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XI EDUCATION
“沁县西南乡,有一所美丽的学堂,老师教书育人,学生乐学向上,山村心脏蓬勃跳动,农村孩子茁壮成长……”沁县新店镇待贤小学校长宋丽英这样写她的校歌。
宋丽英出生于沁县北部的一个小山村,1999年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离家35公里的沁县南部的新店小学。2010年,因为她工作出,被新店镇中心校调到条件更为艰苦、地理位置更偏僻的待贤小学担任校长。从“学生味”十足的老师到现在可以独挡一面的小学校长,十八载春秋,宋丽英用“爱”与“责任”“青春”和“激情”在三尺讲台上,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在学生的心里,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一、面对现实不离不弃
2010年春季开学,这位29岁的女教师接受重任,自己骑着摩托车,带着铺
盖卷从新店小学转战到了待贤小学。初到待贤,一间校长办公室兼宿舍,一桌一椅,一支坐上去吱吱呀呀响的床,屋子里还有浓重的烟味和厚厚的灰尘。宋丽英简单收拾干净办公室就召集教师们开会,来到她面前的一共有10个教师,其中就有6个是50岁以上的老教师,1个是40岁以上的民办教师,2个是35岁以上的,还有1个是刚参加工作的。据了解得知,待贤学校的学生来自2个乡镇近30个村,学生们不是父
母外出打工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面对这些年龄和她父母差不多的教师,面对这么多可怜的学生,宋丽英首先感到的是肩上的责任。她感到了沉重的压力,也有些许质疑。她不禁问自己:“自己真的能胜任这个工作吗?”
可当她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甜甜的笑脸、一个个纯洁的眼神,想起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她的信念坚定了。山里的孩子,生活条件本就艰苦,他们更需要呵护。如果没有一所好的学校,那父母们就得抛家舍地业着孩子们去外地读书,实在没条件的很可能就会辍学。因此,善良的她感觉不能愧对中心校对自己的期望,更不能愧对孩子们和待贤这一方百姓,年轻的她心中平添了一分责任。宋丽英静下心来,使自己尽快进入角。
7年多来,她“爱她所选”,努力地工作着,征服了学生的心,也得到了社会
的认可。几年中,老师紧缺她就当老师,炊事员请假她就“客串”炊事员,保证了学校开足、开齐、开全课程,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家长们说,有宋丽英当校长,我们把孩子交给她放心。
二、先当教师再当校长
宋丽英虽然担任学校校长,但她始终没有脱离课堂,她代过英语、数学、语
丽英:无
奉献的山村女教师
王向明Personage ·人物. All Rights Reserved.
Personage ·人物
文、品德、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也许有人认为不可能,事实上,待贤地处沁县西南边,离县城有六十多里远,教师经常不够用,每个学期她就是缺什么教师代什么课。除此之外,每当有教师不能上课,
也总是她临时替岗。在2011年春季学期,有一个家住长治市的教师,上午忽然接到通知让到中心校,中午回来说她该退休了,于是马上收拾铺盖走人。那个教师带的可是六年级数学连同班主任,说走就走了,宋丽英二话不说就带起了课。
这几年学校的教师情况有所改观,县里非常重
视这个偏远山区的学校,连续三年,每年派2个城内
的支教老师去待贤小学支教,还有近几年的特岗、幼儿教师,“三支一扶”教师,也都陆续分配到那里,使得学校也有了新的起。这几年,农村山区小学的学生都有减少的趋势,但待贤小学的学生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平稳增加,就是因为这里有一位乐于奉献的好校长,就是因为这里的课程都能够开齐开全开足,家长们放心。
农村小学要想发展壮大,必须从幼儿抓起。宋丽英来到待贤小学时,学校的硬件条件不太好,再加上教师短缺,山村里的好多孩子5岁都上不了学,有的甚至6岁了还待在家里。她通过走访发现这一情况后,决定在学校开办寄宿制幼儿园,招收周边村的幼儿,确保3周岁幼儿入园。暑假校安工程基本完工,2010年秋季开学,她就把幼儿园扩大成三个班,分开大、中、小班,同时自用了一名幼儿教师和一名生活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寄宿条件。她还亲自给幼儿园的孩子们带美术课,给老师和家长讲小孩子在幼儿时期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通过家园共育,使得
每个孩子都喜欢上幼儿园。
待贤小学是一所从幼儿到六年级的寄宿制学校,学校有不少是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他们一般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或者寄宿在亲戚家,这些留守的学生平时大都住在学校里,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关心。宋丽英总是每天关注着他们,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就像管自己孩子一样,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时常提醒。我们到她学校时,发现她能喊出从她面前走过的任何一个学生的姓名。她说她能把学校所有学生的名字都叫上来,每个学生的家是哪个村的都知道,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情况她也都了解。
教师们在这样的校长的带领下,都是敬业、爱生、踏实、严谨,校园就是她们的家,她们在学校一住就是十多天,每天在一起说说笑笑、开开心心。曾经于2014年派到待贤小学支教的董翠萍老师,一年支教结束时,她恋恋不舍,舍不得离开那里的老师们和学生们。宋丽英说,2016年秋季开学,县里又派两名支教老师去待贤小学,其中一名在开学那天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于是我们得尽快一个愿意去支教的老师,宋丽英想到了已退休的董翠萍老师,就试着给她打电话,董老师满口答应,她说愿意去。于是,董老师第二次去了离家六十里的待贤小学,老师们和学生们见到她都高兴极了。学校的教学环境简陋但都被老师们收拾得干净整洁,教师们也是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三、热爱学生胜过自己的孩子
宋丽英到待贤小学工作后,积极了解当地的村情,通过不断的调查和了解,她得知当地由于地理位
42
. All Rights Reserved.
置等原因,心理健康问题已是这个学校好多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而且是不容易发觉的问题。宋丽英校长感觉到自己的责任更加重大,作为校长,既要做学生们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们学习进步的引导者、心灵的保护者。
那里的一部分村民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孩子“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待贤山多路不好走,有好多村是只有几户人家的自然村。那里的一部分人难以娶妻成家,年龄大了也成不了家,所以就与从云南等地来的女人“结婚”,她们从老家带不来户口,所以办理不了结婚证。有好多
女人来住个三五年生个孩子就又走了,家里留下了男人和孩子。也有的女人智商有问题,即使留下来了,但是也监管不了孩子。还有的是母亲因病去世,留下可怜的孩子。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在少数,他们也有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浩浩同学从幼儿大班就开始住校,刚到待贤小学时,机灵活泼,爱说爱唱,老师们都很喜欢他。可到了三年级时他变得不爱说话了,原来是他母亲由于小脑萎缩,不能正常生活,父亲外出干活就把他妈妈锁在家里。他放假回家后爸爸不在家他就得自己做饭,9岁的孩子就会焖大米、炒菜、煮方便面,还要照顾妈妈。可怜的孩子在10岁时妈妈离他而去,他放假回家后,爸爸忙着外出干活,就经常让他到别人家吃饭,所以这个孩子开始变得胆怯,说话做事畏畏缩
可怜的孩子缩。宋丽英校长很担心这个孩子,她像妈妈一样经常鼓励这个男孩:“你是男子汉,说话、做事一定要大大方方,不能退缩。”这个孩子伸伸舌头,她又教育他:“这些动作不要经常做,要像以前一样大声说话、大声欢笑。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待贤小学有个小女孩——
—璐璐,今年四年级,她的父母亲都患有智力障碍,从她出生就是由大姑抚养,母亲后来由于产后中风死亡。这个孩子也是从幼儿园就住校,宋丽英校长对她十分关心。一年级后半学期的时候,女孩的大姑领着女孩回到她们村里读书,可一个学期过去后,她大姑又领着孩子回来了,孩子的姑姑觉得孩子还是
在待贤小学开心、快乐、爱学习。
这些学生身上所具有的性格缺陷各不相同,宋丽英校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她用满腔爱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她家离学校有30多里,每两个星期回家一次,每次放假都是最后一个走、最早一个来。由于学校离家远,到待贤的前三年半,她的孩子也变成“留守儿童”,在新店上幼儿园,每十天才能见孩子一次。她说没办法,孩子太小,要是带他就会影响工作。等到上一年级的时候,为方便照顾孩子,她才选择把孩子带在身边。
工作者是美丽的,奉献者是快乐的。工作者的美丽并不在于获得了多少报酬,而在于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奉献者的快乐并不在于吃了多少亏,而在于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人类、为社会做了一些有益的事。宋丽英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山村女教师,但她将自己满满的爱与责任奉献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的教育格言是:“立足平凡、享受快乐——
—我愿意把自己全部的爱心都倾情于‘叶的事业’,在平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作者系沁县教育科技局局长)
责任编辑吴磊
Personage·人物
. All Rights Reserved.
SHANXI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