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最早的小学(纪实)
郓城最早的小学
1904 年(清光绪三十年),废科举、兴学堂。由仁怀庄人樊文耀发起,在宣文书院(现西关小学)创办高等小学堂1处,高小1个班,师范讲习所1个班,总计 80人。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南关樊氏祠、二十里铺等相继又建立小学堂。1909 年(清宣统元年),全县发展到高等小学堂 1处,学生 21人;中等小学堂 3 处,学生155 人;初等小学堂116 处,学生 1294 人。
灭鼠大战
民国初年,学堂改称学校。1912 年(民国元年)7 月,在城内育贤西街建女子小学校 1处。翌年,又在西赵楼和王老虎各建小学 1处。
手工记账凭证样本
1916 年(民国5年),全县有国民学校127处,学生4747 人,教员128 人,职员190 人;高等小学校2 处,学生 105 人,教员5 人,职员 2 人。1919 年(民国8 年),在郓城文庙建模范国民小学 1 处。同年,创办汉石桥、程思礼屯小学。1928年(民国17 年)办团柳树、黄堆集、陈坡等县办小学。1931 年(民国 20年),由陈亚三等三人捐资创办私立养正小学校1处。
私立小学蠓虫>星空演讲1932 年(民国 21 年),原师范讲习所附属小学(桑园)改建为县立小学。同时,乡村初等小学校也相继建立。至 1932 年(民国 21 年)底,全县共有县立高级小学校 11处,19 个班,学生 705 人;区立初级小学校 215 处,244个班,学生 8713人;高、初小教职员 316 人。入学儿童占学龄儿童的 8%。至 1937 年(民国 26 年),全县共有初级小学 378 处,487个班,学生15913 人,教员 966人; 高等小学17 处,32 班,学生1207 人,教员 56 人。1938 年 5 月,日军侵占郓城县,县城沦陷,小学停办。
1939 年 8 月,成立郓城抗日县政府后,抗日根据地先后在左营(今归鄄城)、大渚潭、亓楼、杨集、杨府村、夏楼、严楼、李楼、前后寨、王楼、肖皮口、倪楼(今归梁山)、辛兴屯(今归梁山)、王垓等村庄建立了抗日小学,进行游击式的教学。1943 年又在北孙垓,姚垓、梳洗楼建立抗日小学各 1 处。1945 年讨伐汉奸刘本功战役之后,解放村庄 600 多个,原日 伪所办 272 处村镇小学被抗日政府接管。
军人小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