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诗歌的背景和演变历程
一  魏晋南北朝诗歌产生社会背景
魏晋南北朝文学起始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结束于隋的统一(589),历时约四百年。
(一)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特征
纵观魏晋南北朝四百年,可以分成几大历史板块:
一是汉、魏的嬗代。
二是魏、晋的嬗代。
三是西晋的内忧外患。
四是南北对峙。
从上面的对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历史描述, 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一些基本特点:
一是全国长期分裂。
二是建安诗歌政权更迭频繁。
三是社会动乱。
四是民族矛盾尖锐。
五是魏晋南北朝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
(二)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特征对诗歌的影响:
1、消极影响
其一,整个社会或者说统治集团没有给人们提供一个更高的为人们所认可的社会理念或者说是社会秩序:
其二,朝代更迭频繁、战乱不已的现实给文人及文学带来的厄运:就是使一种文学样式不能走向成熟,产生的一流作家不多(陶渊明除外,如果他不隐逸,就没有田园诗)。
2、积极影响:这样一个社会现实给社会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又带来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南北朝自由、解放的社会思潮:
其一,儒学衰微,产生重视个体价值的社会思潮:
其二,儒、释、道三教并存,相对自由的文化与学术背景:
社会思潮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鲁迅在其著名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称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又说:“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第二,文学集团的活跃。
 第三,文学创作呈现一种追求“新变”的风气,脱离政治传统,致力于抒发性情、追求外在形式的华美:
第四,文学与哲理的结合。
二、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演变历程
大致而言,这一时期的诗歌思潮可分为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