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档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弟子规
第1课 弟子规
大意:
《弟子规》的内容,来自孔子的教导。首先要学会孝悌,其次要谨慎诚信。要爱博爱大众,亲近仁德的贤者。(在这之后,)倘若还有余下的精力,就要多读书,学习古代的文化。
解读
《弟子规》是一部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旨的蒙学读本,原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编撰的《训蒙文》,后在乾隆年间,由贾存仁修订整理,改称为《弟子规》。
这四句是《弟子规》的《总叙》,短短的内容,含义却很丰富。首先它说明,《弟子规》的思想,来自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教诲。这段文字,便来自《论语•学而》:“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次,这段文字层次清晰地点出了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所要遵循的次第顺序。先要在家里学会对待父母兄弟的正确的态度(孝悌),然后做到自身的谨言和诚信,再将家庭生活中所培养的善的品德推广开去(泛爱众)。同时要注意:博爱大众,不是无原则地交朋友,而要亲近仁人君子。在这些道德实践之后,再去学习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实践优先于文化学习——这对于我们改善当今教育的一个问题——多侧重于通过各种知识的学习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而相对忽视孩子的社会情感教育,恰恰是很有助益的。
《弟子规》全文,重在训练孩子遵守正确的言行礼仪规范。而《总叙》里点明的“孝悌谨信仁爱”,便是传统礼仪规范的内在思想核心。
第2课 父母呼
大意:
父母呼叫时,答应不要缓慢。父母差遣时,行动不要慵懒。父母教诲时,必须恭敬听取。父母责备时,必须和顺地接受。冬季时要保证父母温暖,夏季时要保证父母清凉,早上要问候父母,晚上也伺候父母安睡。外出要告诉父母去向,回家也告诉父母一声,平时生活要有规律,从事之业不要随意改变。与父母相处,即使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做主,如果擅自做主,
就会有损孝道。即使是小物件,也不要私藏起来,如果私藏起来,父母会很伤心。
解读
这一课是“入则孝”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子女在家庭之中应当如何表现才能尽到孝道。课文的内容十分细致,涉及了以下个方面:
1.父母呼叫,及时应答2.父母差遣,勤快去做3.父母教导,恭敬听取4.父母责备,虚心接受5.冬天想着为父母保暖6.夏天想着为父母纳凉7.早上问候父母早安8.晚上伺候父母安睡9.出门把去向告诉父母10.回家让父母知道11.生活有规律12.好好干事业13.事再小也有商有量,不擅自做主14.物再小也是家庭公有,不私藏起来
第3课 亲所好
大意:
弟子规 全文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
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解读
这一节仍是以孝养父母为主要内容。中国古代一向强调孝悌。论语云:“孝悌者,人之本也”,孝敬父母,尊重师长,是流传了数千年的美德。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教育理念的传入,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受到很大的挑战,其中关于中国教育过分强调孝的理念,一直以来饱受非议。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当然承认典籍中确实存在过分夸大孝悌观点的地方,但是有时候解读经典要学会适当转换角度,比如文中有 “身有伤 ,贻亲忧”的观点,这种说法是取自《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种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封建思想余孽,较为迂腐,但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角度来看,此观点虽然以孝为名,却是劝人珍爱身体,不要轻易毁伤的,这和西方“珍爱自我”“只有爱自己,才能爱他人”的观点实际上是异曲同工的。
本文中还有“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亲有过,谏使更……”等观点,看来似乎较为迂腐,实际却提供了一种子女与父母相处的思路,虽然这种思路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太过委屈孩子,但是其主旨却是强调孩子应对父母尊重敬爱,在今天,孩子对家长的敬重程度应该
如何把握,是值得我们探究的,如果贸然全盘丢掉对父母的“敬”,一味只强调孩子作为个体的独立自由,那么就会让亲子关系走向另一个极端,今天的孩子动辄对父母大吵大嚷,甚至成年的子女忤逆老人乃至于亲弑父母,究其根本可能就是在孩子的童年时期缺乏对父母的敬重和爱戴。
要不要轻易丢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悌观念,怎样以新眼光看待《弟子规》等蒙书中对待父母孝养的尺度问题,是我们国学教师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4课 亲友疾
大意:
双亲如果染病,煎药自己先尝,白天黑夜侍奉,寸步不离其床。父母不幸身亡,守丧要满三年,常常伤心哭泣,改变生活起居,一切尽量从简,酒肉享乐不沾。
丧事要合礼仪,祭奠竭尽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就像他们生前活着一样。哥哥对弟弟要友善,弟弟对哥哥要恭敬,兄弟之间彼此和睦,孝道就体现在其中。财物要看得很轻,就不会怨天尤人,言语不合也要多多忍耐,那样愤怒自然不生。
解读
本节课主要讨论的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如何对待自己的亲人。在父母生病时,做儿女的应该怎样去照顾他们。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生病的时候是一个人比较脆弱的时候,也是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
儿女在生病的时候,总会有父母围在身边。但父母如果病倒了,我们又在哪里呢?特别是当父母年迈的时候,儿女大都不在身边,为了自己的事业整天忙忙碌碌。“天伦之乐”在今天已经变得很奢侈,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在父母生
病时,都渴望儿女能够陪在自己的身边,但又怕因此会耽误子女的工作。父母的心情总是这样矛盾,但为人子女者,却要体谅父母的这份苦心。
一个人,无论他多么成功,多么伟大,他也只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而一旦失去了父母,那就永远成为了没妈的孩子,也永远没有人再无私地想着为你遮风挡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需要你自己去扛起。我们无法再展现自己的无助,无法再倾述自己的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