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慈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批后公布)
《宁波市慈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已获市政府批准,现予以公布。
一、背景
1.1编制背景
宁波市政府确定慈城镇为宁波市七个卫星城之一,成为下一阶段宁波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心;同时“六个加快”宁波重大推进计划的战略部署以及“强镇扩权”浙江省体制改革亮点等一系列城市改革、转型、提升的政策指引下,慈城镇正面临着全新的历史机遇,为适应新的发展背景及形势、政策要求,适时跟进、积极应对,特编制本规划。
1.2社会发展背景
(1)社会总趋势:三个“倒逼”中的转型提升
(2)城市新价值:快速城市化后追求人本精神的回归
二、慈城的战略性资源优势
人文 + 生态 + 区位
三、在不同层次空间的价值与地位
慈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是宁波都市区面向全球的特门户;
    是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的边际节点城市;
    处于宁波市域最重要的经济、生态、文化、城镇集聚带上,是重要的战略性空间;
    处于都市成长区,接受部分外溢功能,同时又是中心城转型升级的有益补充。
能成为周边区域“功能凝聚、价值提升”,“跨界增长”的高地。
四、发展目标
依托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区域格局中具有战略性的区位优势,实现“开放整合提升、全域一体发展”,构建古城风貌凸显、现代服务经济集聚、产业高端发展的人文展示区、文化产业繁荣区、新兴产业引领区、幸福和谐典范区。
五、形象策划
人心、古城新韵。
六、城镇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以都市休闲、山水宜居、高新产业集聚为主导的新兴卫星城市。
七、城镇规模
至2030年末,慈城镇域人口为23万人;镇建成区为2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2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人。
八、产业发展
总体上形成“二大体系,四个重点领域”的产业发展策略,即以心灵诉求为导向构建心灵产业体系和以转型提升为导向构建高附加值制造业体系,分为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四个重点领域。
九、空间发展方向
南北延展,东西襟带。
十、规划结构
山水连城  “井”然有序  双核引领    纵横珠玑
十一、空间构成
从区域融合角度,根据慈城镇域历史文脉、重大基础设施、自然生态、景观节点、用地现状以及项目布点等因素确定分区属性,镇域范围内划分为8个相对完整的发展空间。即古县城、新城、江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西港区、战略储备区、生态创意农业园、北部森林涵养区、湖心组团。
古县城:南至慈江、北至古县城北部山体,主要包括慈城古县城及西侧用地。
新城:沈海高速以东、绕城高速以北、慈江以南区域。
江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昕平桥路、沈海高速、慈江、甬余公路、慈城镇行政界线为界,包括金田铜业工业区所在区域。
城西港区:乍山、沈海高速以南、余姚江以北、绕城高速以西区域。
战略储备区:为沈海高速以西、昕平桥路以南、余姚江以北区域。包括三勤村、王家坝村、洪陈、杨陈等南部村庄区域。
生态创意农业园:英雄水库以南、甬余公路以北的慈城北部区域。包括妙山村、五星、五湖等村庄区域。
北部森林涵养区:英雄水库、毛力水库周边区域。包括毛力村、毛岙村、金沙村、公有村、南联村、五联村等村庄区域。
湖心组团:慈江以北、古县城以东、荪湖水库以西、北部山体以南区域。
十二、用地构成
规划用地平衡表
慈湖中学
序号
用地代号
用地性质
规划用地面积(ha)
规划占建设用地面积比例
1
R
居住用地
739.25
33.60%
2
C
公共设施用地
169.39
7.70%
C1
行政办公用地
11.03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79.46
C3
文化娱乐用地
15.76
C4
体育用地
5.43
C5
医疗卫生用地
10
C7
文物古迹用地
24.07
C9
其它设施用地
1.61
Cm
商业混合用地
22.03
3
D
特殊用地
10.91
0.50%
4
G
绿地
237.21
10.78%
G1
公园绿地
165.94
G2
生产防护绿地
71.27
5
M
工业用地
374.36
17.01%
研发产业用地
96.5
4.39%
6
S
道路广场用地
492.8
22.40%
7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4.41
0.65%
8
T
对外交通用地
65.64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