戈卫社稷,为什么有些人能在电视栏目上作为“人民英雄”反复播映,有些人却只能在惨淡的生活中苦度残生?为什么杀死自己同胞的内战者能比抵御外敌入侵的抗战者更加尊贵?扪心自问,如果我是那60多年前抗日的战士,知道生前死后不但不能得到应有的荣耀,反而会因为我参加国军的抗战而备受歧视和迫害,甚至暴尸荒野,我会怎么想?我定会
想“这样的国亡了也罢!”,我能理解叶进财老人对生活的微词,我敬仰张子文老人能在受到如此委屈后还能说出这么一句“都过去了”的话,这样的胸襟是中华民族的真正硬脊梁!正是60年前包括国共两党和英美苏盟军在内的抗日武装共同用青春的胸膛挺起了东亚病夫的脊梁,用自己宝贵的血肉抵挡住了日军钢铁的洪流,才让中国赢得了一个世纪的尊严,才让那些无知的健忘者和无耻的历史制造者们有了遗忘的资格和涂改历史的机会,读后感《父亲的战场 读后感》。这里我能充分体会充满全书的难以抑制的那种悲愤和抑郁,这块压在心口的悲凉大石时至今日也无人能把它搬开,人类文明史上还有比这样的不公更不幸的全民耻辱与悲哀吗?
 
抗战不是、蒋介石个人的抗战;远征军也不是杜聿明、孙立人、戴安澜自己的远征,那些“微不足道”的抗战个体的记忆,不会也不该永远那么“微不足道”。
如果说我们抗战的历史还有什么集体记忆的话,我想可能是蠢笨如猪的日本侵略者淹没在中流砥柱般工农红军的汪洋大海之中;是不死金刚一挺轻机就能横扫日军如入无人之地;是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歼敌无算;是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甚至小兵张嘎让倭寇死伤累累。
那些维持正面战场防线用窳劣武装抵抗日军的中国国民革命军呢?我们看不到;那些奋战在敌后根据地的国军武装呢?我们看不到;那些滇缅驻印军和远征军的忠勇杀敌呢?我们看不到。如果一个国家要用《亮剑》或者《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样诗意的作品来唤起惨烈的抗战民族记忆,我们是不是太可悲了呢?假如侵华日军都是这样的跳梁小丑,那我们的祖辈竟输给这样的对手,是不是对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日英烈们最大的污辱和不敬呢?历史诚然是不能绝对真实被反映出来的,但最大程度的保证历史的本真,从而了解历史,进而理解历史、反思历史,是历史存在的最大价值所在,而不是为了某种需要就意淫一段历史自娱自乐。尽管中国的价值观日趋多元,但能写下这样一部作品仍需要难以想见的见识和勇气。
 
当一个人只能被别人代表的时候,当一段历史因为与今日当局的荣光无关就被刻意的铲除的时候,当国人还不能正视灾难深重的近现代中国那些悲烈的历史“可歌者少,可泣者多”的时候,我看不到民族伟大复兴和崛起的动力,我看不到21世纪是中国人世纪的理由。耻辱是面镜子,如果我们不能正视它认真反思,而是把它做成哈哈镜或者把它打碎,那么更大的耻辱必将仍旧降临我们身上。
 
书中写道“抗战对于中国最大的价值在于不屈,而不在于胜利。如果我们只是陶醉于最终的胜局,甚至几个局部惨胜得所谓‘大捷’,那几百万军人的血就算白流了”。60多年过去了,终于有人说出了这么大实话的历史事实,不再让我们的抗战忠魂蒙受这不堪的耻辱,我们是该高兴呢还是悲哀?
 
文章的最后我郑重地写下书中出现的那些平凡的抗战将士,我不敬重他们的官衔,我敬重他们在民族的浩劫中迸发的伟大的民族人格和勇气。希望我能铭记他们的名字,也希望他们能宽恕我曾经的遗忘。少校梅姆瑞、中将叶佩高、上尉张子文、少尉叶进财、士兵陆朝茂、县长张问德、三等科员熊文定、少校吴昌铣、上尉刘志声。
  向他们和抗战中为国尽忠的百万将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