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文关怀出发谈景区导向系统
作者:刘棋芳
来源:《艺术评论》 2016年第8期
    刘棋芳
    一、引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人性化设计”的概念成为设计领域所探讨的焦点与热点,并为大众所熟悉。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融入,让现代设计的面貌变得更为温暖而具有情怀。导向系统是给予人们行为的引导。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海南能否真正步入国际旅游岛行列,必由之路是加强基础建设与服务建设。一个完整、优质的旅游景区不仅仅是依靠“美景”来吸引游客,还应该以优秀的“功能服务”和优质的 “心理服务”来树立景区形象。怎样做好导向系统“无言的服务”,设计师必须从功能需求与审美需求上综合考虑游客的内在需要,做到“设计为人民服务”。
    二、景区导向系统融入人文关怀
    (一)合理布局,加强导向系统的整体性与连续性
    景区导向是传播特定信息的媒介,故在设计中要首先从游客的游览体验及使用环境的性质、目的、类型、位置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将获取的信息浓缩成设计要点,在宏观上把握整体空间结构,结合其总体布局和局部功能,能为导向设置的节点、类型、数量以及功能分区提供重要的依据,为导向系统实现功能提供保障。
    “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应成为导向设计的指导思想,它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运用现有的材料优势,科学合理地设计布局和结构,并进行艺术化的设计创新。导向系统在景区的空间布局中需遵循以下的原则:第一,坚持以环境为基础的原则,做到总体布局科学、合理,回路完整;第二,坚持以人的需求为原则,通过人运动特点和空间环境的结合寻路线的运动节点、需求点,并以此关键节点为导向设计的位置进行着重设计。
    (二)力求图文简洁易懂,扩大导向系统的适用面
    景区导向是一种在特定空间中创造实用价值的艺术形式,作为以视觉传达为主要传播的导向设计,设计师要深入研究传达本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图形与文字作为信息传达的主要语言形式,无疑是设计的重点。为提高导向标识的易读性,保证国内外游客对景区内的导向标识的理解,标识图文应参照国际通用的标准进行规范,就图文内容删繁就简,尽量采用通俗的符号,避免因为文化背景知识的不相同而带来阅读障碍。
    导向标牌的大小与设置离不开人的尺度要求和作业空间要求,设计师还须从使用者的视点出发,综合考虑视角和视距的关系,确定有效的可视范围,最终使其呈现最佳的视觉效果。导向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关怀角度,我们根据老人、小孩、中青年、残疾人等不同人的活动特性,结合环境空间整体考虑,在设计、设置和安装上尽量扩大其适用性。
    (三)深度挖掘景区内涵,满足游客文化诉求
假日海滩
    历史人文景区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经过漫长的发展积淀而形成的,承载着地域文化。导向设计作为景区形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设法出诸多与景区历史文脉有关的方方面面使之发扬光大。四川成都西来灵水古榕带景区的导向系统遵循人与自然的融合理念,辅助图形、文字均采用贴近自然的石材与木材进行雕刻,凹凸起伏的形体呈现光影变幻,创造出一种具有禅意的导向形式,很好地把中国传统文化与意境表达出来,巧妙融合在青灰的民居,小桥,流水,人家之中,营造出了清幽的历史韵味(图 1)。
    (四)积极开发数字导向信息,拓展游客获取信息渠道
    在当今的视觉导向系统中,导向系统的表现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以石材、木材等为载体的标牌,新媒体艺术随着数字信息的发展得以普及。伴有动态、声音特点,具有交互性质的电子导向已逐渐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导向方式。 2011年,北京老城大栅栏地区进行的城市导视系统改造就运用了新媒介的形式,创造出能呈现二维与三维街巷信息的电子导向地图,极大地激发了老城的文化和商
业活力(图 2)。电子导向系统的界面设计应该简洁,图标具有通识性,操作方便。人们可以在操作界面上寻自己想要的信息,包括旅游景点简介、功能区域分布、景区内游览路线及外延交通路线查询等等。电子导向具有信息显示实时、灵活、传递效果显著等优势,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开发景区电子导向系统,给游客营造一个全方位的信息环境。
    (五)增加夜间导向设施,提供全天候服务
    海南拥有多个滨海景区,如假日海滩、亚龙湾、大东海等景区,不少岛内外游客会选择入夜漫步沙滩欣赏海景。目前景区的导向标识都是针对日间设计与设置的,为提高标识信息在夜间的传达效果,可采用人工采光,如投光灯、灯箱、霓虹灯等照明方式,利用光线的明暗或局部照明产生亮度上的对比,使标识在环境中形成明显的层次区别,防止产生眩光。
    (六)整合导向标牌与公共设施于一体
    导向与公共设施的结合早在 1968年的墨西哥就出现了,为了配合第 19届奥运会在的举办,设计师通过模块化设计将短期的奥运导向信息与垃圾桶、邮箱、公用电话、急救箱等公共设施结合起来,这种集约型的设计形式受到了各方的高度赞扬与认可。目前,海南景区的导向标识与景区商业信息堆砌、抢夺,造成了景区内某些区域的“视觉污染 ”,淹没了导向信息,游客难以在短时间获取信息。我们在景区规划建设中须学习与借鉴此种集约型的设计方法,以景区环境为基础进行设计,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处理好导向与公共设施之间的关系,避免重复建设,使导向设施与游客之间产生更为良好的互动关系,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图 3、4)。
    三、结语
    人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景区导向系统是基于 “人与环境”的关系认识,需要设计师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拿捏好导向、环境、人三者之间的设计尺度,满足游客的深层次、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使其功能性和艺术性相统一。
    本文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14年资助课题(HNSK14-12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熊丹妮.浅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魅力中国,2009:93.
    [2]王小荣、董雅、贾巍杨.美国公共环境中无障碍标识设置人性化分析——对天津市无障碍标识设计方法的启示[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148.
    刘棋芳:海口经济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