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是什么
小时候,我很喜欢去舅妈家玩,因为舅妈家有个年龄和我相仿的表,表那儿总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玩艺儿让我着迷得直到太阳下山还舍不得离开。每次赖在舅妈家吃了晚饭,又不敢在那儿过夜,怕第二天回去要被妈妈骂,于是总拉着表送我回家――万一妈妈责备我,她还能替我说说情。
小舅妈
我们两家其实住得不远,但中间隔着一大片竹林。竹林一到晚上就黑咕隆咚的,伸手不见五指,里面还有些蛇虫鼠蚁、小斑鸠、小蝙蝠,在黑夜里发出各种各样奇怪的声音,听得人毛骨悚然。村里的孩子们都说竹林里有鬼,白天还愿意到竹林里些小野果小蘑菇,太阳一下山都逃得远远的,不肯多待一秒钟。每次表送我回家,都要经过这片竹林,里面发出的各种怪声音常常把我们俩吓得一路狂奔,哇哇大叫。结果妈妈又少不得将惊魂未定的表再送回去。如是再三,大家都有些受不了。
我们于是开动脑筋想办法了:过年走亲戚串门子的时候,大家都会互相送一些水果罐头,罐头吃完了,剩下不少晶莹透亮的玻璃瓶,当废品卖,卖不了几毛钱,扔了又有点可惜,不如拿来做个小灯笼照明。
我们了一个小巧精致的玻璃瓶,洗净,用一根小铁丝沿着瓶口的螺纹缠了好几圈,做成一个小提手,然后把一小节蜡烛头固定在玻璃瓶的内底,再用线把一根筷子和提手绑到一起,这样,像古代灯笼的小提灯就做好了。古代的灯笼是纸糊的,容易起火;我们的小提灯不但安全,还风吹不灭,雨淋不坏。我们把自制的小提灯放在表家里,说好每次从她家回来都要提着这盏小提灯。只要轻轻擦亮一根火柴,慢慢地点
燃小蜡烛,微微的火光就亮起来了。小蜡烛的火光透过玻璃瓶照得很远,亮堂着呢。我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提着灯,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表的手。灯光照亮了路面,也照亮了我们的笑脸。有了小提灯,再经过竹林,我看到小蝙蝠在我们头顶上飞,小山鼠从草丛里匆匆窜过,风把竹叶吹得乱颤……不知道为什么,从前那些各种各样的怪声音居然都没了,一路上还不断地有小飞蛾小蚊子来撞小提灯的瓶壁,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有了它,我们再也不怕走夜路时经过竹林了,表也特别乐意送我回家了。
现在每当伏在写字台上借着新式台灯发出的明亮的灯光看书写字时,我总会想起儿时的那盏小提灯。学习了冰心奶奶的《小橘灯》之后,我常常会把它与文中的“小橘灯”进行比较。冰心奶奶在文章中说:“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
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小姑娘的小橘灯给冰心奶奶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我儿时的小提灯不仅给我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更使我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人生的道路难免有意外和坎坷,信心和勇气就是照我前行的“小提灯”有小提灯的光亮伴我前行,将来的路我会越走越好!
(伊织的眼圈红了:因为患上类风湿疾病,15岁的李玉洁没能和同龄孩子一起升入高中,而是休学在家养病。疾病让她行动不便,病痛折磨着她花一般稚嫩的身躯,但即使如此,她的文字却如兰花一般在纸上挺立绽放。李玉洁随稿附了一封长信,整整七页――是伊织当编辑以来所见过的最长的读者来信―
―密密麻麻,写的都是她的真心与真情。她对本刊的每一个栏目都细细点评,评得很精彩,很有见地。她说:《中学生阅读》是我的最爱。这样的读者让伊织感动也让伊织骄傲。逆境中还能保持这样温柔细腻的心灵和笔触,还能有这样乐观昂扬的精神,伊织相信,李玉洁内心有一个灿烂的角落,有一盏美丽的“小提灯”,闪动着才情和精神的光华。让我们给她掌声,一起为她的早日康复祝福吧!)