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在十一期间我又回味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经典的法国电影,让我有了十分大的感触。
  这个电影主要讲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在出席了自己母亲的葬礼后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当年他的音乐启蒙老师克莱蒙·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忆童年回忆也从脑海中浮现……在48年前,才华横溢的马修到学校池塘之底担任学监,这所学校之所以叫“池塘之底”,是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到任后马修特发现学校的校长用残暴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残酷的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马修于是用音乐来引导他们的心灵。最终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让他们的人生有了很巨大的改变。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不论多顽皮的问题少年只要有人引导也一定会成功。
  这个假期,我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是那么阳光与健康,那么引人入胜,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
  这个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学校,有着一放任自流的孩子,调皮捣蛋不守纪律,在学校的严厉制度下,放牛班的孩子们自暴自弃。整个学校如同一池死水,孩子们就是池底淤泥中的小草。他们需要阳光,渴望春天。
  这时,马修老师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阳光,带来了希望。马修老师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孩子们,用他亲切的目光,感化了孩子们的心灵,拉近了他与孩子们的距离。那放牛娃在马修的带领下,有了巨大地变化,马修老师根据孩子们的特长,用音乐激发了孩子们的才智,孩子们在马修老师地指导下,在音乐的引导下,看到了希望,最后走上了一条音乐之路。比如:莫安琪在音乐的领域里,成了一个世界著名的指挥家。
  真心地付出,爱心地回报,当马修老师离开学校的时候,那从窗口飞出的无数架纸飞机和挥动着的小手……看到这里,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放牛娃们遇到这位富有爱心的老师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像马修这样的老师,他教的学生一生都会感激他、怀念他。
可怜的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世上只有不负责的老师,没有真正的坏学生”,这是从电影中得到的道理。克莱蒙·马修是“一个过气的音乐家和代课老师”,却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可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学生对老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品德。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以身作则戒烟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一次,张伯苓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于是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不但不听劝,还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对身体就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问,歉意地笑了笑,答应戒烟,同时也让其他教师一起当众毁烟。从那以后,张伯苓再也不吸烟了,那个学生也把烟戒了。
  教师的品德宛如一盏明灯,在黑暗中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同样,如果没有马修,谁会相信,那样一已经被社会“淘汰”的孩子会有美好的未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对教师认可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才能。
  “我一看见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这句话,改变了一个学
生的一生。此句话出自皮尔保罗一位校长之口。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在他不长的人生中,只有奶奶振奋过他一次,他坚信皮尔校长的话,从此他的衣服不像往常污秽,语言不再肮脏,行动不再漫无目的。经过40年的努力,他成功当上了州长。
  看吧,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幼小心灵的一生。所以,只要对学生充满希望,就会有创造奇迹的可能。马修老师不仅是电影里的角,也是现实世界中那些德艺双馨的师者形象化身。
  兴学之本,惟有师范。学生对教师钦佩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管教。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到办公室,分别给了他们四块糖。陶行知说:“第一块,因为你比我先到;第二块,我叫你住手,你就住手,你尊重我了;第三块,你打他是为了正义;第四块,你及时认错了。”听完,打人的同学知道自己错了。这是有名的“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管教不是疾风骤雨,而是春风化雨,这样才会被学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